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社会实践发展的问题和方法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教育技术发布时间:2018-02-27浏览:

  这篇大学生教育论文投稿发表了我国高校社会实践发展的问题和方法,社会实践是大学生不可缺少的部分,能够引领学生受教育、长才干,有效提升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形象,在学生中起着模范标杆作用。

煤炭高等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教育论文投稿,产业扶贫,大学生骨干,社会实践

  一、社会实践在大学生骨干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1、大学生骨干是什么大学生骨干是指在学生中较为优秀的一部分学生或是起着领导作用的学生,包括各级各类学生干部、学生社团干部、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理论学习骨干及在学术科技、文化体育等方面成绩突出的优秀学生。他们虽然分属不同系统,但无一例外都是学生群体中综合素质较高,受到较多关注,在学生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一个群体,在学生中起着模范标杆的作用。

  2、大学生骨干参与扶贫社会实践的特点与优势

  (1)思想信念精神更加进步。在大学生骨干这一团体中,尤其是党团系统的学生骨干,其思想觉悟较之普通同学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对党的政策、方针、路线了解领悟得更为透彻,也能更积极地响应号召。再之,大学生骨干经历过在校各种学生工作的锻炼,较其他同学更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也更能适应下乡进行以扶贫为特色的社会实践时普遍的艰苦环境。

  (2)组织沟通能力更加优秀。掌握说话的方式艺术,对下乡社会实践中与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各方面的人员沟通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在大学生骨干中,尤其是学生会、社团中的骨干,由于经常和老师、同学以及校外社会进行沟通交流,具有更强的组织能力与沟通能力。

  (3)学术知识基础更加扎实。一般情况下,对于学生骨干的选拔,学习成绩和学术能力等方面是重要的考核标准之一。因此,对于收集整理数据、技术下乡等扶贫社会实践中重要的环节,具有一定学术知识以及技术基础的学生骨干更具有经验。

  (4)宣传影响效果更加显著。学生骨干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做着服务学生的工作,并始终不会脱离学生。学生骨干作为学生的领导与模范,往往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因此,以学生骨干为主体进行扶贫社会实践,更能在学生之中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二、我国高校社会实践的发展与存在问题

  在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的三十年时间里,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初级阶段(1981—1983),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实践活动主要由学生工作部门组织,形式以社会调查为主,较为单一。发展阶段(1984—1986),在这个阶段,团中央正式确定了“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指导方针,中宣部、国家教委对实践活动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具体指导,活动形式突破了社会调查的局限,向多样化发展。深化阶段(1987年至今),在这个阶段,社会实践活动在组织形式、活动规模、活动内容和制度建设上都有了较大发展,1997年开始明确了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建立完善了从中央到各省完整的推优评优制度。[1]然而,当前的大学生社会实践仍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认识流于表面,没有认识到社会实践对自身成才的重要性,只是将其当作一项可有可无的作业来完成。第二,监管考核力度不够。对无法按时完成社会实践,或完成情况较差、态度不端正、只是应付差事的学生,缺乏有效的监管与惩戒制度。一些学生在学校各项纪律的约束与老师的监督下,往往能发挥出自己的能力,而在无人监管的环境下,一部分自律性比较差的同学便会产生怠惰心理,以致无法按时按量完成社会实践工作。

  第三,科学性与实践保障仍然不足。对于个人社会实践,缺乏系统化的科学管理,或者说不能保证每位同学都能获得专业老师的指导与帮助,使得实践计划漏洞太多,经费难以保障,无法完成预期效果。基于以上一些原因,造成了第四点问题,即学生社会实践效果不显著,学生的综合能力难以得到显著的提高。基于以上问题,我们于2017年7月成立了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学院骨干团队进行了以《发挥特色产业优势,助力陕南精准扶贫——洋县依托中药产业推进群众脱贫工作调研》为题目的调研团队赴陕西省汉中市洋县进行社会实践,该团队成员组成分别涉及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学生会干部、班级干部等各个系统的学生骨干。希望通过本次社会实践,并结合生命科学学院于2016年以《陕南地区精准扶贫对基层中药材专业技术培训需求调研》为题目的调研经验成果,以及学院多年来社会实践的经验与成果,在完成扶贫工作调研、提升各届队员能力与素质的同时,探索在社会实践的方式下培养大学生骨干乃至全体大学生的途径与办法。

  三、以产业扶贫为特色的社会实践对大学生骨干培养的经验与重要作用

  当代青年大学生是成长于国家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一代。由于成长背景、生活环境、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原因,在当代青年大学生身上呈现出思想上进、积极进取、个性自由、注重多样化等时代特征。这些时代特征要求高校基层党组织必须打破原来僵化单一的教育方式,在思想传播、理想教育、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上,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途径来实现。[2]以产业扶贫为特色的社会实践恰恰满足了对当代大学生骨干培养的如上要求,基于此,学院社会实践骨干团队以党建为引领,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企业为主体,以政府为保障,以扶贫为最终目标,经过2016年与2017年社会实践,我们得到如下经验,并得出对于普通人才培养与普通社会实践相比,以产业扶贫为特色的社会实践对大学生骨干培养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1、增进大学生骨干与社会各方的联系学生工作中,学生接触的更多的是同学们与老师,对社会充满着好奇与向往,同时也缺少着充足的联系与沟通、合作。从项目立项开始,大到与各级政府的座谈会,小到沟通联系交通住宿等事宜,无一不与社会进行着充分的接触。与校内相比,极大地提升了与社会接触的时间与质量。

  四、进一步强化社会实践中的人才培养的方法

  1、提高思想认识,建立常态机制高校要进一步提高对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支持学生,才能使得社会实践设计更加科学,更加行之有效。可研究探索把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要对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提出时间和任务要求,规定学时学分,实行学分制,并纳入学生德育考评体系,制定详细的考评办法,分等级考评。同时,把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对高等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评估考核的重要指标,纳入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评估体系。[3]另一方面,学生作为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更应提高对社会实践的认识,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拒绝敷衍了事,拒绝形式主义,把社会实践当作与在校课程同等重要甚至更加重要的一门课程来真正学习。另外,大学生社会实践尤其是大学生骨干团队要把项目做精做强,必须尽早准备,每年的团队最好包括前一年有经验的老骨干与下一年要发展的新骨干。强化“传帮带”理念,将项目规范化,系列化,常态化。通过每一年努力的叠加,一步步打造属于大学生骨干团队的精品项目,从而吸引、鼓励更多的同学来学习和模仿。

  2、开展具体培训,开发技术优势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想把社会实践做踏实,真正为社会带去属于高校大学生骨干自己的价值,必须针对社会实践具体项目,结合高校自身情况进行培训。如学院所拥有的西北濒危药材资源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便可以为以产业精准扶贫为特色的社会实践提供技术上的支持。而这种支持又迫切的需要大学生骨干通过自身的学习,真正的带到企业里,带到基层中去。这正是社会实践对大学生骨干所提出的提升自身价值的要求乃至服务社会,释放社会价值的要求。作为大学生骨干,我们要深刻地明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正确理论,在校期间便努力为社会实践做足准备,利用技术优势打造精品社会实践项目。

  3、整合多方资源,打造实践基地所谓社会实践,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协助。然而,社会实践作为一种高校和社会(地方及企业)合力育人的教育方式,交织着学校、地方政府、设岗单位、大学生等多个主体。这些主体由于各自立场不同,参与实施社会实践的主要目的不同,对社会实践质量的理解和评价标准也各有侧重。通常情况下,地方政府较为注重参与学生的数量、学历层次以及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服务的能力(主要体现为输入质量);设岗单位较多关注学生对所在单位在技术改进、决策参考等方面做出的实际贡献(主要体现为输出质量中对社会的贡献成果部分);学生作为社会实践的实施主体,较为关注在社会实践获得的锻炼以及对自身学术科研的启发(主要体现为输出质量中对自身发展的部分)。而过程质量是学生社会实践整个质量保障的核心,是将输入质量有效转化为输出质量的关键。[4]在这一点上,高校便承担了学生与社会各界的纽带作用,有责任和义务整合企业、政府等多方资源,为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提供有利环境。

  4、创新实践形式,长效服务群众社会实践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对人才的培养最终仍应真正回馈到社会,落实到服务群众这一关键结果上。在当前“互联网+”这个大时代环境下,大学生作为时代的先驱,需增强创新意识,在原有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地创新形式,思索更利于提升自身能力,更利于服务社会群众的活动形式与内容。结合时代特征,抓住时代机遇,提升生产力与创新力。大学生社会实践在提升自身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同时,仍要紧抓服务群众的效果,不能只顾自己,忽略社会实践本身成效。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积极思考社会现状,产出高水平社会实践报告与文章,致力于推动社会发展,把真正的福利回馈给培育我们的社会与群众。

  【参考文献】

  [1]杨继瑞.关于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思考[A].高校理论战线,2010.02.49.

  [2]谭柳青.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加强大学生党员教育效果研究[A].科教导刊(下旬),2015.02.73.

  [3]李静.对社会实践活动与高校人才培养的几点建议[B].教育教学论坛.2012.06.21.

  [4]徐国斌.基于人才培养视角的研究生社会实践质量保障体系建构——以浙江大学为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6.09.15.

  作者:冯志豪 包宇 单位: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推荐阅读:《煤炭高等教育》(双月刊)创刊于1983年,是一份由国家教育部为主管单位、中国煤炭教育协会主办、立足煤炭行业、面向全国,以系统地反映当前国内外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最新成果为主要内容的学术性刊物。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我国高校社会实践发展的问题和方法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jiaoyujishu/43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