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旱地小麦超千斤群体质量指标分析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农业科技发布时间:2022-01-14浏览:

  摘 要:通过对淮北旱地小麦高产田群体进行质量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与有效穗数、穗粒数呈正相关,与越冬始茎蘖数和成穗率呈正相关,与拔节、挑旗茎蘖数和有效穗数呈二次曲线相关;与越冬始、扬花叶面积系数和叶粒比呈抛物线关系,与返青、拔节、挑旗叶面积系数呈正相关;与拔节期干物重、花后积累量呈抛物线关系,与扬花干物重呈负相关,与收获指数呈正相关。8625kg/hm2以上群体质量主要指标:茎蘖(≥)越冬始15.03、拔节12.99、挑旗9.96、扬花(有效穗)6.91M/hm2,成穗率≥37.01%;叶面积系数越冬始2.02~3.86、返青≥3.07、拔节≥4.19、挑旗6.71、扬花4.92~6.88,叶粒比33.2~44.1粒/dm2、1.39~1.74g/dm2;干物重拔节5.38~7.74、扬花≤17.03t/hm2,花后积累5.47~11.70t/hm2,收获指数≥37.47%。因此,高产栽培要通过“促—控—促”,实现“小群体、壮个体、高积累”。

  关键词:小麦;产量;群体质量;高产指标

  群体动态是作物栽培的核心问题之一,群体指标通常被作为确定促控措施的重要参数[1],构建高光效群体结构是实现高产稳产的基础[2]。20世纪80年代,凌启鸿率先提出了“群体质量”的概念,并率其团队经过30多年的研究与推广,创立了作物群体质量栽培理论与技术体系,解决了我国大面积作物由中产向高产、高产向更高产(超高产)方向发展的重大理论与有效技术途径[3]。小麦高产群体特征及生理指标、动态变化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构建高产群体的思路也在不断变化[4]。由于生长环境、栽培技术等的不同,不同产量水平的群体结构和产量特征存在较大差异。受生产条件、品种增产潜力、栽培技术配套等的制约,加之气候变暖背景下干旱等自然灾害发生频率以及程度逐年增加,淮北地区小麦产量在高水平下徘徊,进一步提高受阻。为此,笔者对杨柳农业科学实验站小麦高产攻关田群体质量进行了分析,为迈向更高产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在2016—2017和2018—2021年4个小麦生产周期,选定高产攻关、品种展示和生产试验共141块田,分别于分蘖期、越冬始、拔节、挑旗、扬花、灌浆中期和成熟期定点调查茎蘖数;越冬始期后,在样点周围取样10株(扬花后取20个单茎),采用长宽系数法测定叶面积(LA=L×D×0.83);样品105℃杀青30min,80℃烘干至恒重,测定干物重;成熟期调查有效穗数、穗粒数,收获4m2(3~5点),单独脱粒计产,数取千粒重。所得数据输入电脑建立数据库,利用EXCEL2003进行数据处理,利用DPS v7.05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超千斤麦田的产量结构 在调查的141块田中,97块田产量超过7500kg/hm2,平均产量8687.1kg/hm2,有效穗数6.65M/hm2,穗粒数32.2粒,千粒重48.3g,变异系数穗粒数(18.17%)>有效穗数(17.87%)>产量(11.01%)>千粒重(10.33%);其中,57块田产量超过8250kg/hm2。由表1可知,产量8250kg/hm2以上田块相较于产量7500~8249kg/hm2的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有效穗数呈显著正相关(r=0.2463*),与穗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r=0.2651**),与千粒重呈正相关但不显著(r=0.1667,P=0.103)。有效穗数与穗粒数呈显著负相关(r=-0.2142*),与千粒重负相关但不显著(r=-0.1772,P=0.08);穗粒数与千粒重没有相关性(r=-0.0671,P=0.52)。通径分析表明,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对产量的作用均以直接作用为主,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表2)。上述结果表明,适当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保证足够的有效穗数,促使三要素协调增加是高产超高产的基础[5]。

  2.2 不同产量水平麦田的群体动态 从表3可以看出:与7500~8249kg/hm2田块相比,8250kg/hm2以上田块不同时期群体茎蘖数、叶面积系数均较大,而挑旗、扬花期干物重却较小(表3)。说明8250kg/hm2以上田块冬前分蘖早发优势明显,花后干物质积累较多。

  2.3 茎蘖数与产量的关系及其适宜指标 茎蘖动态是描述群体质量最重要的指标。回归分析表明,小麦产量(Y)与越冬始期茎蘖数(S,M/hm2)和成穗率直线正相关,与拔节、挑旗期茎蘖数和有效穗数二次曲线相关(表4)。据此并参照相近时期茎蘖数的相关性测算,8625kg/hm2越冬始至扬花期茎蘖数适宜值为(≥):15.03、16.41、12.99、9.96、6.91M/hm2,最大茎蘖数18.69M/hm2,成穗率≥37.01%。小麦高产栽培要保证冬前、拔节后有较多的茎蘖数和较高的成穗率。

  2.4 叶面积系数与产量的关系及其适宜指标 叶面积指数(LAI)是评价群体光合性能的重要指标,较大的LAI和较长的绿叶持续期(LAD)是光合生产的重要的生理基础[6]。回归分析表明:小麦产量与越冬始期、扬花期的叶面积系数和叶粒比(扬花期)呈抛物线关系,与返青、拔节、挑旗的叶面积系数极显著直线正相关(表5)。经测算得出:8625kg/hm2越冬始至灌浆中期适宜的叶面积系数为:2.02~3.86、≥3.07、≥4.19、≥6.71、4.92~6.88、≥2.93;叶粒比33.2~44.1粒/dm2、1.39~1.74g/dm2。挑旗前培植较大的绿叶面积,扬花后在适宜范围内,采取相应的栽培措施延长功能期并形成较多的结实粒数(库容)、较高的粒重(库的充实度),是获取高产的有效途径。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淮北旱地小麦超千斤群体质量指标分析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nongyekeji/61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