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生态学发布时间:2019-12-04浏览:

  摘要:本文从居住环境、公共安全和生态环境三个维度构建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指标体系,基于农业农村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2018年村庄基线调查数据对中国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的发展情况进行评价,并探究影响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结论表明:第一,作为乡村振兴的突出短板,农村人居环境总得分处于较低水平,存在着区域的不平衡;第二,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各维度中,居住环境和公共安全的得分较低,生态环境得分处于较高的水平;第三,村庄经济特征、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和村庄环境治理是影响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未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亟需在稳步改善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提升村庄经济发展水平,发挥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以村集体经济组织为抓手,重点解决基础设施和公共安全的服务“短板”问题,加强村庄用水、通讯、交通和用电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村庄公共服务和公共安全水平。

  关键词:农村人居环境;指标体系;熵值法;分位数回归

环境工程论文

  推荐阅读:环境、工业和能源工程国际会议发表论文

  一、引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中国发展进程中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的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的不充分。“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是城乡发展差距最典型的表现之一,农村“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是农村发展滞后最明确的证据之一。因此,农村人居环境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一个集中体现。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生态宜居是“五句话二十个字”方针之一。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让城市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让乡村能够“看得见青山绿水,系得住乡愁”,是生态宜居的基本前提。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不仅是对习近平同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论断的现实部署,也是生态环境保护的现實需要和城乡融合的内在要求,更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美丽和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从这个意义上说,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也是解决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一个重要抓手。

  有关中国农村人居环境的问题,得到了学者们广泛探讨。一部分学者对农村人居环境的现状进行了描述。黄季焜、刘莹(2010)基于5省101个村的数据发现,1998-2008年农村环境恶化的村占43.6%,其中空气环境、饮用水环境、湖河水环境和土壤环境恶化比例均在20%左右。徐顺青等(2018)基于全国数据研究发现,现有农村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存在较大的区域异质性,如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集中于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中心村和社区,而贫困、偏远的村庄尚未开展人居环境治理。一些学者的研究也进一步表明农村人居环境的区域差异越来越大(朱彬等,2015;Wang et al,2016)。也有一部分学者探究了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重难点。

  村民居住地的集中、生活方式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农村原有的强大环境自净能力,从而造成农村综合环境的深度污染(黄季焜、刘莹,2010),尤其是在现有的农村环境治理模式下,生活垃圾或生活污水需要集中处理,与农村居民分散居住产生矛盾(王晓毅,2018)。此外,产业发展也加重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难度。例如,快递服务业的发展使得农村出现了大量难以降解的垃圾,而以塑料为主的包装垃圾还会继续增加,在农村垃圾随意丢弃的现象较为普遍(Liu andHuang,2014);农村小型垃圾填埋场塑料垃圾易造成地下水的污染,而分散焚烧则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王晓毅,2019);有机可回收物质的减少,化肥以及饲料的施用使得大量传统厕所、禽畜的粪污回收处理更加困难(Liu et al,2008)。Ma et al. (2018)的研究也表明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也是农村环境治理难的一个原因。

  为了解决当前中国农村人居环境质量“脏、乱、差”和治理难的问题,2018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明确指出当前中国农村人居环境状况存在着不平衡,“脏、乱、差”的问题在许多地方较为突出,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满足农民群众的热切期盼存在较大差距,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短板。

  那么,当前中国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的发展情况究竟如何?又有哪些因素影响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呢?关于中国农村人居环境的已有研究虽然关注到这一话题,但是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第一,有关当前农村人居环境的基本判断还不全面。国家统计局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对农村环境卫生、道路设施从村庄层面进行了统计,数据显示,村庄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或部分集中处理的比例和村庄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或部分集中处理的比例分别只有73.9%和17.4%,完成或部分完成改厕的村庄比例仅为53.5%,当前中国农村环境卫生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农村道路设施方面,61.9%的村庄主要道路有路灯,以水泥路面为村内主要道路路面类型的村庄比例为80.9%,农村道路基础设施也亟待进一步夯实。但是农村人居环境是一项综合指标,既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又反映了该地区的人工环境(彭震伟、陆嘉,2009),也有学者从地域空间环境、自然生态环境以及社会文化环境构建了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李伯华,2014)。虽然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的公报提供了农村人居环境某些方面的度量,但是没有构建一个综合性的测度指标体系。

  第二,有关人居环境的分析多是基于案例研究的视角,缺乏对人居环境质量形成机制机理方面的定量实证研究。例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农业与农村委员会(2019)以福建省龙海市东园镇埭美村为例,研究发现发展文化旅游是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改善的重要推手,通过发展红砖建筑,提升当地的人居环境质量与村民收入。也有学者的研究发现,通过城市与农业的联合发展、村庄发展植入农村当地特色文化、打造农业生态社区等,优化和改善人居环境(汪瑞霞,2019)。

  鉴于此,本文采用农业农村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乡村振兴基线调查数据,首先通过构建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指标体系,对当前中国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的发展情况进行判断,进一步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探究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的影响因素,最终提出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实现生态宜居的政策启示。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shengtaixue/49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