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心理认同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教育技术发布时间:2019-10-25浏览:

  摘要:本文从心理学的视角,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心理认同的关系,构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自我认同、角色认同和社会认同,从当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心理认同的现状出发,为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探寻更有效的路径。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心理认同;大学生

大学生教育论文

  推荐阅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的论文适合投稿期刊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接班人,应自觉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渠道。在深入开展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中,高校应遵循大学生价值认同的心理规律,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心理认同为切人点,不断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继而促使大学生完成历史赋予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的社会系统得以良性运转、社会秩序得以长效维持的基本精神寄托,其不仅作用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还对社会成员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作为不同思想领域核心价值组成的体系,为社会及其成员在是非判断、价值取向和行为取舍等方面提供了基本准则。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高校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助力。高校要高度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实质,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更要从全体大学生心理认同人手,遵循大学生心理认同特点,把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内化为每个学生的内心信仰,继而转化为对中国梦的认可和支持,强化大学生的职责意识,使其认识到个人的修养与担当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性,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心理认同内涵解析

  “认同”(identity)的原意为“相同”或“同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含着丰富的“认同”内涵: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价值认同,即对作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的认同;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的价值认同,即对国家、民族所追求的未来美好愿景的认同;对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的价值认同,即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动力与实践力量的认同;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价值认同,即对文化自信和文化繁荣发展的认同。

  心理学视角的“心理认同”指主体的反思、觉知与建构,是主体通过社会实践对自身的价值观念重新理解和定位的过程。心理认同,是个体对自我意识、生活目标、价值观的独特的心理状态的认同,是认识、情感、行为的一致,是“知行合一”,是自我认同、角色认同与社会认同的统一。也就是把外在的理论体系深入内心并努力外化的过程,是一个由外到内、再由内到外的循环往复的过程。马克思关于“现实的人”的论述同样蕴含了科学的“认同观”,认同即不同的现实主体,通过在生产实践的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各种社会关系,对人的本质特征的白我理解和自我回答。简言之,心理认同就是“我是准?”和“我们是谁?”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同答,对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不同学科对认同的研究都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心理学中的“认同”包含三种研究取向:自我认同(self-identity)强调的是自我内部的构建和整合;角色认同(role-identity)强调的是个体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的界定;而社会认同(social-identity)是在群体成员身份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认同。(1)自我认同:作为一种复杂的内部状态,自我认同指的是一个人所具有的个体感、唯一感、完整感以及连续感(从过去到未来的时间序列),个体往往通过不断探索和尝试,在一些重要的领域(身体、性别、价值观、职业等)中获得自我理解和自我决策能力。相反,自我认同危机意味着一个人不能建立和维持自我认同感,即不能确定自己是谁,不能正确认识自己,不能确定自己的价值,也不能确定白己的生活目标。因此,自我认同意味着个体在特定环境中如何进行价值的自我整合。(2)角色认同:是指个体在社会生活中的每一种结构性的角色,都为其提供了某種知觉和界定自我的成分,这些角色帮助个体形成自我的观念,同时也在特定的情境中表现出社会角色所规定的言行。(3)社会认同:自我认同和角色认同都在同答“我是谁”的问题,而社会认同则同答“我们是谁”的问题。社会认同是指个体认识到作为群体成员带给他的情感和价值意义,是个人通过所属群体而获得的集体性的观念。社会认同强调的是个人将自己归属到一个特定的群体中,在群体成员身份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认同。

  通过以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概念阐释,以及对认同、心理认同三种研究取向(自我认同、角色认同、社会认同)的内涵解析,我们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心理认同建立一种关联——即“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心理认同”,特指大学生在政治心理、学习心理、道德心理和社会心理中的认知、情感、意志、信念等认识过程诸因素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自我的价值体悟、情感层面的认同、角色的意义寻求以及社会的共同实践。

  在深入开展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活动中,高校要充分把握心理认同在个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所蕴藏的丰富内容足以帮助个体达到一种对自我的多维的和多层次的建构。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心理认同,不仅可以让学生更清晰地认识“我”和“我们”,使其思想、行动与国家、民族保持一致,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提升其自我认可、自我接纳的程度,还可以使其更好地与所在群体进行良好的互动交流,达到自我和谐与社会和谐的统一。对于一个国家、民族来说,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心理认同感越强,社会的凝聚力就会越大,社会的整合作用就越强。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心理认同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jiaoyujishu/49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