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晋祠及周边景区文物保护与城市建设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城市规划发布时间:2012-07-05浏览:

  一、 晋祠景区概况

  晋祠景区是1987年由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的首批省级风景名胜区,记载着山西历史的进程,浓缩了中国文化的精髓。起源于西周时周成王“剪桐封弟”故事的晋祠,坐落于太原市中心位置西南25公里的悬瓮山麓,晋水源头。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周成王的胞弟、晋国的开国诸侯叔虞而建的。是目前仅存的周室帝王家祠,有1500年的历史。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跨越历史最久远,最具代表性的祠堂式古园林建筑群的惟一实例。也是集中国古代祭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为一体,融儒、释、道于一统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更为称奇的是,晋祠景区还是中国北方难得的园林式建筑典范,南方园林的小桥流水和北方建筑的大气苍茫浑然一体,在浓重的历史氛围伴随下,散发着迷人的光彩。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二、晋祠及周边景区历史文化价值

  晋祠现存古典宗祠园林建筑群为我国现存古建筑中的最早实例。祠内现有宋、元、明、清各式建筑100余座,历代碑碣425通,题书、挂匾数百幅,还有宋、元、明、清、民国时期的雕塑作品100多尊,千年古树20余株。有珍贵的“古建三宝”圣母殿、献殿、鱼沼飞梁。其中圣母殿创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九年(公元984年),殿四周围廊,是中国宋代建筑的代表作,对研究中国宋代建筑和建筑发展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圣母殿内的43尊宋代彩色泥塑,是反映中国宋代宫廷人物的现实主义作品。塑像写实传神,清秀典雅,是中国雕塑艺术宝库中的珍品,也是世界雕塑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晋祠宋塑开创了中国雕塑史上一个新的时代,对于后世雕塑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宋代建筑鱼沼飞梁造型奇特,巧夺天工,是中国现存唯一的古代木结构十字型桥梁建筑,在世界古代桥梁建筑史上也具有极高的科学、艺术、研究价值。金代建筑献殿结构稳固,梁架轻巧,既为大殿,又巧似凉亭。晋祠现存碑碣中,以唐太宗李世民亲自书写的《晋祠之铭并序》和唐代女皇武则天亲自作序的《华严经石刻》最为珍贵。《晋祠之铭并序》碑制于唐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年),是一通集史学、文学、政治、书法为一体的丰碑,是文笔俱佳的行书杰作,它开创了中国行书碑文之先河,是一部研究、探讨盛唐时期的政治、文化、文学、书法艺术等方面的珍贵的“石史”。刻于唐武周圣历二年(公元699年)的《华严经石刻》,在中国佛教的建宗立说、传译经论及佛教经典的保存与传播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

  中国建筑、园林等方面的专家做出了如下评价:“晋祠的自然山水与人文建筑的有机结合代表了一种创造性天才的杰作;晋祠的自然山水与人文建筑、雕塑,在一定时期内或在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晋祠可作为一种最完美、最成功类型的建筑物、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人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

  1、天龙山石窟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距晋祠西南约10公里的天龙山。石窟共25窟,分布于东西两峰南坡山腰间。洞窟编号由东而西,其中东峰12个洞窟,分上下两层,下层为第1窟~8窟,2、3窟之上存4个未统一编号的洞窟;西峰13个洞窟,即第9窟~21窟。天龙山石窟包含了东魏、北齐、隋、唐四代的作品,在佛教内容的雕塑中,以技巧的娴熟、洗练,情感的丰富饱满,表现力的细致和富有生活气息而著称,是中国十大石窟之一。

  2、龙山石窟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晋祠镇西镇村西南的龙山东峰(距晋祠3公里的龙山东峰)。山上原有元建昊天观,现已全毁。石窟现存8个洞窟,为虚皇龛、三清龛、卧如龛、玄真龛、辩道龛、七真龛、辩道龛等,共存雕像65尊。龙山道教石窟,在全国众多的道教石窟中规模是最大的,雕凿又具有北方的粗犷强悍之风格,在道教石窟中独具一帜。

  3、晋阳古城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太原市晋源区晋源镇、古城营村周围(距晋祠3公里)。遗址面积大约20平方公里。晋阳古城遗址时代沿续较长,遗迹埋藏复杂,创建于春秋中晚期,越秦汉三国至东魏、北齐、隋唐五代,城址有西城、东城、中城、太原府、晋阳宫城、大明宫城、仓城、罗城等。现存“南城角”村为L字形,依古城西南角之势建成,古城偏东18°,遗存城南墙东西残长626.4米,西墙长约2700米,从资料和“东城角”的方位来看,古城长约4500米,根据夯土的质地、色泽和夯法,认为是东周时期的城墙遗址。东魏、北齐以及隋唐时期是晋阳古城的辉煌时代,盛唐时曾为三京之一。晋阳古城遗址较完整地保存了唐五代时期城市建设原貌,这种特殊的遗址埋藏现象,在全国同一时期遗址中十分少见。近年来,在古城营和花塔村附近多次发现古代石刻造像,春秋战国、北齐、隋唐等古代重要墓葬也多有发现。

  4、明秀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晋源区晋祠镇王郭村(距晋祠2公里)。据明、清重修碑记载,创建于汉代,明嘉靖二十一年(1541年)毁于兵火后重建。寺为重院建筑,现存过殿、北配殿、正殿等。正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歇山顶,琉璃剪边,殿内塑金妆三世佛,结迦趺坐于须弥座上,后有佛光,旁有四胁侍和二力士像等,系明代泥塑作品,后壁彩绘各种佛像壁画约40平方米。

  三、晋祠景区周边的现状及问题

  太原素有“锦绣太原城”之美誉,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要以晋祠景区谋篇布局带动相关城市建设。构筑山西生态文化核心区域,远不止于晋祠景区的投入。周边景区天龙山、龙山、太山、蒙山、晋阳古城、晋阳湖柳子沟和悬瓮山,总面积约128平方公里自然文化景观交相辉映。才是一个完美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高度融合的重量级风景名胜区。晋祠景区在2003年以来的环境治理注重了景区的中长期规划。拆除不协调建筑物14.63万平方米,基本完成了景区的建设项目,景区内面貌发生了根本性改观。硬件上去了软件环境跟不上,这种缺失的表现就是围墙内外两重天,俗称城市“牛皮癣”的野导、宰客、强买强卖成晋祠景区顽症。景区内黑照相、野导游,违章搭建的小吃点、利用废旧汽车摄影棚、打印照片随处可见。欺客扰客现象屡禁不止,不协调现象的背后是植根于景区周边村民离开晋祠无以生计的窘迫。更为荒唐的是在秀丽的天龙山风景区与天龙山国家森林公园内正在演绎着“死人与活人”抢夺地盘。陵园通过购买租赁当地村级林木地,迅速扩大出售墓地获取暴利,平方米墓地价少则3、5万多则上百万。成为太原市香喷喷的陵园风水宝地。据当地人讲有好多领导、贵人骨灰安放此地。远远站在晋源区瞭望一目了然。初来天龙山景区旅游多有误入陵园者。每逢忌日清明扫墓更是车水马龙当地交警应接不暇焦头烂额,景区管理被迫加派昼夜巡逻防火工作人员,使慕名而来游客观之是望而却步。

  1、缺乏联片整体科学发展规划;按理说守着这么多国宝级的文物保护单位,拥有如此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成为省内龙头景区本该是顺理成章的事。可事实却未能尽如人意。除晋祠天龙山景区较为成熟之外,其他景区没有形成规模。即使晋祠天龙山景区与同省的平遥古城景区,大同云冈石窟景区、五台山景区年门票收入相比差距甚大。如介休绵山景区,论文物古建、论底蕴内涵,哪一样都无法与晋祠及周边景区同日而语,然而在景区开发迎客第二年的两个黄金周里,绵山就连创旅游人数和收入两个全省之最。对此,还是缺乏文物保护与城市建设整体布局科学的定位。定位一模糊,思路就不会清晰;思路不清晰,就难免走弯路出现偏差。使城市建设发展缺乏全局性和连续性。对于城市建设发展和周边景区资源联片整合等全局性问题在实施上仍然是困难重重、阻力甚大。

  2、管理体制不顺、景区功能不完善周边环境差;

  目前晋祠、天龙山实行的是由文物部门主管,林业等部门多头管理体制。很难协调统一。林业部门强调的是封山、育林、防火,而文物部门对景区整体的开发利用则限于权力、能力,难以协调统一。2003年环境治理拆迁中堡之后,环境得到了局部改善。但南堡、北堡以及周边的村依旧房屋破烂,污水横流,煤渣乱堆,严重影响了晋祠风景区的整体形象。政出多门管理体制不顺制约着民间融资、使大财团投资无法进入。

  四、晋祠周边文物保护与城市建设的措施

  1、文物保护就是将对具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的历史遗留物采取的一系列防止其受到损害采取的措施过程。文物保护体现的是城市的历史底蕴,是城市建设发展的足迹。之所以划定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就是具备特殊代表性,是一个时代、一个地区的标志。目的是使城市建设的历史轨迹再现于子孙后代。文物保护对城市建设的促进作用,是建立在以保护和开发利用文物古迹为核心的基础之上。它能突显城市建设水平,提升城市品位和档次的建设。城市越现代越需要历史和文化支撑,使它成为城市气质的代言、城市形象的名片,城市魂魄所倚。通过对文物古迹的开发永续发展利用,使文物古迹周围的环境和配套设施得以完善,也是当今现代社会所倡导的标识。

  2、文物保护和城市建设是城市发展的结晶,通过把晋祠景区及周边国保单位环境改造与农民、农村建设发展结合起来。以晋祠开发带动周边景点的发展,按照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利用的方针。把晋祠景区、天龙山、龙山、太山、蒙山、晋阳湖、春秋大墓、晋阳古城等做整体大规划。严格按照整体规划拆迁晋祠景区周边与晋祠古镇不协调建筑,保留古色古香的晋祠小镇历史原貌。进一步完善景区及周边配套设施、功能,并将周边搬迁村民统一安置,使老百姓真正从旅游开发中受益。借助山西转型跨越发展契机,结合太原市的南部新城建设定位功能构筑重量级景区大格局。形成整体上的科学规划,剔除制约发展的管理体制。拓宽融资投资渠道,借鉴西安大唐芙蓉园发展模式,大举措大手笔,将晋祠及周边景区打造成震撼效果的大品牌景区并非难事。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试析晋祠及周边景区文物保护与城市建设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chengshiguihua/2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