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学业诚信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的现代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金融发布时间:2021-10-09浏览:

  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来被视为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人之为人的最重要的品德,是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周易》说“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孔子也说:“民无信不立。”孟子还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诚信是一个人处世立身、成就事业的基石;是一种个人生活的准则;更是社会发展的精神基础和思想保障。

  作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诚信水平理应高于社会整体水平。大学生的诚信系统主要包括经济诚信、学术诚信、文化诚信、思想诚信四个方面。其中,大学生的学业诚信在其诚信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学业诚信是90后大学生诚信的集中体现。

  一、90后大学生学业诚信的现状

  从2009年开始,90后大学生成为我国高校大学生的主体。根据有关高校诚信调查资料的分析,目前大学生对于诚信的认知和情感已经普遍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并且呈现出良好的发展状况,他们一方面表现出对诚信道德的重要性、规范性的认知和认同,另一方面表现为对诚信行为的欣赏、看重以及对非诚信行为的竭力排斥和抵触。

  事实上,从应然的角度来看,诚信作为个人立身处世的基本要求和原则,作为人类的道德底线,对于那些被称之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来讲,似乎不应该存在什么问题。作为大学生,他们都是经过10余年的学校正规教育、在德智体美各方面都相对出众、挑选出来的优秀人才,在大学中他们受到了作为人类优秀文化和知识的传播者、社会道德的守望者、素有人类灵魂工程师之称的高等教育工作者的培养,同时,又受到被一般人看作一块净土、素来享有“象牙塔”之称的高校育人环境的熏陶,具有较高的品德和素质,似乎应该是不言而喻的事情。然而,现实并非如此,大学生的学业诚信状况不容乐观。

  90后大学生学业诚信缺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考试诚信的缺失。尽管高校都制定了严格的监考制度、严格的考场纪律以及对监考老师的严格考核,但学生的作弊方法还是层出不穷,作弊手段也防不胜防,作弊规模更有“组织”化、“群体”化的趋势。

  调查数据也显示出90后大学生学业诚信缺失现象亟待解决。

  在学业诚信方面,90后大学生认为最严重的诚信缺失表现为“考试作弊”,占到调查人数的46%,其余依次为:剽窃论文、抄袭作业、帮同学签到。

  在考试前,你最常见的状态是:52%的同学“想过作弊”;只有11%的同学选择“从未想过作弊”。

  你对考试作弊的态度是:从高到低依次为“C. 不赞成,也不制止,那是学校的事;E. 别人都作弊,自己不作弊就吃亏了;B. 有些课程枯燥,又是必修课,学生作弊应付,可以理解;D. 只要不被抓到就行;A. 反对,那是欺骗行为”。

  二是学术诚信的缺失。学生不仅抄袭作业,而且伪造实验数据,剽窃论文;此外还有大量的“枪手”广告、论文交易广告,也在充斥着大学校园和网络。学术腐败问题已成为一个困扰学术发展的障碍和笼罩在校园净土的阴影。严重影响到中国高等教育的质量,人才培养的质量。不少大学生并未确立明确的求学观和严肃的学术观,一方面表现为对老师、同学的高要求和对自己的低要求,另一方面表现为对知识的不求甚解和对做学问的方法与途径的茫然和空白,如此使得“剪刀加浆糊”的学习方式被相当一部分学生思想上认同、行动上效仿。

  调查数据显示:

  大学期间你写论文时的做法是:从高到低依次为“D. 拼凑现有论文;C. 大量引用别人的资料,少部分自己写;E. 直接抄一篇 ;B. 大部分自己写,引用少量资料并标明出处;F. 有时找人A. 整个论文都自己写”。

  对于一些学校里出现的“枪手”,你的态度是:从高到低依次为“A. 有需要就有供给,这很自然,符合市场规律;B. 这是“靠能力吃饭”,可以接受,很正常;D. 无所谓,反正我既不会充当“枪手”,也不会请“枪手”;C. 这涉及到一个人的道德问题,应该大力禁止”。

  二、影响90后大学生学业诚信环境因素的现代性维度

  大学生群体的失信问题多与社会环境、历史文化、家庭与学校教育环境等方面的负面影响有关,就像马克思认为的那样:“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因而,从现代性维度研究90后大学生所处环境的特殊性,以及对其学业诚信的影响,对解决、提升90后大学生的诚信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保证未来十年中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

  1.社会环境的影响

  自1992年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我党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和探索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90后”和“80后”同样出生在我国改革开放后,但是在“90后”出生时,改革开放成效凸显,我国的政治趋于稳定,经济快速增长,两种经济体制并存的格局开始走向单一的市场经济体制,因而,90后所处的社会环境具有显著有别于80年代的时代特征。

  其一,稳定有序的政治环境。20世纪90年代,在一定意义上说,是建国后中国社会政治环境最为稳定的10年。一方面,稳定的政治环境不仅保证了教育政策、法律法规制定的连续性,同时也保证了培养目标和教育政策的一致性。在“80后”大学生艰难地完成了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之后,“90后”大学生更注重的是素质的培养因而,“90后”大学生往往是个性张扬,多才多艺的。另一方面“90后”大学生在稳定的政治环境影响下,心理上往往比较稚嫩,关注更多的是个体存在的问题而非政治和社会意识形态方面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综合实力日益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这一环境下成长起来的“90后”青年更加热情、主动、自信地参与国际交流,有着更强的民族自信心和同家荣誉感。

  其二,快速发展的经济环境。20世纪90年代同时也是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极大地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给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思想观念注入活力;但同时在价值观上也产生了一些消极负面影响,经济的发展带来市场的繁荣,在商品富足的同时伴随着发展的是某些西方资本主义利己拜金的价值观。市场经济的利己性与道德的利他性矛盾削弱了诚信教育的效果;计划经济时期的利他性使诚信变得脆弱,市场经济的趋利性诱发了社会诚信危机,社会中的失信之风和不完善的信用体制,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诚信度下滑。当今社会各种腐败现象的层出不穷,虚假信息的四处泛滥,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权力至上、金钱万能等庸俗社会思潮的疯狂滋长和甚嚣尘上,假冒伪劣、见利忘义、欺瞒诈骗等现象的屡禁不止,……。

  其三,多元取向的文化环境。“90后”大学生处于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全球化日益深入的时代,大众传媒在向青年广泛传播新事物、新知识、新信息的同时,必然对某些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作出自己的选择和判断,并针对青年的特点提出一些新的价值选择和认可。与影视行业和互联网共同成长的“90后”大学生通过吸取和接受多元化的知识、信息、理念,在价值取向上表现出更大的自由度和开放性,渴望并不断寻求突破传统价值规范和道德观念的束缚,在价值观念方面日益趋向多元化和现实化。在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中,科技的高速发展与制度建设的滞后增加了失信风险。传统观念的局限性助长了大学生的失信行为,制度建设的滞后性纵容了大学生的失信行为,信息不对称和网络的虚拟性诱发了大学生的失信行为。特别是我国社会目前在法制领域尚未建立起个人信用评估体系和失信惩罚机制,没有相应的立法规范作依据,高校自身也缺乏完善、系统的大学生诚信机制,因此虽然大学生们在观念上普遍认可和接受诚信道德,但在现实中由于缺少约束、监督和保障,还是鲜有人能够真正按照诚信要求去立身行事。体现在90后大学生学业诚信方面,就像90后大学生自己所说的那样:“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可以侃大山,可以套友情。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神。电子游戏房,游乐跳舞厅。”

  2.学校、家庭等教育环境的影响

  长期以来,在我国无论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一向都是重智育而轻德育。应试教育的模式使国人习惯于拿考试成绩来比较孩子的能力,“高分即高能”,从小学到大学,强调的都是智育教育,而忽视基本的品德教育和诚信教育。

  家庭教育方面,中国的家庭教育长期以来所强调的是智育,只要得高分、进名校,其他方面都是次要的,甚至是可以忽略的。因此导致在对子女的教育过程中,有的家长只重视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而忽略日常对他们的思想品德教育,对子女平时的不诚实行为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现在的90后大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来自家庭的溺爱使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只顾自己不顾他人,这种自私自利的思想常会使他们偏离诚信的准则。同时,有的学生家长不能以自身的行为影响子女,比如有的家长功利思想严重,对现实社会中的不诚信行为不仅不加以批评,反而给予积极的评价,以为“会做假是脑子活络”的表现。部分家长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不诚信行为也是导致部分学生诚信危机的原因之一。

  教育环境是影响学生诚信品德培养与形成的主要因素。尽管长期以来高校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主渠道,以及学生工作这一主阵地,充分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教育,但是教育方式和教育手段的落后,使对学生诚信品格的培养效果不尽人意。学校教育方面,长期以来,在我国的学校道德教育中,教育者们就把许多有意义的道德品质,简化为各种校规校纪,更严格地说,是一种“道德行为的教条”。进一步说,这种对“不诚信”道德行为的限制,实质上是一种消极的道德教育方式,它并不能让学生从心灵上感受某种道德的真正内涵,不能从意识上真正发现这种道德的社会意义,不能把握这种遭德的社会价值,即不能对此道德进行真正的认同,当然也不能产生一种自觉的道德意识,不能养成一种真正的道德品质。

  三、90后大学生诚信教育与诚信机制有机结合的现代性维度反思

  提升90后大学生学业诚信水平、解决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困境,从现代性维度反思,其对策不是单一的,其中,“以教育为基础、以制度为保障”,以及二者的有机结合,是提升90后大学生学业诚信意识、水平、行为不可或缺的两个必要环节。

  1. 基础:诚信教育

  第一,更新教育理念,适应时刊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大学生的实际需要。

  由于受传统的教育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高校往往把工作重心放在智育上,教学过程中存在重智育、轻德育,重成才、轻成人的功利倾向;高校教师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重教书、轻育人或重教书、不育人的现象比较突出;在对教育主客体的认识上存在着“对立化”的倾向,人们往往认为教育者是主体,在教育过程中必须重视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强调教育者的权威地位。于是,作为教育主体的教师,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往往采用“单向灌输”、“我说你听”的一种固化的形式,忽略了大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导致诚信教育缺乏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我们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少说教,多引导,以适应时刊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大学生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使学生自觉、自主地培养诚信美德,实现从“要我诚信”到“我要诚信”的转变。

  第二,联系社会现实,增强诚信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形式,也是增强大学生诚信教育适应性的根本动力。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德育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日益增多,特别是以互联网为标志的数字化生活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形成了强烈冲击,导致一些大学生在现实道德与虚拟道德的冲突中产生了矛盾心理,也使我们对大学生进行的诚信教育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对于出现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估计不足、认识不够、研究不透、办法不多,使高校诚信教育在实践探索上落后于社会形势的新发展。从现代性维度反思,在教育内容上,我们应积极吸收中外相关研究最新理论成果,援引一些能够贴近学生生活、能够在学生的内心世界真正引起共鸣的事例,实现从理论、原则、教条向实践、现实、生活的转化。

  2. 保障:学业诚信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制度是秩序形成的基础和约束的重要途径,大学生的诚信行为习惯实际上是由制度规定而逐渐养成的。成熟完善的机制,是督促大学生学业诚信的有力保证。

  具有保障作用的大学生学业诚信机制,应包括制度、监督和惩处三个主要环节。诚信机制的现代性维度研究,应以建构科学、系统诚信制度为突破口,其主要内容应包括:

  第一,建立可操作性突出的大学生诚信档案。档案可以包括“做诚信大学生承诺书”、“个人资料”“品行评议”“奖惩记录”等内容。

  第二,建立大学生诚信测评制度。诚信测评制度是指对有关大学生诚信的几个重要因素(诚实、守信、善良、友善)等做详细的了解,得出大学生诚信度的一种制度安排。这项制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自尊心,促使他们提高自己的诚信意识,另一方面还可以对大学生的诚信发展趋势提供科学的导向。

  第三,建立大学生诚信监督机制。高校应建立校内诚信监督机制,监督对象包括学生和教师。争取全校师生的共同支持,营造良好的诚信氛围。

  第四,建立大学生诚信奖惩制度。要提高诚信制度的执行力度,除完善规章制度外,还应建立奖惩制度。一方面,加大对不诚信者的惩处力度;另一方面,要建立诚信奖励制度,对诚实守信的行为予以激励。

  客观地说,伴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大发展,各高校已初步建立起一套大学生诚信建设制度体系,但其科学性、系统性不够,在监督和惩处方面弱化现象严重。当一部分大学生的失信行为因制度缺位而未得到惩罚或惩罚的力度不够,使失信者的失信成本远远小于其因失信而得到的收益时,就会引发更多的大学生不讲诚信,大学生群体的诚信危机也就在所难免了。

  现代性维度的探索,从制度保障来看,应在两个方面有所突破:一是如何加大惩罚力度,使大学生不再心存侥幸、不敢以身试法?二是如何正确把握惩罚力度,使那些出现问题的大学生既能接受教训,又能达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效果?惩罚毕竟不是目的。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90后大学生学业诚信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的现代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jinrong/56.html

上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