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康纳生产条件运行理论及其对供给侧改革的启示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园林学发布时间:2020-01-04浏览:

  摘 要:为了揭示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奥康纳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建立了关于生产方式与生产条件之间的第二重矛盾理论,重点分析了生产条件的属性和运行规律。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与生产条件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生产条件具有客观自主性,其配置和使用应当遵循使用价值实现的规律。资本主义社会把生产条件作为商品看待,按照交换价值实现的规律对其进行配置和使用,造成生产条件的破坏和发展的不可持续。社会主义社会可以实现生产条件的客观自主性,按照其客观运行规律对其进行管理和使用,实现可持续发展。虽然奥康纳关于生产条件良性运行的理论存在一定的缺陷,但其对生产条件属性和运行规律的分析可以为我国当前的供给侧改革的实践提供有益启发。生产条件的良性运行与供给侧改革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生产条件是供给的基础和保障,其能否良性运行关涉供给侧自身的供给问题。因而,供给侧改革必须要维护好生产条件的良性运行,提升生产的“个人条件”,为供给侧的高效产出提供主体保障;保护生产的“自然条件”,为供给侧的持续产出提供物质基础;改善生产的“公共的、一般性的条件”,为供给侧的顺利产出提供设施支撑。

  关键词:奥康纳;生产条件;可持续发展;供给侧改革

林业工程师论文

  西方国家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来,在资本逻辑的驱使下,消费急剧增长,生产无限扩大,造成了对生产条件的严重破坏;其结果是资源迅速枯竭,环境严重污染,生产不可持续。生态馬克思主义学者奥康纳立足历史唯物主义建构了资本主义的第二重矛盾理论,对生产条件的属性和运行规律进行了深入分析,揭示出资本主义生产条件良性运行的难题。在此基础上,他提出生态社会主义的构想,目的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实现生产条件的良性运行,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虽然其理论存在一定的缺陷,但其对生产条件属性与运行规律的分析以及对社会主义维护生产条件良性运行优势的揭示,对我们当前进行的供给侧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一、生产条件的属性和运行规律

  为了揭示生态危机产生的社会根源,奥康纳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建立了关于资本主义的第二重矛盾理论,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及生产力),与资本主义的生产条件,或者说‘社会再生产的资本主义关系及力量之间的矛盾’” [1]257。其中,奥康纳着力阐释了生产条件的属性与运行规律。

  奥康纳发现马克思的论著中已经明确表述了几种生产条件:马克思把工人的劳动力称为生产的“个人条件”,土地、矿产、河流等自然资源被视为生产的“自然条件”,生产得以进行的物质性基础结构包括道路、交通运输设施、城市空间等被视为生产的“公共的、一般性的条件”。奥康纳指出,马克思虽然区分了三种生产条件,却没有对其属性和运行规律进行深入探讨。他认为,在生态环境问题凸显的今天,深入探讨生产条件的属性和运行规律对于理解当代的资本主义是必不可少的。经济危机仍在困扰着当今的资本主义,马克思的第一重矛盾理论也已对此作出了深刻的阐释。而与此同时,在资本主义2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对生产条件造成了严重破坏,导致生产的不可持续,面临严重的再生产危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调整已经不能完全解决资本主义发展面临的困境,生产条件的限制成为阻碍资本主义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深入探讨生产条件的属性和运行规律,对于理解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在矛盾以及寻找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显得非常必要。

  奥康纳认为,认识生产条件的属性要从自然和社会两方面入手,因为生产条件本身既具有“力量”的客观性维度,也具有“关系”的主观性维度,自然因素和文化因素渗透其中,特定社会的生产条件是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辩证统一。作为“力量”的生产条件是指劳动力、自然资源、基础设施以特定的方式统一起来,在生产过程中形成一定程度的生产能力。

  作为“关系”的生产条件是指特定的劳动力、自然资源与基础设施在一定的社会制度模式中生产和再生产出来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固化于其中,并能再生产出特定的社会关系。奥康纳指出,自然属性与文化属性内在统一于生产条件中,忽略其中任何一个维度,都会造成对生产条件属性的片面认识。从自然和社会两个层面认识生产条件也一以贯之地体现在其对生产条件的分析和论述中,其对生产条件范畴的理解“是从社会和物质的双重维度来理解它的内容,即不单单指自然资源,而且还指实际运用这些自然资源的社会关系”[2]。

  奥康纳指出,生产条件具有客观自主性。他认为,从词源学角度看,古希腊语中的“条件”本身就具有一种“客观”的内涵,而马克思也赋予了劳动力、自然资源、基础设施等范畴客观性的特征。与此同时,在具体的生产过程中,三种生产条件均表现出一种自主性:劳动力既是劳动塑造出来的客体,也是承担具体劳动的主体;自然界是一种作为对象的资源,但具有自主性的发展“规律”;基础设施既是政治与市场建构产物,也影响着资本的配置和流转。

  因而他认为,分析生产条件必须充分认识其客观自主性:“任何一种对生产条件的阐释都不能忽视外在自然界具有其自身的、自主性的‘规律’或发展原则这一事实。”[1]234-235基于生产条件客观自主性的存在,奥康纳认为应该赋予生产条件主体性,不能单纯将其看成一种完全由人主观摆布的对象物,对生产条件的配置和使用要遵循其自身运行的规律。一旦脱离生产条件的客观自主性认识和使用生产条件,生产条件的功能就得不到充分发挥,甚至遭到扭曲和破坏。

  在奥康纳看来,生产条件作为生产得以进行的支持系统,应该按照使用价值实现的规律运行。首先,奥康纳明确指出生产条件的本质属性不是商品。“它并不是作为商品,并根据价值规律或市场力量而生产出来的,但却被资本当成商品来对待的所有东西。”[1]486生产条件本身有其内在特点,比如劳动力的人文与道德特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环境的自我修复限度、基础设施的公共服务功能等;而生产条件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其本身既不是一种商品,也不能被作为一种商品对待。其次,奥康纳反对将生产条件按照交换价值实现的规律进行配置和使用。他从生产条件和资本的关系出发,揭示出生产条件是资本增殖的前提,但不一定是其目的所在。

  “自然是资本的前提,但并不必然是它的目的之所在。”[1]326而当把生产条件作为商品看待的时候,生产条件就要按照交换价值实现的规律运行,脱离了其自身的属性与运行特点,成为资本增殖的目的。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不断扩张的代价是自然条件的破坏。”[3]即便是使用者在交换价值实现过程中关注生产条件,其目的也不是面向生产条件自身的维护和良性运行,而是为了通过交换获取更多的利润。最后,奥康纳指出生产条件应该按照使用价值实现的规律进行配置和使用。生产条件本质上是生产活动的支持系统,如果将其作为资本增殖的工具来使用,必然造成劳动力的异化、资源的枯竭、环境的破坏和基础设施的供应不足。既然生产条件有其客观自主性的内在发展规律,就不能将其仅当成一种实现交换价值的载体,而是要尊重其客观自主性,从使用价值实现的角度认识生产条件的运行,并按照使用价值的内涵与特点来支配和使用生产条件。

  推荐阅读:林业技术创新对林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奥康纳生产条件运行理论及其对供给侧改革的启示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yuanlinxue/50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