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权货币国际化的演变轨迹与人民币国际化路径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金融发布时间:2021-04-16浏览:

  内容提要:对主权货币充当国际本位货币的历史脉络进行梳理,无论是贵金属时代还是信用货币时代,主权货币成为国际本位货币都会面临“特里芬两难”的矛盾,这种内生制度矛盾是由主权货币的本币属性与充当国际本位币的公共属性不一致所导致的。马克思主义货币理论的分析表明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决定了货币源自商品,而缺乏价值的信用货币国际化必须建立在本国较强的政治影响力和经济实力基础之上,通过国家信用的“背书”才能在世界市场行使货币职能,这也是信用货币充当国际本位币在机制设计上所固有的内在缺陷。因此,人民币国际化的目标应立足在国际市场上的计价、支付和结算功能,淡化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功能,并结合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以及我国所处的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实施切实可行的人民币国际化战略路径。

  关键词:“一带一路”战略;人民币国际化;特里芬两难;主权信用货币;国际货币体系

金融论文发表

  作者:田涛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对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弊端有了深刻认识。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和最大的货物贸易国,人民币国际化在顺应市场需求的条件下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却未能取得与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对等的国际地位[1]。人民币国际化既是中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階段的产物,是针对现阶段美国主导的、以美元霸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弊端的一种理性反应和“次优”选择[2],也是中国对外金融开放和推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重要内容。然而,从人民币国际化实践进程来看,人民币国际化的表现与人民币汇率走向息息相关[3]。在人民币持续升值时期,人民币国际化水平显著提高;在人民币贬值时期,资本外逃加剧,人民币国际化进展缓慢。另外,有研究者提出人民币国际化是以政府推动为主,属于有管理的人民币国际化[4],而没有遵循传统的市场需求导向的主权货币国际化进程。因此,如何结合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背景以及世界经济、国际金融形势的新变化,减少人民币国际化道路上的阻力,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人民币国际化道路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主权货币国际化与“特里芬两难”

  伴随中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在持续向前迈进。2009年7月中国在上海、广州等5个沿海城市启动人民币跨境贸易的试点,并在2010年将跨境贸易试点扩大至境内20个省、市、自治区,同时明确跨境货物与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目实行人民币结算。另外,阿根廷、伊朗、巴西以及俄罗斯等部分国家(或地区)开始尝试将部分进出口贸易采用人民币来进行结算,进一步扩大了人民币的国际影响。随着中国持续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主动向世界开放本国市场以及在历次危机中所体现的大国担当,不断有国家或地区与中国开展货币金融合作。截至2019年,中国已与40多个国家(地区)签署了总金额超过3万亿元人民币的本币互换协议,人民币资产在全球各国央行外汇储备中占比不断上升(图1),人民币国际信誉进一步增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然而,任何一种主权货币在充当国际本位货币以后,其货币发行的本币属性与充当国际本位货币公共属性的内在矛盾,会随着主权货币被国际社会接受程度的增加而不断激化。如果主权货币发行量太少,就制约了其作为世界计价货币、结算手段和国际储备的功能的发挥,导致国际流动性不足。如果主权货币发行量太多,容易造成流动性过剩,产生货币贬值风险。梳理国际货币发展的历史可以发现无论是贵金属本位时代还是信用货币时代,主权货币成为国际本位货币以后都会面临“特里芬两难”的矛盾,而主权货币国际地位的变化往往会随着发行国综合实力的变化而不断更替[3],不断推动国际体系结构发生新变化。

  在贵金属本位制时代,黄金以其良好的稳定性而一度成为各国货币发行的商品锚,但是技术进步导致的工业革命使得全球经济增速远高于黄金产量的供给速度,使得通货紧缩成为当时采用金本位制各国所普遍发生的现象。工业革命和繁荣发达的海外贸易使得英国迅速崛起,并让英镑顺利取代黄金成为国际本位货币。然而,国际本位货币的更替并未消除“特里芬两难”的矛盾。英国只是通过其强大经济实力给英镑国际化“背书”,暂时缓解了英镑充当国际本位币的“特里芬两难”矛盾。随着美、德两经济总量超越英国,20世纪初英镑作为国际本位货币的“特里芬两难”所累积的矛盾终于爆发,英镑作为唯一国际本位货币的地位被终结。1932年以美国为首的金本位国家选择美元为国际本位,与英镑挂钩的国家则形成了英镑区,欧洲中部和东部国家组成了以德国为首的外汇管制区,一分为三的国际货币体系格局开始形成,直至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的重构。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兼具主权货币和世界货币双重角色。作为主权货币,美国可以通过独立的货币政策来调节美元供给;但是,作为世界货币,美元又需要加强其货币政策的约束,以使美元发行量与美国黄金储备相匹配。所以,美元的全球流通在此机制下受到美国国内黄金储备存量的制约,影响了美元国际计价、交易、支付和储备功能的发挥。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后进入浮动汇率时代,美国依靠强大的政治经济实力以及精心构建的石油等大宗商品结算体系、银行间金融通信网络系统和美元支付清算系统等,保障了美元充当世界本位货币的角色。

  由于美元发行量在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时代不再受到国内黄金储备的约束,美元的发行有了更大自由,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成了美国转移国内危机、打压他国和掠夺他国财富的工具。美国每一次货币政策调整,其他国家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和影响。当国内经济和金融陷入困境时,美国通常会选择采取零利率甚至负利率的货币政策,将发展中国家陷入两难境地。由于全球超过60%的外汇储备和40%的商品都采用美元计价和结算,为了便利化对外贸易、增加债务清偿能力,各国都必须保留适度规模的美元储备,而美元储备越多,美元贬值所导致的各国储备损失越大。美元所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的不稳定性在本质上是由美元的双重角色所决定的,也是任何一种主权货币在充当本位货币以后所必然面临的难题。就中国来说,中国外汇储备最高时的规模一度接近4万亿美元,约占世界外汇储备的1/3。美国不顾他国利益,通过交替使用强势美元和弱势美元的策略来解决其国内经济问题,给我国外汇储备安全带来巨大风险。不仅如此,美元贬值还会推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刺激热线快速进入我国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加大我国资产泡沫压力,增大我国输入型通胀压力,给我国经济带来巨大风险,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我国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初心”。

  推荐阅读:金融论坛期刊是c刊吗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主权货币国际化的演变轨迹与人民币国际化路径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jinrong/56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