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论文峨眉山佛寺园林特色发核心期刊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园林学发布时间:2013-11-28浏览:

  [论文摘要]建寺期间,寂玩和尚在寺周以《大乘经》字数为准,广植桢楠、杉柏195048株,现已枝茂叶盛,遮天蔽日,故有“密林藏伏虎”之称。为纪念寂玩和尚植树造林之功德,建有一坊名“布金林”。“布金”源于《阿弥陀经》“彼佛国土,黄金为地”和引自佛经中祗林给孤独园的故事。令人惊叹的是寺宇虽隐没于森林密处,但屋顶终年不见残枝败叶,清康熙皇帝特题“离垢园”三大字,嘉赠伏虎寺僧。

  [论文关键词]峨眉山;佛寺园林;特色

  一、峨眉山佛寺园林概况

  峨眉山是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是驰名中外的中国佛教名山,素有“植物王国”、“动物乐园”、“地质博物馆”之称和“峨眉天下秀”之赞誉。邓小平同志高度概括为“文化型的风景区”,郭沫若题赞为“天下名山”,赵朴初誉为“佛教圣地”。

  俗话说“自古名山僧占多”,峨眉山独特的地貌构造,典型繁多的植物资源,丰富多样的动物种群,储存丰厚的碧潭灵泉,便利的水陆交通,古老的民俗信仰,为佛教文化的传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早在公元1世纪中叶,佛教经南丝绸之路由印缅传人峨眉山,药农蒲公在今金顶舍宅为寺,创建了峨眉山第一座寺:普光殿。3世纪中国净宗初祖慧远的弟弟慧持大师,在观心坡下营造普贤寺(今万年寺)。5、6世纪,中国战乱不断,四川相对稳定,中国僧侣同西域和印度佛教徒往来都要经过四川,因此四川一度成为中国佛教禅宗中心,佛寺兴建应运而生。

  得天独厚的峨眉山,更是佛教徒向往的理想建寺之地。历史上峨眉山寺院最多时曾多达110余座,这些佛寺建筑是历史的符号,是解读解析峨眉山佛教历史、文化、科技、艺术等无声的语言,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诞生、继承和发扬光大的重要载体,是峨眉山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景区现存寺院近30座,它们或巧构于溪涧之畔,或飞架于山峰之颠,或闲卧于白云之上,或隐藏于密林之中,建筑典雅,朴实无华,依山就势,各具特色,无一雷同,与峨眉山山水交融,无论选境、选址,还是设计、用材、平面布局、空间组合、营造装饰都恰到好处,别具匠心。

  佛教寺院是进行佛教活动的公开性建筑院宅,它的来历与汉明帝梦金人而派蔡倍、秦景等使者去西方求法有关。据说祭倍等人在大月氏得遇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取得佛经并一同来到中国,汉明帝对二位高僧十分敬重,亲自接待,安置在官署鸿胪寺暂住,第二年专门为他们修建了僧院,以驮经的“白马”和鸿胪寺的“寺”字命名,这就是中国的第一座佛寺——白马寺。

  “园林”按词典中的解释就是种植花草树木供人游赏休息的风景区。峨眉山佛教寺院,除在院内进行佛教活动以外,它的寺院建筑还犹如颗颗璀灿明珠镶嵌在景色秀丽的峨眉山,与真山真水、琼花瑶草、缥渺云雾相生相融,既有佛教寺院的庄严,又吸收了自然山水的千姿百态,构成了一幅幅清新雅致、生动活泼、意境深邃、极富佛教气质和自然情趣、协调和谐的自然画卷,成为名符其实的佛寺园林。

  二、几处著名的佛寺园林

  1、名山起点报国寺

  报国寺背倚峨眉山麓凤凰坪,面对凤凰堡,左临凤凰湖,右揽来凤亭。古木参天,枝茂叶盛,绿云华盖漫天撑起,遮蔽着红墙古寺。清泉从北至南,婉转绕寺流淌,是古代风水学家眼中的“风水宝地”。每当旭日东升,正面观赏寺景,犹如展翅欲飞的金凤凰。报国寺也是游山的起点,海拔550米。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明光道人创建于伏虎寺右侧的瑜伽河畔。原名会宗堂(会宗坊、问宗堂),殿宇三重:按山门、会宗堂、藏经楼序列排列,三殿之间廊庑相接,初具规模。堂内供有儒、释、道三教代表,普贤、陆通、广成子牌位,故名会宗堂。其寺依山傍水,林木葱茏,鸟语花香,脱俗雅爽。明光道人30年研著其中不缀,撰有《心经解》、《愣严经解》、《峨眉传》等200余卷。名人、名僧、名著,遂成名寺。

  清顺治九年(1652年),僧闻达见佛事日兴,发愿扩寺,但地形狭隘,拓展有限,遂迁建于凤凰坪下。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皇帝取《释氏要览》“四报四恩”中“报国主恩”之意,御题“报国寺”,沿袭至今。

  报国寺为木结构建筑,复四合院组合,殿宇五重。南北中轴线上,依山势次第升高,为山门、弥勒殿、大雄宝殿、七佛殿、藏经楼。整座寺庙占地60亩。平面布局上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山门和藏经楼朝向微偏于正殿——弥勒殿、大雄殿、七佛殿。

  山门:木结构,三重檐,歇山顶,抬梁式梁架,6架椽屋前后乳栿剳牵用4柱,檐下施如意斗拱。面阔5间11.9米,进深3间5.3米,通高9.2米,素面台基高0.5米,垂带式踏道3级。

  伏虎寺位于伏虎岭下,海拔630米。因寺后山形如伏虎而得名。整座寺庙掩映在苍楠翠柏间,枝柯交茂,绿云蔽日,露滴松梢,云雾弥空,瑜伽河流于前,虎溪河绕后。古有千鹤群居,清风绿水, 古松白羽,唐代“一瓢诗人”唐求在《夜上隐居寺》诗中写道:“寻师拟学空,空在虎溪东。千里照山月,一枝惊鹤风。年如流去水,山似转来蓬。尽日都无事,安禅石窟中。”“一径钟声瞻玉殿,万松烟色绕琼楼。”“来到上方三界阔,已看幽壑万云低。”就是那里的真实写照。晋时为一小庙,唐时遂成寺。南宋绍兴年间行僧心庵再建,明时建罗汉堂,塑500罗汉,后毁。清顺治八年(1651年),僧贯之率徒可闻、寂玩、帷密重修,历经20载告成,名虎溪精舍,太史蒋超题书“伏虎寺”。殿宇五重,占地百亩,为峨眉山第一大观。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农业论文峨眉山佛寺园林特色发核心期刊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yuanlinxue/10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