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浅探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教育技术发布时间:2020-06-24浏览:

  摘要: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具有积极的意义。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要结合教学需要,积极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构建高效的语文教学课堂。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渗透对策

初中语文教育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而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由于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导致文化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缺失。基于此,初中语文教师要紧密结合教学需要,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积极渗透文化教育,全面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1.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现状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将传统文化教育与初中语文的教学有机整合起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就实际的初中语文教学而言,传统文化教育状况不容乐观:

  一方面,应试化的语文教育现状依然普遍存在。理论上,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我们应当以素质教育的思想为指导,立足新课程改革的“三维”教育目标抑或核心素养的教育思想等开展教育,力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然而,实际的教学,依然有“换汤不换药”之感,所谓的素质教育不过是一纸空文,应试化的教育现象普遍存在。当然,关于素质教育或者是应试教育,我们不能说是教师的责任,毕竟“考试指挥棒”,才是教师教学发展的基本方向。这种应试化的语文教育现状,导致很多语文教师只注重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而忽视“人文性”,即教师都过度关注了考试项目而忽视了对学生“德”的教育,进而导致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缺失。

  另一方面,部分教师文化知识功底薄弱。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教师有渊博的文化知识基础,充分把握优秀传统文化之精髓,并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有目的、有意识地渗透优秀文化。但实际的教学中,并非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具有渊博的文化知识基础,能够深入解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精髓。一些语文教师,对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一知半解,又如何将传统文化知识与语文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呢?正是因为部分语文教师文化知识功底薄弱,导致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与语文的教育整合缺失,最终影响了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2.初中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的对策

  2.1 巧用语文教材,渗透优秀传统文化。

  优秀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整合,不能脱离于语文的教育而独立存在。深入解讀初中语文教材我们发现:在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教育内容。如古诗词、文言文、民间故事、神话传说、俗语等。例如,七年级上册《论语》中的年龄、儒家思想;七年级下册关于黄河的诗歌、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等,如《李闯王渡黄河》、《鲤鱼跳龙门的传说》、《望洋兴叹》的成语故事;七年级下册戏曲(生旦净丑);建筑如桥和园林,桥有赵州桥、卢沟桥,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石拱桥的特点;中国传统节日如中秋节、端午节;二十四节气等。由此可见,在初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教育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这些蕴含着丰富文化知识的教学模块,有意识地给学生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例如,教师在初中语文《赵州桥》的教学中,可以紧密结合赵州桥之宏伟、坚固、美观以及赵州桥在全中国乃至全世界造桥史上的意义,充分体现中国劳动人民之智慧、才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又如,在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教育中,教师可以开展古诗词鉴赏课程,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古诗词蕴含的精神文化内涵。由此可见,语文教材本身蕴含的文化教育内容,是教师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的主要阵地。

  2.2 善用网络资源,优化文化教育效果。

  21世纪是知识化、经济化和网络化的社会。互联网、大数据的发展,为教师教学内容的拓展和补充提供了技术支撑。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文化教育时,要善于利用网络资源,不断丰富文化教育的内涵和形式,全面提高传统文化教育质量。例如,视频资源、图片资源等的运用,有利于拉近优秀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提高教育质量。以前面谈到的《赵州桥》的教育为例,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借助互联网资源,搜集有关赵州桥的图片、视频等,在进行教学导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通过播放有关赵州桥的视频资源,让学生对这座古老的桥梁有更加直观的理解。这样,学生在理解文本内涵时,对知识的把握将会更加深刻;又如,教师在教学《古代诗歌四首》时,没有直奔主题讲解教学内容,而是首先通过有关诗歌的音频的播放,让学生充分体会诗歌声调之抑扬顿挫,感受其中蕴含的文化底蕴,并引导学生跟着音频、视频等进行朗读,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和节奏感,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由此可见,巧妙地借助网络资源优势,不断优化文化教育的内容、形式,是实现优秀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学有机整合的有效途径。初中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化素养,将优质的教育资源整合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构建高效的语文教学课堂。

  2.3 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将文化教育落到实处。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文化教育,形式是多样的。教师要善于创新,不拘一格,将文化教育落到实处。例如,为了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和文化生活,教师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学活动如经典诵读活动,指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经典作品进行诵读,并在班级中开展经典诵读竞赛活动。活动的开展,不仅有利于在班级中营造浓厚的诵读经典的氛围,同时还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开展活动时,教师要对学生的诵读进行技巧和方法的指导,如语气、语速、断句、节奏等的把握,都需要学生积极学习,提高自身的语言感悟和理解能力。除了经典诵读,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结合课文编话剧。如在学习《木兰诗》时,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小组形式,自主选择片段创编话剧。这样的活动开展,有利于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学生在创编话剧的过程中,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能够加深学生对文本内涵的理解,进一步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加深学生对文化内涵的理解。

  综上所述,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要深刻体会到文化教育于学生成长和发展而言的重要意义,并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促使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宋光.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发挥传统文化教育的功能[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4):102.

  推荐阅读:北师大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发表编写技巧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浅探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jiaoyujishu/52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