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视角下石家庄郊区小城镇发展机制研究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城市规划发布时间:2019-12-04浏览:

  摘 要: 针对区域性发展格局变化对大城市郊区小城镇发展带来的影响,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视角下对石家庄郊区小城镇的发展机制与路径进行研究。以刚性控制与弹性引导原则相结合,界定和选择研究区域与对象;在对石家庄郊区小城镇基本发展态势判断的基础上,研究京津冀协同和雄安新区建设给石家庄郊区小城镇带来的整体发展能力提升和重点领域的发展机遇,分析其区域竞争和要素吸纳的相对劣势。提出石家庄郊区小城镇发展的路径指引,良性互动与错位发展,释放区域竞争优势;主动对接雄安新区建设,借力发展;立足城乡统筹与规划引领,实现健康城镇化。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郊区小城镇;路径指引;石家庄

城镇规划论文

  一、小城镇发展机制的国内外研究概述

  作为城乡连接的纽带,小城镇一直是城乡规划学、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关注热点。城乡规划学领域主要从小城镇的空间演化与功能布局、规划策略、政策影响、发展机制等方面进行探讨。

  小城镇空间演化与功能布局的已有研究针对小城镇所处经济、地理环境的不同,对小城镇空间形态、阶段特征、功能类型等方面进行研究,提出了空间集约化、对接区域整体的建议[1-7];规划实践与策略的探讨则从城乡统筹发展的视角出发,提出打造城镇空间品质、提升相关配套水平的对策[8-12];政策影响着小城镇的发展方向,现有研究梳理了城镇化进程中宏观政策制度的演变历程和土地、财政、户籍等中观层面的制度调整,并对以区划调整、强权扩镇为代表的具体实践政策进行评估和总结[13-19]。

  小城镇发展机制的已有研究分析空间格局、公共服务、体制机制、产业结构、生态文化等多种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对小城镇发展的作用机制。随着区域协同发展的推进,以长三角、珠三角为代表的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小城镇区域空间形态趋于连续[20-21],西部落后地区仍呈现出分布不均、用地碎化的现象[6]115。通过公共服务水平和相关体制机制的完善提升城镇集聚力是西部地区及人口高输出地区发展的关键所在[22-25]。在制度供给与经济发展需求匹配前提下,产业集群的形成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与小城镇的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之间可以形成良性互动发展[26-27];具有地缘优势的乡镇企业与城镇化的互动发展为小城镇积累了内生资本[28-30]。生态和人文理念在规划建设中的应用有助于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和特色塑造[8,31-34],以西北黄土沟壑区和西南丘陵山地为代表,针对生态自然条件复杂而导致的空间发展受限、经济效益低下问题,提出了规划引导、体制创新、思路转变等多方面综合调控的对策[6-7;35-36]。面对城乡二元体制下的小城镇空间碎化和收缩现象的逐渐显现,学术界从建立城乡一体土地市场和顺应收缩的角度提出相关应对发展措施[37-38]。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学者开始研究小城镇在乡村振兴中的困境与路径[39]。

  对国外小城镇的研究集中于英、德、日、韩等国家。英国重视保护小城镇现有价值的城镇化政策,在提升基础设施建设、重视特色文化和历史遗存方面,为我国小城镇提供了路径指引[40-41];德国均衡城镇化模式带来的“去中心化”和“去等级化”制度改革启示,有助于破解我国小城镇一体化进程受阻、城乡差距大、吸引力不足的发展困境[42];而日韩通过推动农业发展平衡城乡差异的措施,对解决我国中西部小城镇人口外流、老龄化加剧问题有重要借鉴意义。

  大城市郊区小城镇因其独特的区位,自20世纪80年代受到学术界更多的关注。现有研究探讨了在城市总体发展和资源制约下大城市郊区小城镇的多种发展模式,通过厘清规划、制度及多种发展要素与郊区小城镇空间形态、发展理念、人口和产业集聚等多方面的关系提出发展思路和对策[43-45]。区位优势促进了郊区小城镇对农村人口的吸纳和对城市功能的承载,使其具有区别于普通小城镇的发展机遇和发展速度[46],研究大城市郊区小城镇的发展对区域协同和城乡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从地域空间来看,国内对小城镇的研究总体态势具有对发达地区研究多、欠发达地区研究少,对东部沿海研究多,对广大落后和中西部地区研究少的特征。已有研究多集中于珠三角、长三角发达区域,欠发达地域中关注较多的是陕西黄土沟壑地区的小城镇,对京津周边地区的小城镇研究渐多,但是对河北省内部的研究偏少。从区域空间层次看,小城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区域空间,如长三角和珠三角以及以广东、浙江和江苏为代表的省域空间层次。大城市周边和位于城市发展规划区和功能区内的小城镇因其特殊的区位研究也较多见,但未有从京津冀区域视角对石家庄郊区小城镇群体的研究。

  二、研究区域界定和对象的选择

  本文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的大区域背景和视角,以石家庄郊区小城镇为研究对象。石家庄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中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也是京津冀城镇群的西南辐射中心,通过研究其郊区小城镇在大区域空间属性下的发展现状及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发展策略,有助于促进石家庄郊区小城镇在京津冀协同和雄安新区建设的语境下更好发展。

  研究区域界定着眼于石家庄市域范畴,立足郊区空间含义和经济属性,以距离为基本因子,结合石家庄市域空间范围形态以及圈层理论,划定距市中心50公里为研究的基础范围。

  本文所指小城镇为建制鎮,采用刚性控制和弹性引导的原则在划定的研究区域内对石家庄郊区小城镇进行筛选。刚性控制原则首先对县政府驻地建制镇、位于城市核心四区及划入城市发展规划区的26个小城镇进行了去除;其次借助高德地图,以距市中心70 min内车程为小城镇距市中心可达性较高的标准,增加大营镇、岗南镇、西柏坡镇等;并参考国家特色小镇、重点镇以及河北省重点培育的特色小镇名单,将口头镇、院头镇、总十庄镇等纳入研究对象。弹性引导原则考虑小城镇与主要交通干道和水系网络、规划空间发展轴线的关系,对研究对象进行适当调整,去除温塘镇、南甸镇、杜固镇等小城镇。最终选取涉及4区9县、镇域总面积31.4万公顷的58个小城镇作为研究对象。

  推荐阅读:《城镇供水》(双月刊)创刊于1981年,是由建设部主管、中国城镇供水协会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有关城镇供水技术性期刊。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京津冀协同视角下石家庄郊区小城镇发展机制研究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chengshiguihua/49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