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滨水空间的园林景观设计——暨新疆巴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建筑设计发布时间:2012-09-17浏览:

  摘要:针对城市核心区滨水绿地园林景观设计,在生态的理念下通过对场地的条件的梳理和分析,运用生态城市建设的手段和利用合理的设计对策,对项目做总体定位并将生态环境、文化传承、市民休憩活动等问题一一妥善解决,从而打造出一个极具地方特色和风情的滨水公共空间。

  关键词:滨水 生态 挑战 对策 特色

  Abstract: based on the area of the city waterfront green space landscape design, in ecological under the concept of the site conditions by summarizing and analyzing, use of ecological city construction means and use of reasonable design countermeasures of the project, the general position will do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cultural inheritance, citizens have a rest activities properly solve questions one by one, thus creating a highly regional and amorous feelings of the waterfront public space.

  Keywords: waterfront, ecological, the challenge, the countermeasures, characteristic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前言

  城市滨水区是国内城市建设的新亮点,不仅蕴含了丰富的社会和经济价值,更因其优越的生态位置成为城市中最具生命力的功能区域。其中,不同地域又因其气候水文等不同条件,使其滨水空间的景观设计各有其自身特色。本文以巴楚县喀什噶尔河两岸市政公园绿化景观工程设计为例,重点探讨对于干旱少雨、环境污染严重的喀什噶尔河巴楚县段两岸滨水空间的园林景观打造,以其使河道两岸形成城水相依、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宜人景观。

  2 项目背景

  巴楚县地处新疆喀什、阿克苏两大地州交汇处,是国家级贫困县。2010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在喀什设立经济开发区,作为上海对口援助的四县之一的巴楚县,迎来了历史性发展机遇。巴楚老城当前的突出问题在于绿化环境卫生状况较差,亟待整治;公共设施和市政设施配套不足,需要补充和完善。

  设计基地位于新疆喀什巴楚县城核心地段,北临世纪大道,东临友谊路,西临光明路,南临军民路。规划地块总面积11 3.62公顷,此次进行园林景观设计的范围为地块内的公共绿地用地,其区域面积约50公顷。

  3设计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3.1 第一大问题——生态环境问题

  昔日的喀什噶尔河水量充沛,四季河水清澈,水草茂盛,河道两岸还分布着万亩的胡杨林和红柳,生态环境良好......如今,已然面目全非,水量锐减,两岸植物衰退,非法填埋现象严重,在喀什噶尔河目前的自然基底上进行河流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造是设计中面临的第一大问题。具体来说包括如何净化河道上游来水和下游出水的水质,使得喀什噶尔河重现当年水清鱼儿游的生动景象?如何利用现有的地形、水文特征,以及湿地、灌草、林木等植被资源,在保存场地独特的自然肌理和环境特征的前提下,创造出一个拥有丰富生境,适于多种野生动物栖息的绿色河流廊道?这些是本案首要解决的难题。

  3.2 第二大问题——文化传承问题

  巴楚县历史悠久,是南疆的交通枢纽和喀什地区的东大门,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和“丝路明珠”。因此,如何在景观设计当中传承和再现巴楚的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使其真正成为南疆交通和文化的双重门户?如何在历史和现代中求得融合,展现出新时期喀什噶尔河的全新风貌,突破千河一面的定势思维?延续和传承历史文脉,打造公共空间的品牌形象,也是本案在设计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3.3 第三大问题——市民游憩体验问题

  核心区的建设使得原本近于废弃的河道即将重换新颜。由此带来的市民对于滨水游憩体验的需求,也对本案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如何合理进行地形改造和植被种植,营造丰富的滨水体验空间?如何合理组织机动交通和非机动交通系统,解决场地内外多种交通方式的沟通与衔接?如何将市民的休闲游憩活动与文化体验、生态教育相结合,提高市民保护环境的意识,为市民提供美好的游憩场所?这些构成本案需要解决的第三大问题。

  4 总体设计对策

  4.1第一大设计对策:延续场地肌理,构建“二重奏”式的绿色生态基底

  在经历了多年的河床变迁以及自然、人为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喀什噶尔河宽阔的河道内呈现出时而阶地宽阔、牧草丰美,时而沙洲丛生、芦苇葱郁,虽然局部地段非法填埋现象严重,杂草丛生,但场地的肌理尚可修复。

  我们遵循最小干预原则,尽可能保留河道内部现有自然形态特征,并对其进行自然生态恢复,延续场地记忆的同时,创造出绿色生态的基底。同时,由于南北走向的迎宾路将东西河道自然划分为两段河岸,便自然形成两幅各具景观特色的篇章,即:以广阔水面为特色的光明路至迎宾路段和以沙洲曲流为特色的迎宾路至友谊路段。

  4.2 第二大设计对策:河道绿廊串联文化节点,展现“沙漠绿洲”的地方特色

  喀什噶尔河历史源远流长,而今虽然没有了昔日的怡人景象,但民风犹存。为了传承巴楚民族的地方文化,本案中设计了一系列代表巴楚文化和地方特色的主题景观节点。

  这类节点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对“巴楚”文化主题用现代手法的表现;第二类是体现喀什噶尔河历史和文化传统的五个“文化主题园”,以及文化主题广场;第三类是体现展示场地特征性元素的建筑和景观构筑物。

  4.3 第三大设计对策:构建多样道路系统,形成虚实结合、富于变化的空间游憩和体验网络

  本方案在场地绿色基底上,依托已有的城市道路网构建多种类型的道路,形成连续的游憩体验网络。完整的网络解决了市民滨水游憩体验单一和游憩过程不连续的问题。该游憩系统网络时而穿梭在主题广场、红柳灌丛等人工景观之间,时而漂浮于野草丰美、水流潺潺的自然基底之上,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融合,保证了市民游憩的可达性与连续性。

  5 园林景观特色打造

  5.1总体规划

  5.1.1总体定位:

  ▪ 绿色生态走廊

  本次规划区景观体现水绿交融,人杰地灵。以“水”为引,以“绿”为领,于娱乐中见休闲、于休闲中体验水绿灵气,在优雅清澈的水系环抱下,在生态绿林中呼吸自然之气,追溯喀什河水系潺潺、花田错落,听鸟鸣悠扬。在自然环境中实现养神、修心、吐纳、冥想的空间杯境,并因此发挥一定的经济效应,实现以园养园的目标。

  ▪ 文化健身基地

  深入挖掘和利用文化资源,创造兼具现代城市文化体验式及巴楚传统的特色文化休闲空间和场所,把当地市民体育健身的传统文化结合其中,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广场、园地提供健身、荞生、休憩场所,打造休闲运动基地。

  ▪ 游憩体验中心

  在充分尊重巴楚现状地形地貌及与内外城市干路系统关系的基础上,打造一个活泼、灵动的开放空间界面,与以城市道路进行分割的周边用地空间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同时形成虚实收放,富于变化的游览空间,为巴楚的市民及游客提供饶有趣味的空间体验和感受。

  5.1.2 总体结构

  依据“亮点突出,特色突出,功能突出”的原则,将本规划区的重要元索进行提炼,形成“一心一带,两轴四片区”的空间结构

  “一心”指规划区内的生态核心,即展示主题公园;

  “一轴”指喀什河景观发展轴,它是规划区内的主要生态景观轴线。

  “两带”指规划区内沿新村路及基地北部商务金融办公区与展示主题公园对景形成的两条景观发展带。

  “四片区”是指规划区内的四个功能片区,除若干现状保留的功能组团为,可依据功能区的特性,划分为不同类型,这些片区构成了规划区内空间结构的功能主体。

  5.2 水系景观

  本次喀什河两岸景观规划以生态为重,沿喀什河两侧形成绿色屏障。形成处处可见绿树成荫、休闲景观小品,自然式生态型水系沿岸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规划主要以现状保留河道为主,将局部断流岸线进行恢复修整,并在现状河渠脉络的基础上进行梳理沟通,并与规划扩大的水面结合,构建网络化水系系统,将喀什噶尔河打造成为具有景观功能与泄洪排涝、灌溉引水功能相复合的多功能空间体系。

  5.3 园林植物景观

  喀什地区气候干燥,风蚀严重,蒸发量大于降雨量,盐碱地等问题使得在树种的选择,滨水植物的空间营造上显得格外重要。

  5.3.1 规划原则

  以巴楚乡土树种和经考验的外来树种为基础,以引种驯化树种为辅。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突出优良乡土树种和各类花卉,烘托巴楚地方特色。形成以乔木为主、乔灌结合、花卉点缀的植物结构。

  5.3.2 树种的选择

  新疆植物资源丰宮,约有4400多种,许多植物可以用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喀什河两岸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配罝应考虑以下因索:

  ▪ 模拟自然

  将水生植物通过水面大小宽窄、水流缓急、空间开合,有大有小、有高有低、有前有后地把不同姿态、形韵、线条、色彩的种类搭配对比,与周围环境的配合,科学合理地配罝在一起,注重植物构成形式稳定和景观的自然美,根据喀什水位的变化及水深惜况,形成景观效果较好的植物群落带,力求模拟再现自然水景之美。

  ▪ 品种丰富

  结合新疆地区的气候特点,一些耐旱观赏植物可在干旱区园林水景设计中应用。如:乔木中的刺槐、胡杨、白桦、海棠、枫杨等;灌木中的紫穗槐、蔷薇、柽柳、金叶莸、锦鸡儿、绣线菊、珍珠侮、榆叶梅及部分忍冬科植物等;而用于水面绿化的观赏价值较高的花卉有鸢尾、千屈菜、菖蒲、黑三棱、薄荷、萍蓬茸、旱散草、泽泻、水葱、芡实等。

  ▪ 季相变化

  在植物造景中追求春花秋叶、夏荫冬枝,在水景中注意季节变换而产生不同的景观效果,有一定的起伏,高低错落,疏密有致。如:春季的垂柳、海棠、榆叶侮等;夏季的珍珠梅、柽柳、荷花、千屈菜等;秋季的白桦、槭树、菊花等:冬季的松柏等。

  5.4 道路交通

  为了满足本次规划地块内部各景观功能区活动需求及各区之间的交通联系,将绿化景观、水体及景观步行系统有效结合,明确划分道路层级,尊重现状地形肌理,使得园区内的交通即渚晰流畅、高效有序,同时结合景观,富有情趣。主要分为公园道路体系和跨河桥梁两大系统:

  公园道路系统

  分为公园主游路、公园次游路及步游小路三级系统,形成自由而严谨的道路布局。公园主游路为串联各专类园的衔接性道路,以步行或自行车作为主要交通方式;次游路位于这几个主要环路内,作为主游路的有效补充,起到分散交通流量的作用:步游小路为规划区内各专类园内部及广场之间的游憩性道路,主要分布在滨河、杏林、绿地内,道路形态多变,蜿蜒逶迤,穿梭在湖塘、小岛、绿地景观中,是联系整个规划片区空间的纵横密布的经络组织。

  桥梁

  根据景观布局及不同主题园的功能特色,在公园内设罝桥梁若干座,分别采用不同的材质和构造形式,以形成不同的特色风格。规划利用桥体提升滨水景观的内涵,因地制宜地和谐体现于喀什河及分支水系中,这些桥梁与其周边开放空间紧密结合,不但提高了巴楚城市的品味特色,而且沟通喀什河南北两岸,极大方便市民的生产、生活,加強城市的聚合力。

  5.5 竖向规划

  基地内地势平坦,河沟交错。为满足防洪及景观塑造要求,规划对现状的地形、地势稍作调整,形成起伏有致,富于层次与变化的地形地貌。

  对于河道的处理,则遵循在原有水体形态的基础上,局部地区扩大水面。同时对规划范围内的支流进行局部的调整,适当疏通,优化喀什河岸形态,以构建优美的水系景观。

  六、结语

  浦疆齐挽手、丝路明珠谱新篇。对口援疆,是上海顺应国家战略、带动新疆开发的重要举措,同时也寄托了浦江儿女对喀什各族人民的一片深情厚谊。

  本项目核心—喀什噶尔河是巴楚县城最重要的发展绿脉和文脉,对于全县的城市风貌和生态景观都有著主要的控制和辐射力量。因此对河道两岸的园林景观设计始终坚持在延续原有场地肌理的基础上,将文化内涵贯穿于河道绿廊,通过对河道修修整,恢复生态基底,形成易于识别的沙漠绿洲的地域特色。

  参考文献:

  【1】《巴楚县喀什噶尔河两岸规划文本》.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11.03

  【2】俞孔坚、凌世红、金园园.《滩的回归——上海世博会园区后滩公园》城市环境设计,2007.05

  【3】主题 景观+建筑(滨水地区&度假村)/造景世界主编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2012.12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浅谈城市滨水空间的园林景观设计——暨新疆巴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jianzhusheji/4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