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技术的教学现状以及改革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土木工程发布时间:2018-05-24浏览:

  这篇工程类期刊投稿发表了工程测量技术的教学现状以及改革,建筑工程测量作为建设工程项目应用的关键技术, 其贯穿于整个建设工程项目实施的全过程, 不断提升建筑工程测量的精准度和质量, 更好的推动建设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 论文分析了工程测量技术的现状,并给出了改革思路。
 

工程类期刊投稿

  【关键词】工程类期刊投稿,测量技术,教学设计,教学改革

  1工程测量技术的课程性质

  作为道桥专业的一门基础的专业课程,工程测量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培养高校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使学生具备工程测量技术相关的一些基础知识。在了解技术理论的前提下,对道路与桥梁专业相关的能力加以培养,如通过专业仪器的使用来完成工程设计与施工的能力;通过理解国家现行规范、了解相关规程、标准,从而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工程测量技术在实践应用的过程进行探讨,来达到促进学生处理问题能力提高的目的。最终促进学生通过教学,达到各项资格证书要求的技术考证要求[1]。

  2工程测量技术教学的现状

  2.1教学项目

  首先,需要设计一些截然不同却相辅相成的学习情境,比如:测量工作认知;公路地形图测绘;平面控制测量;公路中线测量;高程测量;公路纵横断面测量;公路施工测量。通过这些学习情境的教学,来真正模拟实战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与缺失,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2]。其次,需要围绕工程测量技术中的三大仪器(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来展开使用教学。众所周知,水准仪通常应用于普通水准测量及三四等水准测量中;经纬仪的使用对水平角测量及竖直角测量能力有提升作用;而全站仪这时应用于坐标测量及坐标放样。通过三大仪器的使用教学,结合相应的专业放样方法练习,是学生在专业仪器使用方面的能力得到升华。最后,在新兴的GPS全球定位系统普及的今天,工程实践时也会广泛应用,然而高校教学却没有专门的课程进行教学,甚至对此只字不提,充分说明了当前高校工程测量技术教学的内容与实际已经脱节,学生通过学习无法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3]。

  2.2教学方式

  在工程测量技术这样一门专业要求高的课程中,采用理实一体化可以最大化提升教学质量,通过项目教学的方式,以工作项目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通过专门的多媒体教室学习,结合校内的实训场地,可以为学生进行课间实训项目创造良好的条件。在有较为先进的教学条件的情况下,却往往出现安排不当的现象,在教学中测量实训项目通常会以小组为单位,在学生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为加快项目完成速度,往往会由仪器操作快的同学单独操作,而操作慢的同学则没有机会进行仪器操作,长此以往,很容易造成个别同学拔尖,部分同学不会动手的能力不均衡情况。即便讲师反复强调,这样的情况也无法彻底杜绝,从而对学生的能力提升产生消极影响。

  2.3考核模式

  目前采用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的考核模式,突出专业技能的考核,实训考核比例40%,知识能力考核过程中采用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对于基础知识的考核采用闭卷,对于能力提升考核采用开卷,在平时考核中注重笔试、口试、抽查、作业、设计等模式进行考核。实训考核主要根据各项目完成情况综合评价,各组员的差异根据平时表现情况而定。知识能力考核主要是概念的理解和简单的计算,因学生普遍对计算器使用能力偏差,所以理论闭卷考效果通常不好。

  3教学改革探讨

  3.1优化教学内容,贴近实战需求

  教育教学本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在教学内容方面更是如此。针对教学内容滞后的情况,可以安排部分教师到相关企业单位进行锻炼实践,参与到工程测量中去,利用这种新型的教师在职培训形式,可以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同时也能以身作则加强实践教学的力度。通过安排教师实习同时也是高校与企业之间的重要联系方式、是加强校企先进思想。这对促进教育教学改革而言有着划时代的意义。通过这样的方式,将企业对学生、对人才的真正需求深入挖掘,结合原本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化改革,确保教学内容对每位学生都能有提升作用。再者,可以通过对学生顶岗实习的情况进行调查,做好回访毕业学生的工作。顶岗实习期间的学生往往会出现各种不同的仪器使用方面的操作问题。

  由于学习过程的仪器使用与实际使用会有偏差,可能在学校会用到的仪器在工地无法使用或者有新的使用方式,本质就在于学生没有真正明白仪器的使用原理,不知道变通。这就要求教学过程中强调工作原理与基础的操作步骤,对每个步骤的作用及操作错误可能导致的后果进行细致的讲解,如此一来才能加深学生的印象。针对可能出现问题的仪器使用步骤,进行预防性教学;对于实际有需求但课程未涉及的内容增加至课程设计中,从而最大限度得拉近课堂与实战的距离,优化课程内容,提升教学质量。

  GPS作为新兴的工具,其受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却始终没有合适的教学内容与之对应。首先学校无法像工程工地一样引入GPS设备使用,硬件设施不足;同时在工程实战中GPS的使用却越来越广泛,如此大的落差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原本对实践充满期待的学生产生落差感,一方面无法适应实习工具,另一方面先进的设备设施冲击了传统的仪器,让学生产生学校的教学内容过时的错觉,打击了学习兴趣。技能培养本该是教学的重点,无法顺应时代必定限制学生实习工作的竞争力,制约了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学校能够及时更新设备设施,要求教师能顺应时代发展。

  3.2多样化考核方式,检测学生不同水平

  在实践考核过程中,需要结合测量进行考证,只有顺利通过考证,才能积极推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增加课外练习对仪器操作进行优化。在每次实操的过程中,给学生一些新的尝试与挑战,使他们能认清自身所处的能力阶层。一方面是教学上的提升与考核,另一方面教师可以设置不同的实训项目对学生进行考核,通过抽签的方式使考核项目随机化,对类似纬地道路辅助系统等选择性学习的项目单独布置任务,作为补充的一部分考核项目。在考核多样化的进程中,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团队意识,在考核前的学习中相互交流经验,能全面培养学生各方面素质。

  4总结

  工程测量技术课程本身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决定了教学改革的潜在的艰辛,同时改革也是长时间实践的过程,积极地促进着行业发展。在日常教学中,通过教师与企业的实践关系,从而建立友好沟通是课程内容优化提升的重要方式。只有深入工程测量技术教学改革,敢于创新才能培养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唐杰军.道路工程测量[M].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10-12.

  [2]彭晓兰.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建设初探[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7,(10):124-125.

  [3]李泉.关于工程测量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J].职业,2014,(06):93.

  作者:陈少星 单位: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

  推荐阅读:《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双月刊)创刊于1988年,由潍坊工程职业学院主办。本刊继承师范教育的有益的东西,扎根农村教育沃土,面向高职、师训干训、继续教育,为地方经济建设和教育事业服务。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工程测量技术的教学现状以及改革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tumugongcheng/44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