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论文研讨玉米种植技术的新应用管理措施及意义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农业科技发布时间:2015-03-17浏览:

  摘要:玉米,原名:玉蜀黍,别名:棒子、包谷、苞米、珍珠米、苞芦、大芦粟,英文名:corn,拉丁文名:Zea mays L. 禾本科、玉蜀黍属一年生高大草本。秆直立,通常不分枝,基部各节具气生支柱根。叶鞘具横脉;叶舌膜质,长约0.2米;叶片扁平宽大,线状披针形,基部圆形呈耳状,无毛或具疵柔毛,中脉粗壮,边缘微粗糙长约1~1.5米。颖果球形或扁球形,成熟后露出颖片和稃片之外,其大小随生长条件不同产生差异,我国各地均有栽培。全世界热带和温带地区广泛种植,为一重要谷物。味道香甜,可做各式菜肴,如玉米烙。

  关键词:玉米,栽培技术,农业科技论文

  一年生高大草本。秆直立,通常不分枝,高1~2.5米,基部各节具玉米[2]气生支柱根。叶鞘具横脉;叶舌膜质,长约0.2米;叶片扁平宽大,线状披针形,基部圆形呈耳状,无毛或具疵柔毛,中脉粗壮,边缘微粗糙,场约1~1.5米。顶生雄性圆锥花序大型,主轴与总状花序轴及其腋间均被细柔毛;雄性小穗孪生,长达1厘米,小穗柄一长一短,分别长1-2毫米及2-4毫米,被细柔毛;两颖近等长,膜质,约具10脉,被纤毛;外稃及内稃透明膜质,稍短于颖;花药橙黄色;长约5毫米。雌花序被多数宽大的鞘状苞片所包藏;雌小穗孪生,成16-30纵行排列于粗壮之序轴上,两颖等长,宽大,无脉,具纤毛;外稃及内稃透明膜质,雌蕊具极长而细弱的线形花柱。颖果球形或扁球形,成熟后露出颖片和稃片之外,其大小随生长条件不同产生差异,一般长5-10毫米,宽略过于其长,胚长为颖果的1/2-2/3。染色体2n=20,40,80 (Sarma et Sharma,1986;Molina,1986)。花果期秋季。

玉米种植技术新应用发展科技

  1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定义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针对旱区缺雨少水、蒸发严重、土地贫瘠、产量低而不稳、水土流失严重、保水保土、增产增收的新型耕作技术体系。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用作物秸秆覆盖地表,减少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综合性农业耕作技术。

  保护性耕作原理:取消了铧式犁翻耕,尽量减少耕作次数,提高土壤蓄水能力,改善耕地的土壤环境。

  保护性耕作方式:播种主要由免耕播种机完成;药剂喷施主要由高性能喷药机完成;深松主要由专用深松机完成;收获主要由玉米收获机或人工完成。

  秸秆存在方式:留高茬还田。人工收获或机械收获保留35厘米以上的高茬,其余部分综合利用或粉碎后覆盖地表;整秆还田。人工收获果穗,整秸秆站立留于地表粉碎还田;地表覆盖还田。机械收获全部秸秆由还田机粉碎覆盖地表。

  2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优势

  保护性耕作技术解决了作物生长对水的需求,增强抗灾能力;不断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提高化肥利用率。

  3 适宜推广玉米宽窄行交互休闲种植技术模式

  改垄作种植为平作种植,根据玉米生育特性及产量结构因素,实行苗带宽窄行休耕平作,窄行40厘米,为种植生长带,宽行84~90厘米,为休耕带,休耕带与生长带进行隔年交替。中耕期结合追肥只对宽行进行一次深松作业,深度35~45厘米。

  改秋收低留根茬粉碎还田为留高茬,高度35厘米左右,并保留根茬不动,至第二年经风吹、日晒、雨淋、冻融自然腐烂还田。

  机械化玉米宽窄行交互休闲种植技术模式适耕地块及种植密度:地势较平坦、雨后不积水、适于机械化作业的耕地;单位面积内可增加保苗株数10%。

  技术路线:田间玉米秸秆覆盖或高留茬→等离子体种子处理→免耕(少耕)播种→化学灭草、生物灭虫→苗期深松追肥→机械收获秸秆覆盖或高留茬。

  4机械深松技术

  通过专用深松机深松作业,形成地下水库,实现伏雨秋用,春雨秋用,是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必不可少的一个极其重要环节。机械深松技术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动土量小,耕层土壤结构不变,其主要作用是疏松土壤,打破犁底层,增强降水入渗速度和数量。从而减少了由于翻耕后土壤裸露的水分蒸发损失。

  5 机械深松技术在机械化玉米宽窄行交互休闲种植技术模式中的应用

  全方位深松也叫全幅深松,即采用全方位深松机,在收获后、结冻前对耕地进行全面深松作业,深松深度在40厘米以上为宜;部深松也叫半幅深松,即采用全方位深松机,将不深松部位对应的深松铲卸下,调整其它深松铲,使其与深松位置相对应,即可完成耕地的局部深松作业,深松位置隔年交替。

  应用机械化深松技术需要注意的事项:配套动力的配置。应选配略高于深松机标定配套动力要求,以免损坏动力机车;调整碎土轮的下压力度。将垡块压碎即可;追肥铲调整至苗侧10厘米左右,深度10厘米即可;深松的时机。局部深松在玉米苗期进行,即5叶龄至拔节前为宜。

  6 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所产生的效益

  6.1社会效益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有效提高生产率,抢墒播种;并缓解农村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的压力,减少因秸秆焚烧带来的火灾隐患,减少土壤径流60%、水蚀80%左右,减少耕地风蚀60%, 抑制沙尘暴的发生。推动土地集约经营和规模化经营。

  6.2生态效益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实施,可以有效减少周边地区地表裸露,减轻风蚀强度,平均减少农田扬尘量50%左右,降低空气中浮尘含量,降低沙尘天气发生的强度和频率;减少耕地表土流失量40%~80%,减少土壤中有机质和氮、磷、钾等养分的流失,可持续提高土壤蓄水能力;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改善大气环境。休闲期土壤贮水量增加14%~17%,自燃降水利用效率提高15%~19%;提高土壤肥力,土壤有机质年提高0.03~0.05%,提高速效氮、速效钾含量,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6.3经济效益

  节种:与常规播种方式对比,每亩节种0.8公斤,按市场价30.00元/公斤计算,每亩节约种子支出24元;节肥:由于此项技术采用了化肥深施、秸秆还田,可提高化肥的利用率,能在三年后减少化肥的投入,因此,每亩可节肥3公斤,按市场价1700元/吨计算(以尿素为例),每亩节约化肥支出5.1元;节约机械作业费用:采用该项技术减少了作业环节与作业面积,每亩节约作业费用50元左右。以上三项合计,每亩可节省投入80元以上。

  根据田间对比试验测定表明: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机械化玉米宽窄行交互休闲种植技术模式,平均产量增加8%~12%,个别地块可增产15%。由此可见,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不仅能够取得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还能取得极其可观的经济效益,是一项极具推广前景的综合性技术。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农业科技论文研讨玉米种植技术的新应用管理措施及意义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nongyekeji/29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