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坝址区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研究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水利发布时间:2021-03-04浏览:

  摘 要:河南出山店水库坝址区是大坝工程建设的永久征地区,根据该区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按照坝址区生态修复的协调、功能复合、生境多样、易于维护管养原则,采用物理手段和生物手段相结合的技术,综合改良弃渣场土壤的入渗率和肥力;采用喷播类、加固填土类、铺挂类3种生态护坡类型对工程边坡进行生态修复;在坝后规划一条生态水系,以调节水位、减轻水体泛盐化、促进水生态修复;在坝址区生态修复工程中融入水文化,重点打造映山泉、金沙湖、聚贤湖3处水文化节点,作为淮河水利工程的特色补充。生态修复有效防止了坝址区水土流失,巩固了大坝主体工程的生态安全。

  关键词:坝址区;生态修复;技术体系;效果评价;出山店水库

水利生态论文

  1 研究背景

  國外对水库坝址区生态修复的研究和实践始于20世纪70年代,技术上主要采取景观化设计思路,融入地域文化,将水库坝址区规划实施为水利工程的参观游览服务区。如日本Minamiaiki大坝和美国胡佛大坝将坝址区作为工程建设纪念公园,设计了大量情景雕塑以展示水利工程文化。随着现代生态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水利水电工程扰动区生态修复工作的重要性,国内以水利水电工程边坡修复为切入点,进行了大量实践和研究。

  河南出山店水库工程是国务院确定的172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也是淮河干流唯一一座大(Ⅰ)型水库,总库容12.51亿m3,最大坝高35.4 m,已于2019年5月开始蓄水,蓄水水面面积66 km2,属于典型的平原型水库。出山店水库坝址区是大坝工程建设的永久征地区,也是保护和检测大坝安全性的管理区域。大坝工程的施工建设和坝后弃土改变了坝址区的地形地貌,并对生态系统造成干扰。在出山店水库坝址区开展生态修复是贯彻生态文明建设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举措。

  2 生态修复内涵

  生态修复是在生态学原理指导下,以生物修复为基础,结合植物、物理、化学以及工程技术措施,通过优化组合,使生态系统达到最佳效果的技术体系。本研究生态修复以植物修复为手段,构建适合植物生长的水分、土壤、微生物等环境,修复水库坝址区受损生境。水库坝址区作为水库工程建设的管理区域,具有水工建筑物结构复杂、功能需求多样、场地肌理受损严重、养护管理难度大等特点。基于此,坝址区生态修复应按照以下四项原则进行。

  (1)协调原则。坝址区生态修复工程作为大坝主体工程的附属工程,要在保证和维护水库主体功能的前提下进行建设,具体体现在安全、空间、管理3个方面。

  (2)功能复合原则。水库坝址区是各项水利工程设施和运行管理设施的集中地,根据《水库工程管理设计规范》(SL 106—2017),水库坝址区建设需要满足工程建设管理、运行维护、交通、生态绿化等多种功能需求。

  (3)生境多样原则。生境多样的目的是促进生物多样性,满足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在坝址区应突出强调恢复受损生境,结合场地土壤的特点采取适当措施恢复受损土壤活力;尽量保留场地现状植被,为各类动物、微生物创造多样的生存环境。

  (4)易于维护管养原则。坝址区水利系统功能多样,占地面积大,运行期维护管养难度大。生态修复工程应在交通系统、浇灌系统、苗木选择、自动化检测等方面统筹规划。

  3 生态修复关键技术

  3.1 弃渣场生态修复技术

  水库大坝基础开挖、主体浇筑、输水洞、电站等工程建设产生了大量工程弃渣。弃渣是由石渣和心土组成的混合物,土壤物理结构不良,有机质不足,pH值不稳定。弃渣场区植被生长困难,需采取土壤检测、评估和改良措施,促进植被健康生长。

  3.2 工程边坡生态修复技术

  大坝工程两侧坝头多与岩石连接,工程边坡多且陡,坡比多为1∶2~1∶0.5,坡面陡则雨水径流速度快,坡面自然风化土壤颗粒很难留存;坡面保水功能差,含有的活化养分少,缺少植被生长所必需的土壤条件及养分条件,植被生存十分困难[1]。需在保证工程边坡安全的前提下,结合生态护坡辅助植被生长。坝址区边坡生态修复技术可分为喷播类生态护坡、加固填土类生态护坡、槽穴构筑类生态护坡、铺挂类生态护坡4类。

  3.3 水生态营造技术

  水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大坝蓄水后,坝前将形成宽阔的水面,但是水库大坝拦水,以及其基础灌浆、截渗墙等防渗漏措施对坝后区域地下水位和地表水连通产生影响,在坝址区适当营造良好水环境、改良土壤肌理、满足植被浇灌需求是生态修复的关键。

  (1)引入水源。结合电站尾水、生态基流或灌溉水工程为坝后区域预留水源,可利用大坝前后水位差形成自流水系和喷泉,经巧妙设计后形成水库坝址区水景观特色。

  (2)形成水系。在满足植被浇灌的同时,营造溪流、湿地、岛屿、喷泉等多样空间形态,结合多种生态护岸,打造水生态系统。具体宜采取“树枝状”“长藤结瓜”式水系结构[2]。

  3.4 水文化融入技术

  水库大坝工程具有独特的结构和风景优势,因此是水利工程建设成就的展示区、水生态文明的示范区、水文化传播的平台和水利科普教育的基地。在坝址区融入水文化,是对水利工程的特色补充,可以起到传承地域文脉、丰富景观内涵、体现独特魅力的作用。

  (1)空间表达。坝顶是人们主要观赏路线,俯视坝址区水面给人直观爽朗的感受。坝后空间是坝址区生态修复的核心部分,在坝后空间的平面形态上可采取“喝形”设计手法,如河南前坪水库在坝后利用地形、水系、植被构建“凤形”空间肌理,展示“龙凤呈祥”的文化特征。

  (2)建筑雕塑表达。建筑雕塑是凝固的音乐,是文化表达最直观的载体。在坝址区生态修复过程中应设置序列建筑小品和雕塑小品,如小浪底水库坝址区将施工机械用于工程纪念展示,并设置三角雕塑以纪念建管方、施工方、设计方为工程建设作出的贡献。

  3.5 效果评价技术

  生物多样性评估是坝址区生态修复工程效果评价的重要手段,通常采取比利时学者Hermy & Cornelis构建的生物多样性评估方法,从生境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两方面进行评估。

  生境指各类生物生存的环境,其多样性评估首先在生态修复评估区筛选点、线、面3種类型的生境单元,如点状生境单元有水池、桥梁建筑物等,线状生境单元有道路、水系、围墙等,面状生境单元有自然林、草地、护坡等;然后结合地理信息系统,计算出面状要素的面积、线状要素的长度和点状要素的数量,根据这些数据计算出生境单元的总面积、长度或数量占生态修复评估区的比例,使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计算生境单元的多样性[3]。

  选取生态修复评估区内典型物种群落进行物种多样性评估,如维管植物类、动物类多样性评估。维管植物是生态修复区的主体,并为各类生物提供多样生境,植物生长期很长,其多样性评估可采取样方检测的方法,通过多样性指数计算。动物类物种多样性评估常以蝴蝶、鸟类、两栖动物为典型物种,这些物种生命短暂,对生境变化敏感。动物物种取样包括设陷阱和布网,将观测到的物种与评估区周边的物种进行对比,从而计算其多样性指标[4]。

  4 实例应用

  河南省出山店水库位于河南省信阳市,控制流域面积2 900 km2。在该工程生态修复过程中,基于无人机航测、土壤与植被环境调查数据,系统梳理坝址区生态修复前的现状问题并图示化,针对不同问题,提出相应的修复措施。

  生态修复工程规划总面积101 hm2,其中坝后修复区68 hm2、南坝头修复区25 hm2、北坝头修复区8 hm2。南坝头是出山店水库工程建设管理局所在地,交通最为便利,是大坝工程展示的集中区域;北坝头建设有大型鱼类增殖站,培育当地多种鱼类,具有典型的生态教育特色;坝后修复区呈带状,宽200 m,长3.5 km,是该修复工程的重点区域。

  推荐阅读:城市生态学论文怎么投稿核心期刊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水库坝址区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研究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shuili/56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