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传统业务的计算服务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城市管理发布时间:2020-08-14浏览:

  摘要 图书馆自动化系统设计经历了以系统为中心、以资源为中心、以用户为中心、以用户为导向的变迁,用户获取信息资源和服务越来越方便、快捷、全面和精准。图书馆中的计算服务也逐渐从信息化服务向数字化、智能化服务过渡。北京大学图书馆“送书到楼”服务项目,就是传统流通借阅的服务创新,也是计算服务助力传统业务的集成创新。计算服务在图书馆资源管理型、资源服务型、资源开发型、传统在线服务等几类传统业务中,都可以找到合适的应用场景,从而推动传统业务在信息化、智能化时代的创新与发展。

  关键词 计算服务 高校图书馆 传统业务 送书到楼 北京大学图书馆

图书馆论文发表

  1 引言

  计算科学是应用高性能计算能力预言和了解实际世界物质运动或复杂现象演化规律的科学,包括数值模拟、高效计算机系统和应用软件。早在2006年,我国就发布了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未来15年超前部署重大专项、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等内容, 以期在 2020 年前建设成为一个创新型国家。 加速发展计算科学,对实现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目标,促进我國国防建设,保障国家安全,提高我国经济建设、国家重大工程、 基础科学研究等尖端科技领域的核心支撑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1]。计算科学已经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技术领域之一,在石油勘探、气象预报、航空航天、信息研究、生命科学、材料工程和基础科学研究、行业的信息化、大数据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整个社会的进步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既然本文讲的是高校图书馆传统业务的计算服务,那么我们有必要说清这里的计算服务(Computing Services)是什么含义。2019年,北京大学图书馆进行机构改革,原负责图书馆信息化工作的部门——信息化与数据中心,根据业务发展划分为计算服务中心和数据资源服务中心。而计算服务中心的职责是以图书馆服务转型为牵引,统筹推进图书馆信息化架构建设,改进和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研发、引进新一代信息资源管理系统、业务应用系统、融媒体服务系统和知识计算系统等信息系统,紧跟信息化前沿,建立健全在线图书馆和机器智能服务体系,为用户学习、教学、科研活动和信息文化培育作出有效的融合及贡献。简单来讲,是为图书馆提供基于不同计算技术与计算模式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服务。计算服务是通过适当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搭配,采用适合的计算技术、计算模式的信息系统提供的信息化、数字化或智能化服务[2-3]。

  2 高校图书馆的计算服务

  IBM前首席执行官郭士纳曾提出“十五年周期定律”,即“计算模式每隔15年发生一次变革”。1965年前后发生的变革以大型机为标志,1980年前后的变革以个人计算机的普及为标志,1995年前后的变革则以互联网的发展为标志,2010年前后发生了物联网的变革[4]。每一次计算模式变革与计算技术的发展,不仅推动了图书馆信息化的发展,也推动了作为图书馆信息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的快速发展、更新换代。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的发展,体现了不同时期国内高校图书馆中的计算服务能力和信息化水平。

  20世纪80年代初,国内高校图书馆开始对图书馆自动化技术与管理进行研究。90年代初,国内高校图书馆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开始自行研发或与IT公司合作研发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或是购买引进国内外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来完成对图书馆内部传统业务中采、编、典、流的管理。这个阶段所用的计算模式多采用大型机时代的终端-主机架构(T/S),同时还有适合较小规模应用的单主机模式。基于主机终端计算模式的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就是当时计算服务能力与信息化水平的真实体现,服务对象主要是本馆馆员和入馆的读者,读者可通过馆内终端对书目数据进行检索。

  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数字图书馆业务的开展以及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重视读者服务、协同办公等需求的提出,各馆逐步对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ILS)进行升级优化,这时期系统多采用分布式的客户机-服务器架构(C/S)或浏览器-服务器架构(B/S)的计算模式。基于分布式计算模式的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反映了当时图书馆的信息化水平,信息化处于业务流程自动化、软件化、线下业务线上化的初级阶段。服务对象主要是来自互联网、校园网或入馆的读者、本馆馆员、分馆馆员或是其他兄弟院校图书馆馆员。

  进入21世纪,随着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资源也快速增长,而传统的ILS 是基于纸本资源设计的,无法胜任与数字资源整个业务流程相关的采集、加工、保存、发现及获取等工作。更为重要的是,传统的ILS 系统缺乏全媒体资源管理、用户统一认证、统计分析等功能,图书馆各个系统之间难以进行有效的互操作[5]。马歇尔·布利汀(Marshal Breeding)在2012 年前后提出了图书馆服务平台(Library Services Platforms,LSP) 的概念,新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将会取代包括传统的ILS系统、ERM系统、OpenURL开放的统一资源定位器和数字资产管理系统等[6]。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开启和云计算技术的日趋成熟,新一代的图书馆服务平台应运而生,这种新平台是采用浏览器-服务器架构(B/S)及云计算为核心的集中式共享计算模式,基于面向服务的架构(SOA)或微服务架构。它的出现标志着图书馆计算服务水平在信息化发展进程中迈向数字化阶段。

  从上述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发展历程不难看出,尽管不同时期图书馆自动化系统采用的计算模式、运用的计算技术、信息技术不尽相同,系统设计的目标也经历了以系统为中心、以资源为中心、以用户为中心、以用户为导向的变迁,但是它一直都在支撑着图书馆各项传统业务,是图书馆的神经中枢。随着自动化系统的发展,用户获取所需的信息资源和服务越来越方便、快捷、全面、精准。综上可以看出,图书馆中的计算服务也逐渐从提供信息化服务向提供数字化、智能化服务过渡。

  推荐阅读:贵州省图书馆职称评审成果要求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高校图书馆传统业务的计算服务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chengshiguanli/52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