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造园思想与山水画理念一脉相承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园林学发布时间:2016-01-26浏览:

  山水画是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追求“天人无际”、“天人合一”,本篇园林论文将山水画审美观念融入园林空间设计理念中,阐述了苑囿园林体量转变过程,以及园林设计理念的转变过程,提炼其中的经营位置合理布局要点,于我国传统山水画与园林设计的理念中感悟其中的原理,运用于现代园林的设计中。

  推荐期刊:国家级期刊《中国园林》杂志是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主办,面向国内外发行的学术性、综合性的专业期刊。上级主管单位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创刊于1985年。本刊立足当今世界风景园林学科理论和实践的前沿,以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为核心,涵盖学科各主要拓展领域和方向,开展学术理论和科技研究成果的交流、教育实践和规划设计作品建设成果的介绍与实例评析,传播科技知识,繁荣风景园林学科和促进行业发展。相关有省级期刊《现代园艺》《广东园林

中国园林

  中国古人的造园活动不会晚于秦汉时期,一直持续到明清时期,古典园林包括了苑囿、皇家园林、寺庙园林、私家园林等不同形式,但无论何种形式,山,水、林是其必备的元素。即使是受到经济,地域等限制的私家园林,也成功地用湖石垒砌成假山,并植以树木作为点睛之物。同样用山水营造的园林空间,它的体量也经历了由大到小、由浩大到精微的变化,其中受到山水画审美观念的影响。

  苑囿园林体量转变

  史料记载历史上较早的园林出现在汉代,《两都赋》中曾描绘西都长安的环境:“西郊则有上囿禁苑,林麓薮泽,陂池连平蜀汉,缭以周墙,四百余里。离宫别馆,三十六所。神池灵沼,往往而在。其中乃有九真之麟,大宛之马,黄支之犀,条支之鸟。逾昆仑,越巨海,殊方异类,至于三万里。”此时的苑囿属帝王所有,体量非常大,包含山湖沼泽,其周回数百里,是为帝王狩猎娱乐需要而建。造园技术只是停留在初级萌芽阶段,山水合围即成苑,是秦汉时期帝王征服自然山水的体现,主观改造尚未为之。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士大夫阶层独立了出来,由于拥有巩固的经济地位,充裕的物质财富为造园提供了可能,而园林中的山水空间则让他们获得了逃避政治的心灵慰藉。士族地主们的造园活动同其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生活结合在一起,自命名为“别业”、“别墅”、“山居”等。将自然山水放入自家的庄园中,让别墅体现出自然山水的味道,园林的空间体量开始逐渐缩小。

  经过几代的发展,园林已逐渐分化成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几种。皇家园林因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搜尽各地之特色什物;私家园林走小而精的风格,以神似胜于形似为主旨;寺庙园林部分占据名山大川风景秀美,部分则藏于城市里成为公共园林。虽然这三类园林的发展特色不同,然而其共同的特点是园林已不再如苑囿那么广阔,人为的因素加强了。

  隋唐是中国古代最为浪漫和自由的时代,国力的强盛和疆土的开拓使南北文化得以交流融合,文坛艺苑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局面。不同于前一时代文人的思想,似乎田园山居成了文人生活的心理补充与感情寄托。此时以微观静赏山水成为主流,集诗人画家与一身的王维便是最典型的一位,他在陕西辋川建造别墅,有华子岗、欹湖、竹里馆、茱萸沜等景点。两《唐书》记载,“飞鸟去不穷,连山复秋色,上下华子冈,惆怅情何极”,“明流纡且直,绿筱密复深。一径通山路,行歌望旧岑”。可见他精心安排别业中的山湖、泉溪,使其动静相结合,宛如天成,造园者的主观改造能力及审美意识开始凸显。此时,尤其是私家园林的空间得到更进一步的设计,也更精细。

  宋徽宗赵佶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他在绘画艺术上的造诣很高,从他的画作中可以看出他对细节的忠实。他追求诗意的思想和重视细节观察方式,引导人们对审美对象提出更高的要求,促进了各种观赏动植物的培养。其亲自规划下建造的寿山艮岳是开先河之作的“城市山水”,这里“括天下之美,藏古今之胜”,他命人专门搜集江浙一带奇花异石进贡,号称“花石纲”,也开始了园林中人为造山的创举。北宋文学家李格非的《洛阳名园记》中介绍了十九个洛阳名园,其中布局各有不同,有三座赏花为主的花园式园林,十座以水景为主的宅院式园林,六座较大型的城市园林。园林正在从郊野走向城市,开始与城市生活发生更紧密的关系,迫于城市生活场所所限,园林空间也逐渐缩小。

  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经济中心转移到南方沿海的城市,商业繁荣促生出许多新兴城市,中国造园艺术也发展到顶峰,数量多、艺术水平高。由于新兴城市集中在江河流域,城区的面积不大,私家庭院就是发挥造园者创造力的最佳场所,如无锡的寄畅园、苏州的留园、拙政园,以及上海的豫园等,特点在于 “妙在小、精在景、贵在变、长在情”、“高低曲折虽然已,好处多从假字来”,比恢弘的皇家园林更讲究细部处理和玲珑精致的小品建筑,因而丝毫不逊色,一座座精致的私家园林已成为代表商贾名流的名片。在紧张的用地面积上满足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着实不易,它圆满完成了自然山水融入园林中的愿望,因而此时是中国古典私家园林的最好的时代。

  经营位置合理布局

  中国的造园思想与绘画理论同受传统文化影响,一脉相承,对于其中空间的体量关系,造园与绘画有基本同步的摸索过程,其中包含着园林体量关系和园林山水比例关系。

  关于园林的体量关系,郭熙在《林泉高致》中对山水画就提出:“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的一系列要求,要在画面有限的空间内呈现出有山有水的自然景色,这一提法对于山水画中山水的营造为造园提供了借鉴。南北朝齐谢赫提出的“六法”一直被认为是学习、赏析、评判中国画高下的标准,其中“经营位置”便是讲把握整个结构和布局,合理安排主客体的关系,在变化中求统一。如疏密、参差、藏露、虚实、呼应、繁简、明暗、曲直、层次以及宾主关系,这些对比手法不仅适用于方寸间的纸张上,对精致的私家园林极具参考意义。

  从绘画历史上看,被誉为“三痴”的东晋大画家顾恺之开始山水画的创作,并且提出了“以形写神”、“迂想妙得”的思想,同时代的另一位画家宗炳曾提出“竖画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回”的山水画理论,也为造园空间艺术处理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唐代孙位《高逸图》中,贤士们仍以芭蕉、竹等植物做背景,且将植物与湖石搭配,可见此时湖石已作为园林的配景出现,也为百年后宋徽宗用花石垒建寿山艮岳提供了借鉴,成为私家小型园林中以石代喻山的榜样。

  而关于造园和山水画中同样重要的树木和山水比例问题,郭熙也曾说过:“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用树木表达出四时不同的山体,也可以利用树木表现出远山近山的空间关系,实际的造园中树木也成为划分空间的重要工具。五代的巨然是中国山水画家中里程碑式的一位,他曾画过《万壑松风图》,其间千山万壑、松树成林,画面下方的近景有树木、溪流、桥梁、房屋、人物。《宣和画谱》中评价其画“于峰峦岭窦之外,下至林麓之间,犹作卵石,松柏疎筠蔓草之类,相与映发,而幽溪细路,屈曲萦带,竹篱茅舍,断桥危栈,真若山间景趣也。”李唐在宣和年间也曾画《万壑松风图》,他大胆的删减了桥梁、屋宇、人物,溪流面积缩小放在画面左下角处,整幅画突出了山石的气势磅礴以及松林的浓密葱郁,更符合“万壑松风”之意。

  同样名为《万壑松风图》的绘画为清代华嵒之作。图中山峰的尺度进一步缩小,流水隐藏于两松之后,松树所占的面积更大,犹如翻飞着的腾龙,气势宏壮。山水画成为独立的一科之后,从“水不容泛、人大于舟”不太合理的比例,到“丈山尺树、寸马分人,远人无目、远树无枝,远山无石、隐隐如眉,远山无波、高于云气”,较真实合理的透视关系,再到“霜木麦麦瘦,风筠冉冉青,古藤云叶净,怪石藓痕零”,树木的面积大过山石,山林的关系从最初的单纯简约到最后的平淡天真。

  正是有如此的审美转变,造园师可以灵活控制山石和树木的比例,让游人可以在园林中体会到自然山水之美。其典型的例子就是扬州个园,这座30亩的私家园林以四季假山著名,所有山石最高处也不过十米,春山沿花墙配置石笋、夏山上秀木繁荫荷花映日、秋山设置登道配以丹枫、冬山取用如白雪般地宣石搭配蜡梅,成功营造出春夏秋冬山色。,游人置身于其间,并未感到山小树大的不适,而是一处闹市中的自然山水,沉浸在造园师营造的清新幽静的氛围中,似乎真游于名山之中,体味返璞归真淡泊宁静的文人情愫。

  审美体现价值转变

  无论是方寸间的中国画艺术,还是具有空间境域的园林艺术,它们有共通的创造者,受同样的审美影响。秦汉时期,孔子所倡导的“比德”被上层阶级所接受,成为一度流行的美学观。由于人的生活生存资源必须依靠山水中的自然之物所获取,“万物以成,百姓以飨”,因而“比德”是建立在客观的物质基础之上的。崇尚空间范围的大、建筑台榭的高,就非常直观的通过帝王苑囿反映出来了。自然审美观在魏晋南北朝时,由“比德”转变为“澄怀”,更加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审美趣味从雕琢绮丽转向自然清新,将儒家的“仁智之乐”与道家的“游心物外”交融。造园风气一改之前以宫室楼台为主、禽兽充溢囿中的形式和三山一池的传统,以流水绕山、傍水植物的自然山水为本色,脱掉它们的深刻意义,欣赏其真实野趣。唐宋时期是技法及理论不断积累逐渐完善的时代,文人有更独立的身份,他们的情趣受当时经济条件的制约,同时也影响了主流社会的审美。

  到元代倪瓒“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的山水画时,自然山水已经开始用来表达画家的主观心境与意绪;直至明清时期的石涛、朱耷、扬州八怪等,更是打破了形似的束缚,用极简的笔墨描绘对象、看似单调的构图方法、浓淡相间的笔墨表达强烈的个人情感,正如石涛所说:“夫画者,从于心者也。”这种写意山水快速发展,以湖石造山的园林形式得以被人接受。正是这些文人推崇师化自然、突破创新、以奇怪为胜,一扫同时代沉闷腐旧的氛围,为后世带来了新的生机。

  儒学思想的“比德”审美,玄学派的“含醇守朴”审美,道教的“虚无”审美,都有“枕上见千里,窗中窥万室”的美好愿望,归根结底一成不变的是人们对自然山水的憧憬。总之,中国古代画家眼中之景、胸中之景与手中之景无疑是自然山水空间的反映,但它又反过来影响着古典园林空间的比例与格局。

  园林论题拓展:在原理建设管理中有什么新的措施制度呢,目前新园林发展状态有什么新的管理方式呢?本文是一篇园林论文。我们也知道要加大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资金投入上级主管部门要加大园林绿化工程养护管理经费的投入,为搞好养护管理创造有利条件。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加大资金投入,广泛深入开展园林科学技术研究, 全面增强园林从业人员的科学技术素质,才能有效提高园林养护管理的整体水平。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我国造园思想与山水画理念一脉相承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yuanlinxue/35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