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论文参考探讨当下房地产经济的现状及改革措施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房地产发布时间:2015-01-14浏览:

  摘要:现代战略理论认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关键取决于是否具备核心竞争力,所谓核心竞争力是指保持企业持续生存和发展独有的、其它企业难以模仿的能力,他是一种能够使企业长期持续发展、获取超额垄断利润并能为顾客带来更多独特价值的核心能力。中小型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彻底抛弃“小而全”的经营思想,围绕自身的核心能力进行开发经营,将并不擅长的开发业务以“转包”等形式,交给其他企业去做,专心致志地做自己最专长的业务,这是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独有的、其它企业难以模仿的能力。在具体开发过程中,中小房地产开发企业由于没有更多的资金、能力、精力去满足大部分的市场需求,所以要坚持自己的开发特色和市场定位,力求标“新”,即开发新的产品,更开拓新的顾客群,开展新的服务。

  关键词:房产,经济制度,住房经济

  我国产业分工的不断深化也使中小房地产开发企业不再受制于规模经济,使其可以透过“地区规模经济”取代企业内部的规模经济,所以中小房地产开发公司可以通过内部分工外部化,大量的聚集在某一地区,在某一开发项目的整个链条上进行分工,形成企业集群组织。另外也可以与大型房地产集团公司建立分工协作的经济网络关系。在此也希望大型房地产开发公司突出主业,在把精力主要放在参与国际或区域间产品竞争的同时,积极帮助和培植与自己协作配套的中小房地产公司,并鼓励中型房地产开发公司间建立跨地区的经济技术沟通,打破地区界线,在更大的地区范围内实现资源的有效合理配置,形成中小公司与大公司之间的互补、互利关系。这种形势非常有利于中小房地产开发企业形成集群沟通,由外部规模经济来代替大企业的内部规模经济,使中小房地产开发企业充分享有大公司的信息等资源,提升自身实力,增强市场竞争力。

  中小房地产开发企业可以借鉴著名的“木桶原理”:木桶能够盛多少水,是由最短的一块木板决定的,只要有一块木板很短,其它的再长也不可能多装水。对房地产产品而言,也可以借用“木桶原理”加以阐释。房地产产品本身包含很多内容,产品的设计、质量、价格、服务等等,任何方面被消费者不认可都会影响到产品转化为商品的过程,会影响产品的销售、赢利,甚至未来的命运。所以,中小房地产开发企业要更加注重所开发产品的质量,遵循PDCA循环,增加房地产产品构成中“最短的那块木板”,致力于增强满足购房者质量要求的能力,以赢得更多的业主的信任和青睐。

  从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来看,房地产业以其市场需求大、产业链条长和集资本、技术和劳动密集为一体等特点,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2000-2004年间,房地产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先升后降,并于2002年达到峰值19.94%,2004年贡献率为15.40%,连续四年保持在15%以上。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镇居民总数在9年间增长了51.0%,全国城市化率在2004年达到41.75%;与此同时,城镇居民快速增收,2005年可支配收入达10493元(表1),收入提高增强了居民购买的能力。

  2000至2004年间,全国商品住宅投资额基本保持25%-30%的增长速度,2002年以来增幅略有提高,从23.11%增至 30.29%。与此同时,投资总量从1999年的2637.63亿元一路攀升2004年的8836.95 亿元。而竣工面积在经历了2000-2003年间年均18.76%的增长后,2004年增速陡然下落至7.69%,但2003年、2004年保持3亿平方米以上的竣工量。随着投资额的不断扩大,每年住宅新开工量也逐年增加,从1999年的18049.36万平方米到2004年的47949万平方米。高开工量带来了施工量的快速膨胀,2000-2004年一直保持17%以上的增长幅度,年均增长率为21.44%,2004年住宅施工总量首次超过10亿平方米,见图1所示。

  1999-2004年间,全国住宅市场销售面积始终保持高速增长,年均增长幅度达23.34%,而历年的销售面积增长率均高于当年住宅竣工面积增长率,住宅销售量与竣工量之间的缺口从1999年度的4315.65万平方米减少至2004年度的 857.31万平方米,住宅销供比不断接近1,市场表现出强大的吸收能力。2004年住宅销售量为33819.9万平方米。住宅销售额从1999年的 2143.82亿元增至2004年的8619.37亿元,销售额的增长速度虽然经历了先降后升过程,但是最缓慢的2002年也有23.13%的增幅。而且历年住宅销售额的增长速度均超过了当年住宅投资额的增长速度,销售额有超过投资额的态势。

  自1999年至2004年,全国商业地产开发投资额保持了以高增长率稳步上升的态势,平均年增长率约为30%。近年来,从总体上看,全国新开工面积和竣工面积的变化趋势趋于一致,呈现持续稳定的上涨态势,年平均增长率均达到20%以上,1999年新开工面积达到2134.65万平方米,2004年,新开工面积增加了5656万平方米,达到7790.8万平方米,竣工面积也较1999年增加了3000多万平方米,可以看出,潜在供给与有效供给均处于较高水平。销供比由1999年的0.51上升至2004年的0.63。进入2005年,1-10月份竣工面积和销售面积就已经超过了2000年全年的水平,销供比上升至0.73,随着中国加入WTO,开放银行、保险等领域,大大促进了商业楼面和写字楼市场,市场供需关系也逐年得到了改善。

  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房地产业将处于支柱产业的地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以及人们对居住水平的要求逐渐提高,住宅市场的需求将保持稳中有升的良好趋势。我国加入WTO后,开放了银行、保险等领域,也大大促进了商业楼面和写字楼市场的完善和发展,商业地产市场供需关系也逐渐趋于活跃。

  成本领先战略要求中小房地产开发企业必须拥有最低成本的产品。可以通过采用廉价劳动力及采用有效管理措施实现低成本战略,比如在土地取得时尽量采用联合开发的形式;项目实施过程中搞好成本管理费用的控制;相对减少为树立品牌而花费的巨额广告费用等。在当前房地产市场价格一路飙升的情况下,如果中小房地产开发企业能够推出保证产品质量前提下的低成本房地产,利润不减的同时其销售价格相对较低,其市场销售前景将会非常乐观,房地产企业将立于不败之地。例如,在一些大型房地产开发公司把开发目标瞄准高档商品房、写字楼、商场、娱乐性房地产时,中小房地产开发公司可以集中精力开发利润率相对较低的普通商品住宅、经济适用房等项目,通过价格领先策略挖掘出强大的顾客市场。

  比较优势理论是指在两国生产两种商品的情形下,其中一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均占有绝对优势,另一国在两种商品上均处于绝对劣势,则优势国可以专门生产优势较大的那种商品,劣势国可以专门生产劣势较小的那种商品,通过专业化分工和国际交换,双方仍能从中获益。比较优势理论也适用于企业,对于中小房地产开发企业,如果选择大而全的市场战略,必定顾此失彼,而如果选择某一细分目标市场,集中精力,从选址、设计、施工、销售最后到管理,全过程创造出独特的竞争优势,从而专门开发劣势相对较小的房地产产品,其市场占有率将有所提高。推行比较优势战略是中小房地产企业生存与发展的行之有效的竞争战略。

  我国很多房地产开发企业在经营中普遍存在贪大求全的思想,企业对自身的现实优势把握不清,市场目标不准,战略定位和市场定位也不明确,因而导致开发企业都要建立全方位的竞争战略,忽略了具有挖掘潜力的特殊战略选择,盲目跟进开发,最终造成亏损。因此,每一个房地产开发公司都应在正确市场定位的基础上确定适合自身的发展战略。上述竞争战略是当前形势下大多数中小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明智选择,但不是笼而统之,一刀切。对于优势明显、实力较强的中小房地产开发企业,应该在逐渐宽松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创造出地区甚至区域的品牌产品。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房产论文参考探讨当下房地产经济的现状及改革措施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fangdichan/19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