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蔬采摘后病害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农业科技发布时间:2021-12-24浏览:

  摘 要:相比于果蔬生长期,在其采摘之后会更容易出现病害问题,这对于果蔬的最终食用以及农民的经济收益来说会有极大的不利影响,因此在果蔬采摘后要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防治。传统的药物防治虽能发挥出比较好的效果,但会损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探讨了应用生物方式对果蔬采摘后进行病虫害防治,供参考。

  关键词:果蔬;采摘后;病害;生物防治

  果蔬采摘后发生病害会导致其逐渐腐烂,由此造成的损失是非常巨大的。无论是从果蔬贩卖的商户,还是从国家资源的角度来讲,这都是一种极为不好的浪费现象。为了减少这种浪费与损失,过去人们会在果蔬表面喷洒化学杀菌剂来帮助延缓果蔬的腐烂,从而达到防治其病害的目的。

  1 常见的应用于果蔬采摘后病害防治的微生物

  全球最早使用果蔬采摘后病害防治的微生物是木霉菌,其主要是对草莓的灰霉病进行防治。此后,有其他的细菌、酵母菌以及类酵母菌等逐渐发现并应用到了不同果蔬采摘后病害防治工作中。到目前为止,微生物在苹果、柑橘、梨等果蔬采摘后病害防治中应用最为成熟,同时部分拮抗微生物已经商品化,比如丁香假单胞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等[1]。除此之外,不太常见的、仍处于实验室阶段的拮抗微生物,比如多粘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洋葱假单胞杆菌等,还需对其进行更多研究才能早日将其应用到果蔬采摘后病害防治工作中。

  2 生物防治的作用机理

  不同微生物对果蔬采摘后病害防治的作用机理是不同的,相关的作用机理主要可分为4大类,分别为抗生作用、竞争作用、寄生作用以及诱导抗性。

  2.1 微生物的抗生作用

  微生物抗生作用是指用于进行果蔬采摘后病害防治的微生物会在作用过程中分泌出抗菌素,从而对病原菌有效抑制,最终达到防治病害的效果。这方面最为典型的是枯草芽孢杆菌,能够分泌出伊枯草菌素来抑制果蔬病原菌的生长。除此之外,洋葱假单胞杆菌可以产生吡咯烷酮类抗菌素,能够对果蔬病害产生较好的防治作用。

  微生物在对果蔬采摘后病害进行防治的过程中,发挥抗生作用的主要是细菌,因为细菌相较于其他类型的菌种所产生的抗菌素会更多样。一般来说,同一种细菌在不同的生长环境下可以产生多种不同的抗菌素,并且相同的抗生素也完全可以由不同的细菌来产生[2]。这意味着抗菌素的获取会相对容易一些。就枯草芽孢杆菌来说,当前已经能够从菌株中分离出的抗菌物质多达几十种,从小分子到复杂化合物应有尽有,对细菌的抗生作用也各不相同。

  2.2 微生物的竞争作用

  微生物的竞争作用是指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群体去抢夺同一种物质。果蔬之所以会出现采后腐烂的问题,就是因为其营养物质被病菌消耗,从而逐渐出现病害。利用与之存在竞争关系的微生物,抢先一步占据果蔬表面的营养物质或者侵染位点,那么原本会对果蔬产生病害影响的病原菌在缺少外部养分的情况下就很难萌发,即使已经萌发,在生长过程中也难以对果蔬的病害产生影响。

  酵母菌以及类酵母菌通过竞争为果蔬采摘后病害防治工作发挥作用,这类微生物可以与病原体进行营养位置以及氧气的竞争,抢先一步占据相应的物理或者生態位点,使得病原菌“无处下脚”。除此之外,酵母菌的优势,是其繁殖的速度极为迅猛,可以在极为短暂的时间里迅速扩张其菌群数量,在“抢位大战”中占据数量上的优势,能够发挥出更大的阻扰作用,最终果蔬采摘后病害防治效果也会更好。

  2.3 微生物的寄生作用

  寄生作用是指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身体上或者身体内部,通过汲取被寄居者的养分来帮助自己生长的目的。这种寄生的关系在大自然中是普遍存在的,而微生物之间也存在着这种关系。一般来说,用于果蔬采摘后病害防治的微生物会通过吸附、缠绕或者侵入等方式对病原菌的生长进行抑制。因此某种程度上寄生与抗生是类似的,但前者的方式会更间接。比如拮抗酵母菌,能够分泌出泌胞外水解酶,促使病原菌的细胞壁被降解,最终造成其整个细胞骨架被破坏,其能够很好地防治病虫害。

  微生物在果蔬采摘后病害防治中发挥的寄生作用与抗生作用是比较类似的,但前者的方式可能会更柔和、更间接,这就造成了寄生作用很难在短时间内获得显著的病害防治效果,因为其起到的防治效果过于缓慢,病虫害已经对果蔬产生了较大的侵害,才开始发生作用,这对果蔬采摘后病害防治很难发挥出显著的作用,因此一般不采用这种方式。寄生产生作用必须要存在一定的病原菌,而果蔬采摘后病害防治则是需要完全去消灭这种病原菌,二者间存在一定的矛盾。

  2.4 微生物的诱导抗性

  诱导抗性是指帮助生物发生变异。植物在受到诱导后会发生一定的变异,原本不具备病原菌抗性的植物在被诱导后会拥有抗病能力,对果蔬采摘后病害的防治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使用病原物或者非病原物来进行植物诱导,植物在此过程中会获得木质素、羟脯氨酸糖、植物抗菌素等,最终增强其细胞壁的抗性,比如假单细胞诱导植物抗性,有些真菌也可以完成,还有芽孢杆菌,虽然与之相关的研究较少,但这些都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

  一般来说,在使用微生物进行植物诱导后可能会出现3个方向的结果:①产生具有抗病性的代谢物,因此植物有了更强的病原菌抗性。②细胞组织结构发生变化,比如出现乳突结构,拥有了与病原菌进行对抗的武器,就能有效抑制其对果蔬的入侵。③诱导植物产生原本不能产生的一些物质,从而使其拥有抗病性。

  当然,果蔬采摘后病害的生物防治仍然非常复杂,除了以上所述的4种作用机制之外,可能还存在一些未被发现的作用机制,仍然需要更适合的条件以及更多的研究去对其进行深入了解。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果蔬采摘后病害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nongyekeji/61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