关于城市公共空间人民性的思考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城市管理发布时间:2012-07-17浏览:

  提要 自从有了人类,便有了城市,也就有了城市公共空间。在当代,公共空间是为生活在城市中普通的民众设计的,这些普通的人是具体的,富有人性的个体,而他们的集体就构成“人民”。公共空间不是让人民参观的,而是供人民使用的。文章呼吁场所的人民性的回归。

  关键词 公共空间、为人民服务、公众参与、场所

  1 设计师设计的场所

  自从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有了设计师之后,公共空间的丰富的含义似乎便失去了,彻底的或不彻底的,尤其是它为人民服务的那部分。设计师或者为他表现自己而设计,或者为他所依附的神权、君权、财权或资本而设计,却无意甚至多数是有意的忘记了为民众和他们的生活而设计。只要简单地回顾一下城市设计的历史,设计师实际上很少在为人民而设计。这里的人民是指由一个个普通的具体的富有人性的个体的人而组成的集体。

  1.1 为神设计的城市

  从7000多年前的古埃及城市到两河流域最早的城市,到中世纪及文艺复兴之前的欧洲城市,从美洲的印加帝国,再到中国的大小城市,城市空间无不围绕教堂或庙宇设计,居民屈居于神之脚下。在高耸如云的神坛之上,人是神的祭品;在无数的庙堂台阶之下,人是神的奴仆。人们愚昧、迷信,没有正确的理解自己和自然。祈求通过为神设计城市来获得神的降福。

  1.2 为君主和权贵设计的城市

  纵观城市发展的整个历史,在整个阶级社会里,设计师都在为君主和权贵设计城市。从秦咸阳的宫殿群到北京的紫禁城,从古代罗马的广场到解放前的上海,从英法殖民主义者的在亚非拉的新城到今天沙特阿拉伯的王宫。城市设计充分反映了权贵们的利益,他们极权、虚荣、自私、贪婪、残忍。而普通的民众却在那些宏伟的建筑,巨大的广场和景观大道面前,如同不可见的蚂蚁,显得渺小而卑微。文艺复兴将人从神权中解放出来,却被带上了君权的侄俈。人同样是祭坛上的牺牲品,或祭坛下的奴仆。

  1.3 为资本设计的城市

  工业革命给城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革命。人们挣脱了神的约束,推翻了君主的统治,以近乎疯狂的执着征服着自然。但人们并没有改变受奴役和鄙视的地位。人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另一个主宰城市并主宰自己生活的主人-资本。从美国的纽约、底特律、洛杉矶,到中国的上海、北京、沈阳。似乎所有大城市都曾经或正在为资本而设计,快速和高效是设计的目标,赚钱是唯一目的。人和城市都异化成了金钱的奴隶。柯布西埃的理想城市模式之所以能够迅速风靡世界,除了它带给城市以秩序外,更重要的恐怕就是它可以给权贵和资本家带来经济利益。这一切都是资本在操纵,都是为了利润。人民变成资本的奴隶,没有尊严。

  依据《雅典宪章》,城市设计把人们生活的主要内容:工作、居住、交通、休憩,分解成具有独立功能的零件,再把这些功能零件加以组合、装配,于是乎整个城市本身也就成了一个通过交通系统和汽车组成的功能体,单纯的物质空间和没有人性的冷漠的机器。人成为了这个物质空间的奴隶,丢失了乐趣,迷失了自己,却创造了资本,发展着“经济”。

  纵观城市设计的历史,人们总是在挣脱了一个旧的枷锁之后,又被套上新的枷锁。人类一直没有解放自己!直到二战以后,随着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和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随着人类把城市的管理者——政府这只老虎彻底制服,使得他拥有权力可以管理整个城市,却没有一丝为自己牟利的权利与可能以后,现代城市空间才开始不是为神、为君主、为权贵而设计,而是为生活在城市中的人民——男人、女人、大人、小孩、老人、残疾人和病人,为他们的日常工作生活、学习娱乐而设计!为神和权贵及其代表而设计的城市空间是恢宏气派、令人惊叹的;为资本而设计的空间是快速高效的。然而,它们距离人民的生活是遥远的、格格不入的。它们不属于人民!皇宫不属于人民,神殿也不属于人民!

  这是专业设计师的悲哀和羞耻,也是人类的悲哀和羞耻。我们需要改变,我们呼号:设计师和人民一道为人民来设计城市,设计属于人民自己的场所!

  2 人民自己设计的场所

  人民自己设计的公共场所是充满诗意和人性的,洋溢着生活气息,流传着文化故事,是亲切宜人的,是为人民自己服务的,是生活的乐园。在五十万前的山顶洞内, “北京人”狩猎归来,燃起篝火,分享着一天的猎获;在五千年前半坡村中心的黄土地上,先民们走出各自的草棚,载歌载舞,共庆平安或准备出征捍卫家园;在古希腊的广场上,自由民辩论政治,讨伐不称职的官员。这都是人民自己设计和建造的属于自己的公共场所。

  人民的场所在江南水乡的石阜头上,小孩们缠着白发老人讲述着关于门前那条河,河上那座桥的动人故事;讲述他少年时的钟爱曾经在此皖纱,红罗裙倒映水中。

  这些没有专业设计师的公共场所却充满着含义。它们是人与人交流的地方,是一个供人分享、娱乐的所在,是寄托希望并以其为归属的地方。离开了人民的活动和精神,公共场所便失去了意义。

  笔者认为,公共场所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供人民使用的,要让它们成为人民生活的一部分。场所离开了人民的使用便失去了意义,便会丢失了灵魂。

  我们赞赏没有专业设计师的公共场所,那是浪漫自由充满诗意的;那是艰辛又可歌可泣的;那是朴素实用的;那是民主的,人人都认同,人人都参与的物化形态;那是刻入人民的生命历程和人生记忆的---那随自然高差而铺就的青石板,那暴露着根系的樟树,那深深刻着井绳印记的井圈,还有缺了角的条石座凳。这些场所归纳起来,都有以下几大物质特点:

  首先:它们是最实用和最经济的,并且能够满足多种功用,具有综合性和多种选择。

  其次:它们方便宜人,彰显着人的尺度和比例,尊重人民的生活和行为方式,弘扬着人民的精神与传统,是以人为本设计的典范。

  第三:它们往往就地取材,应自然地势和气候条件,用最少的劳动和能量投入来构筑与维护,就象从自然中生长出来的一样,富有特色,决不雷同。

  所有这些都构成了公共场所的美。美不是形式与物质的,她是体验、是生活、是交流---人民之间的交流、人民与自然的交流。

  人民是最伟大的设计师!

  3 重归人民性的场所

  当设计是为了人民的生活,当设计师成为人民的一分子而融入当地人的生活,当设计的对象对人民具有功用和意义时,这才是重归人性的场所,才是找回故事的地方。为此,设计师应该:

  第一、服务人民:人民作为一个个自然人和社会人,他们到底需要什么? 人民需要平等的交流,,需要运动和休息;人民离不开水,也爱玩火,爱采摘和捕获;人民需要庇护和荫凉,需要瞭望;需要领地,需要他们能够掌控的空间;人需要安全,同时也渴求挑战;爱走平坦的道路,有时却也爱涉水、穿障碍、过桥梁。同时,需要恋爱、需要尊重,也喜欢关注别人并被关注……。总之,需要设计的场所要能让人民充分自由,自由使用、自由分享!

  第二、敬重自然:大自然的风雪雨水,生命的繁衍和自然的运动,历史与当下,都刻写在大地上,埋藏自然中。自然表达着人文与科学,大地刻写着历史与情感,共同讲述着关于人与人,人与生命,人与自然的爱和恨,还有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因此,理解自然,读懂大地,最终是为了认识人自己。

  第三、实践生活:实践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当地人的价值观。如果你不到重庆,就无法理解山城的韵味;如果你不到北京,就无法理解作为“首都”的含义;如果你不到苏州古城街头走走,你也不知道人间天堂的意味;如果你不去哈尔滨,你就不会理解北方苦寒之地的城市应该如何布局。只有理解当地人的生活,才会有适合当地人生活的公共空间的设计。

  第四、公众参与:人民最了解自己的生活和场所,倾听人民的呼声,让人民参与设计,同时还要阅读关于这块土地的自然及人文,实物的和文字的。由此感悟地方精神:那种源于当地的自然及人文的内在的力量以及人民的需求,是设计形式背后的全部动力和根源,也是设计所应表达和体现的场所的本质属性。这样设计的场所才是属于当地人民的,适合当地人生活,当然也属于当地自然与历史的,而且一定是具有特色的。

  城市空间是人类欲望和理想在大地上的投影,在近万年的城市发展历程中,为解放自然力、神权、君权以及自己创造的资本控制下的人类自己,人类不断抗争着并进步着。今天终于走进了一个人民主宰自己的时代。

  只有人类的解放,才能创造全人类共同的公共空间!这一定是生活的空间,这才是最美丽的公共空间!

  参考文献:

  [1]李铮生.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第二版)[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09

  [2]董鉴泓. 中国城市建设史(第三版)[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07

  [3]毛泽东.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 北京: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1953.04

  [4]沈玉麟. 外国城市建设史(第一版)[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12

  [5]张 松. 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第二版)[M].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03

  [6]刘易斯·芒福德. 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关于城市公共空间人民性的思考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chengshiguanli/3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