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女大学生应该怎样保护自身安全权益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综合论文发布时间:2015-11-09浏览:

  现在社会的不断发展,有些不法分子也在猖狂的活动,对于现在频频出事的学生,应该如何来加强自身的安全权益呢,尤其是现在高校女大学生应该如何保护好呢?本文选自:《法律适用》,《法律适用》(月刊)创刊于1986年,由国家法官学院主办。是应用法学理论研究刊物。立足于我国司法实践,重点案件审中的新型、疑难、特殊法律问题进行研究,展示法官学术研究成果。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双百方针”,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和学科基础理论研究,交流科技成果,促进学院教学、科研工作的发展,为教育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摘要:坚持开展以安全教育为主题的班会和讨论活动。开展类似于“抵制传销,享受青春”“拒乘黑车,为自己的生命负责”“防狼术演练”等为主题的安全教育活动。同时,还可以跟消防部门或者其他分管安全的部门联系,对大学生开展主题安全演练活动,教会女大学生诸如火灾的防治、逃生、地震逃生或者野外逃生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女大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女大学生的警惕性,教会她们防狼、防骗、防上当,自尊自爱更自强。

  关键词:安全意识,论文发表,范例参考

  一、女大学生自身安全意识现状

  (1)女大学生心理特点的特殊性

  一方面,女大学生受传统民族文化束缚,男尊女卑思想根深蒂固;另一方面受到现代教育的各种冲突,又非常希望自己能自强自立。与此同时,女大学生还有着同情弱者,善良,胆小,柔弱等特点。调查研究显示,女大学生中64.2%存在着轻度焦虑;34.2%有着较低的成就期望值;13.5%的女大学生存在社会适应和人际交往障碍;43.5%的女大学生有着情感问题。除此以外,高校女大学生还处于青春期,身心发展不平衡,使得她们角色定位也不明确。

  (2)女大学生生活环境的复杂性

  以前,高校女大学生处在相对单纯的校园环境里。但是高校规模扩大后,学生种类和人数日益增多,校园的社会关系也变得复杂,可以这么说,现在的大学就是个“小社会”。与此同时,随着社会实践教育推进,高校女大学生接触的社会面越来越大,不安全因素也越来越多。就校内来说,有宿舍安全(传销、用电用火),网络安全(网络骗局、网恋),心理安全(人际交往、情感问题),两性安全(婚前性行为、无防护性行为);就校外而言,有兼职安全(家教、发传单、传销),驾校学习安全(与教练与社会人士的接触),外出会友(抢劫、性侵),聚餐聚会(黑车、不明场所)等等。

  (3)女大学生安全教育缺失

  我们的基础教育,注重知识文化教育,缺乏系统的安全教育。读大学前,学生在学校教育中几乎没有接触过比较系统的安全教育,对于相关制度体系不甚了解。大学入学也只是接受了浅显的安全知识教育,安全意识层次普遍较低,处理生活中的问题法律意识也淡薄。高校对于生活、生命和人格教育这一块是严重缺失的。部分大学生认为安全问题跟自己没有什么关系。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或媒体上看到各种安全案件,总觉得与己无关,不关注不重视不分析,对于人身财产安全,防火、交通、卫生等方面的安全毫无理念。调查显示,有32.3%的女学生在寝室随意放置贵重物品,认为“天下无贼”;有22.1%的女大学生接受过寝室推销;有43.2%的女大学生曾经使用或者正在偷偷使用违规电器;73.2%的女大学生曾经丢过钱包或者手机;16.5%的女大学生认识所谓的“社会人士”并以此为傲;13.0%的女大学生曾经独自在晚上取钱;35.6%的女大学生曾经坐过“黑车”;25.6%的女大学生曾跟自己的男朋友或其他同学好友夜不归宿;23.4%女大学生参加过无正规组织的野外旅行、探险或者背包游。

  二、女大学生安全意识影响因素

  (1)社会安全体系不健全

  高校女大学生上当受骗、失联出事,确实存在很多社会因素。比如,互联网消息传播的多样性与快捷性,可能使得女大学生攀比拜金。基础设施不健全,偏僻路段没有路灯,存在安全死角。交通不是很方便,随着科技的发展,诸如“滴滴打车”之类软件出现,快捷方便的同时管理机制亟待健全。“黑车”的防治,主要还是在源头。不规范的娱乐场所、旅馆比比兼是,如何辨别?驾校也是五花八门,谁来保证安全?传销组织的猖獗,屡禁不止,女大学生如何运用法律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学校家庭教育缺失

  研究显示,多数的女大学生都很相信学校的老师和同学。女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主要途径就是学校教育。那么如果学校缺乏系统安全的教育,女大学生将很难培养出自身的安全意识。当然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庭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父母的言行影响着孩子。父母也应该在日常生活中,给予他们的孩子一定的安全教育,比如从小教育孩子不跟陌生人搭讪;出门结伴并跟家里保持联系;非法的交通工具不坐等等。

  (3)个人安全意识薄弱

  鉴于女大学生自身的身心特点,她们比较单纯,容易相信陌生人,对外界抱有美好幻想。即便知道一些事件发生,也不愿意相信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另一方面,女大学生感性认知度比较高,理性警觉度较低,不容易对危险有所防范。同时,女大学生力气小反抗能力小,这也是犯罪分子比较喜欢对其下手的原因之一。最后,某些女大学生不洁身自好,喜欢穿着比较暴露的衣服以彰显个性,去一些不适合的娱乐场所,结识一些不良人士,也为其埋下了安全隐患。

  三、女大学生安全意识教育的意义

  (1)有助于社会秩序安定

  对高校女大学生加强法律知识教育、安全知识教育,不仅能够更好地保护女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同时,因为女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让不法分子不能有机可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会降低犯罪成功率,让犯罪分子不敢、不能对女大学生下手,有助于社会秩序的安定。

  (2)有利于高校环境和谐

  随着女大学生人数的增加,在很多高校的占比越来越大,加强开展女大学生法律知识教育、安全意识教育,十分有利于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完善高校的教育机制。加强安全教育,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注重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普及生理卫生知识,对其恋爱、就业等问题进行疏导,防患于未然,还大学生一个充满朝气、积极向上的和谐求学环境。

  (3)对自身有实践意义

  女大学生相对于男大学生而言,本来就存在与社会接触面过窄,社会经验不足等情况。提高女大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加强其安全意识教育、法律知识教育,就能更好地为女大学生走出校园开展社会实践保驾护航。就女大学生而言,能够在上大学期间多接触社会,多进行社会实践,就不至于在毕业或者踏上工作岗位后无所适从,增加其就业信心。

  四、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对策

  (1)建立健全安全体系

  国家应该重视屡屡发生的女大学生安全案件,着重清理女大学生的兼职环境,为其提供正规的、专门的实践机构。另外还应该规范驾校培训,严格驾校教练选拔,把人品考核作为其中的一项,加强其职业道德的教育。对女大学生抢劫、性侵等案件应引起重视,严肃处理。加大对黑车,以及淫秽娱乐场所的整治和打击力度。同时,也应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该装路灯的地段要装路灯,该设置监视器的场所要设置监视器,少留安全死角。改善交通问题,针对学校,特别是地处郊区的大学,开设专门的交通工具和路线,保证学生归校安全。

  就学校而言,要把安全问题贯穿于管理教育的全过程。宿舍安全方面,要让后勤处和保卫处协作治理双管齐下加强制度建设,在教育监督学生的同时,防止外来人员侵入。加强防治传销、推销等进入校园,影响大学生正常学习生活秩序。网络安全方面,学校要加强管理,要教育学生不得登录一些非法的网页,杜绝学生沉迷网络,让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寝室,走向操场”,多参加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心理安全方面,学校应设立专门的女大学生心理咨询办公室,安排专业教师帮助弱势的女大学生处理人际交往、两性关系及就业中遇到的问题。对于有相关问题的女大学生进行专门的心理辅导,争取为女大学生及时排忧,不让其求助无门。

  (2)加强安全意识教育

  国家可以普及全民安全教育,包括人身财产安全、生产安全等,提高国民的安全意识。同时,父母应当从小对自己的子女进行安全教育,让其养成安全防范意识。不要过多干预子女的日常生活,培养其独立精神,过多地保护只会让其更容易上当受骗,毕竟父母不能当一辈子的保护伞,要让其具备自我防护能力。而高校应当长期地、系统地深入开展女大学生自我保护教育活动,将女大学生安全意识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去,着重提高女大学生的安全意识。编写专门的教材,对女大学生进行法律基础教育,道德伦理教育以及性教育。定期开展相关讲座,还可以请专门的老师教给女大学生一些自我保护的防身术。

  当然,当前高校发放了“安全问题50例”等相关教育资料并组织学习,但是并没有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那么我们还应该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对大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进行安全知识的传播,对其进行教育引导,强调提高安全意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针对女大学生进行专门的道德伦理教育和性教育活动,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是一个不小的突破。由于女大学生身心特殊性以及女性在社会中的特殊角色定位,决定了这样的教育必不可少。加强女大学生安全意识教育,有利于高校培养出内外兼修,积极向上的健康的高素质人才!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高校女大学生应该怎样保护自身安全权益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lunwen/zonghelunwen/2015/1109/34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