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地理教学的优化路径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教育技术发布时间:2021-11-17浏览:

  摘要:目前,在开展初中地理教学的时候,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并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对初中生开展素质教育,为其后期的学习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地理;人文素养;途径

  引言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主要包括学生文化基础、社会意识以及自主能力等方面的内涵,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学生地理知识的储备情况,更要兼顾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地理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初中地理教师能够在教育工作中,坚持对教学课程的深入钻研和深层解读,牢记自身的教育使命,促进地理教学内涵丰富。

  一、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地理教学的现状

  现阶段国家与社会对教育事业中核心素养的培育工作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但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初中地理教学在核心素养视域下依旧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相关政策的响应能力不足,部分教师未能及时学习最新的教育政策,没有紧跟国家政策的更新步伐,还有部分初中教师在解读教育政策方面存在不足,无法在地理教学中明确自身的位置。其次,由于传统应试教育在部分教师与家长的观念中根深蒂固,因此这些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对核心素养教育的重视,将教学重点集中于考试成绩,导致初中学生普遍存在地理学科综合素质不高。最后,由于初中地理教师的工作基本是围绕考试展开,因此在将核心素养与教学活动相融合时,无法准确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导致学生在接受核心素养教育时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同时,由于部分初中地理教师对融合地理课程教学与核心素养教育的方式未能做到熟练掌握,因此教师进行核心素养教学时,手段与方法较为生硬,造成学生吸收成果不佳。

  二、初中地理教学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一)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基本要求

  对于地理学科来说,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教学内容也非常丰富,作为地理课程的基础,初中地理承担着培养学生人文知识的重要责任。因此,在初中阶段开展地理教学,要以发展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前提。

  (二)是地理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确立人文素养培养的教学目标,能够有效保证学生健康成长。并且,通过地理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可以让学生对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有全面的了解,对不同类型的地理知识深入摸索,正确看待生活中的事物。

  三、地理教学中人文素养教育的内容

  (一)对自然尊重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变得愈发重要,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共鸣,是尊重自然的最佳表现。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于各方面的需求有了很大的增长,但对环境的实际承受能力缺乏足够的重视;虽然现在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很多已经被破坏的自然生态环境已经无法恢复。因此,目前在发展过程中,要尊重环境顺应自然规律。而开展地理教学,让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概念和意识,为后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自然资源与环境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资源的合理利用”占据非常大的篇幅,在采集和应用自然资源的时候,不仅要尊重自然资源,还要学会如何节约资源。受到空间和时间的制约,很多资源是有限的,如果一味地开采必然会出现资源枯竭的一天,因此,合理开发和应用自然资源就变得至关重要,这也是国家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原因。

  四、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地理教学的优化路径

  (一)营造合适的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是指学科教师基于具体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营造学习情境和氛围的教学活动。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情境的体验中,促使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完成有效的学习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时的思维创造能力以及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但这样的教学方式要求初中地理教师对教材进行精心研讨和研究,依据教学需求,以互动性、启发性和探索性为教学活动开展的基本原则为工作指导,选取优质的教学模式营造具有教学价值的教学情境。例如,在学习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海陆变迁”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相关记录的动画片,让学生对地球的海陆变迁情况有初步了解。接着让学生扮演不同陆地及海洋板块,演示板块运动。通过这样的情境教学,学生能够自然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吸收地理知识。

  (二)开展探究性实践活动

  初中地理课程内容涉及较为广泛的知识,兼具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性质,同时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特征。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以及地理学科的特征,在教学活动中进行探究性学习,以此促进学生合作学习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通过教学研究发现,探究性教学活动不仅能让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深入掌握,还能提高学生借助所学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思维以及地理知识应用能力。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判断河流流向及地势形成的原因,并且对比不同国家间河流相关内容的差异,进而让学生通过所学地理知识对河流的相关水文信息進行分析。

  (三)充分发挥地理学科优势

  相比较其他学科,初中地理在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培养上有更大的优势,比如,在教授“降水分布”知识点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观看南北方居民居住的房屋,学生观看视频或图片的时候可以发现,北方房屋形式一般是平顶,而南方房屋形式一般是尖顶,以此引发降水分布的概念。并讲解“文化差异”内容,通过对比南北方的饮食习惯,发现北方多食用面食,南方爱喝汤、吃大米。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不同地区的趣事和风俗,并尊重各地区的文化差异,这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也有显著的效果。通过地理知识教学,可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资源观,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

  (四)合理配置教学内容

  以前我们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没有重视人文素养的培养工作,因此,在后期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在资源和环境两个方面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工作,树立正确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意识。并且,通过学习地理知识,可以让学生懂得如何欣赏美,以此分析地理规律。

  比如,在教授“森林的保护与开发”知识的时候,有一章节内容说的是过度砍伐导致生态失调、动物灭绝、气候变化等情况出现,导致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越来越严重,最终引发生态灾难。通过教授地理知识,让学生意识到对自然环境肆意破坏就是在摧毁自己的家园,只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资源观和世界观。

  (五)培养教师的人文素养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首先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人文意识等,因此,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对传统的教学观念进行转变。在日常教学中,要不断强化教师的专业素质,加强对社会学、历史学和经济学的培训,逐渐提高教师的授课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提供重要支持。

  总结

  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活动要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起来,并结合科学与人文,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对于学生来说,人文素养非常重要,涵盖了品位和修养,对于树立初中生正确的价值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初中地理教育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对教学模式积极进行改变,弘扬人文精神,为和谐社会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丽,王盈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地理校本课程实施模式探索:以探究滨湖国家森林公园的生态作用”为例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0(1):192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地理教学的优化路径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jiaoyujishu/60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