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经贸摩擦新环境下发展新兴产业的难点与建议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国际贸易发布时间:2021-12-22浏览:

  摘要:鉴于美国政府于几年前开展的“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的行为,导致中美关系加剧恶化,不仅影响了两国之间的传统贸易,也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产生了重大作用。本文通过研究中美关系环境的情况分析中国新兴产业发展的变化,并在关注新兴产业发展的痛点同时,着重探讨一下新兴产业发展的路径变革。

  关键词:中美经贸摩擦;新兴产业

  中美关系是中国外部环境发展以及全球经济发展的关键变量,中美经贸关系是双方关系的重中之重。然而自2018年3月美国发布301调查报告以来,美国提出对中国进口的600亿美元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并将部分国内核心技术企业列入实体清单,中国也在此背景下制定贸易反制措施。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由此引发的连锁反应也影响了中美经贸领域。随着美国不断实施对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精准限制举措,中美经贸摩擦成为影响全球新兴产业转移格局的重要因素,在此条件下,分析新兴产业这一具备原生动力的新经济增长点对国内经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一、中美贸易摩擦新环境下新兴产业发展呈现的特点

  全球新兴产业是各界长期关注的热点问题,中美两大经济体在科技、经济领域长期博弈也在新兴产业转移过程中有所体现,而科技作为驱动经济社会增长的第一动力,也就此成为中美经贸摩擦最为关注的焦点。以科技为原动力的新兴产业在中美贸易摩擦新环境下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一)新兴产业上下游协同呈现从局部转移到整体转移的趋势

  从美国管制清单企业名单看,列入管制清单的中国企业主要为科技创新能力强的高科技企业,包括华为、海康威视、科大讯飞等具备行业领军属性的龙头企业或者上市公司,这些企业在全球行业市场均占有较大份额。而随着以美国为首的保护主义抬头,与经济全球化这一基本共识相违背。为了更好地规避国家间经贸摩擦的影响,现阶段的跨国企业转移越来越重视发挥其整体优势,产业转移从传统的生产环节的转移转变为生产、流通、服务整个生产过程的转移。另外,跨国公司为了提升企业资源配置效率,主动带动和引导其上下游配套供货商共同转移到产业承接地,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二)新兴产业的研发工作由全球协同转为自主发展

  产业转移面临知识产权等国际国内的规则制约。根据历史经验,发达国家依靠经济先发优势,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占有主导地位,也掌握国际贸易规则制定的主导权。尤其是中美贸易摩擦开始,维护国家安全也成为了在法律制度之外另一封锁技术的理由。这些“隐形的屏障”一定程度限制了高新技术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产业转移进程,尤其是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随着近些年的高速发展,产业结构也面临着变革与调整,对新兴技术的需求也迫在眉睫。为应对中美技术脱钩的短期困境以及培育抵抗技术不足的长期风险,发展自主创新技术成为必然的选择之路。

  二、中美贸易摩擦新环境下新兴产业转移面临的问题

  中美经贸摩擦对新兴产业转移影响具有持续性和严峻性。中美贸易摩擦不可回避的原因之一是随着中国经济实力不断增长,中美两国经济处于失衡的态势,而中长期随着中美经济实力的此消彼长和经贸竞争性的增强,中美双方在科技经济领域展开竞争将是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的新常态,这对中美间新兴产业技术转移是长期性的挑战。

  同时,另一不可回避的客观条件是中国科技水平,尤其是底层的、基础的科研水平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还很显著,如何在现阶段解决这一难题不仅会对应对中美技术脱钩这一严峻态势起到关键作用,也会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产生长远影响。

  三、针对中美贸易摩擦现状下发展新兴产业的相关建议

  面对中美贸易摩擦现状这一客观条件,在发展我国新兴产业应注重技术研发与配套基础相结合的策略,具体如下:

  (一)发展新兴产业发展所必须需的基础设施,建设“软”“硬”双轮驱动业态

  回顾历史,在二战后经济腾飞的德国、日本、韩国等经验与教训中,可以发现,国内基础设施是约束产业转移的重要条件。例如20世纪中叶的联邦德国拥有较高素质的劳动力、厚实的工业体系,而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的工业化进程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工业基础,美国将产品和部分产业以及投资转移至德日使得两大国家如雨后春笋般顺利发展自身工业,并快速进入发达国家序列。与此类似,随着美国对日本的半导体及信息技术产业进行限制,韩国政府也在投入大量资金用于铁路、公路电力和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并开始重视教育投资和研究开发,专门成立了经济企划院,负责经济发展计划和政策制定,从宏观上为产业承接和发展指明方向,同时,不断调整和完善外资政策,制定出台《外资引进促进法》《外资引进法》,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提供了政策支持。

  回到我国,在新兴产业领域,我国拥有全球顶尖的互联网企业、大数据资源以及消费习惯,但在工业等制造领域的数字化进展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早期,应加紧“软”“硬”两方面的基础设施工作。

  “软”方面,应投入建设懂国际规则、懂地缘政治的高精尖人群,通过顶层设计与政策制定努力推进新兴产业落地,避免好的政策停留在“空中楼阁”阶段。“硬”方面,应加强新兴科技产业的协同作用,尤其是大型央企、上市公司,应当抱有开放的心态,在制定行业标准、赋能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方面做出表率,而不拘泥于短期的财务指标。

  (二)把握关键核心技术并加强技术攻关能力,注重成果转化效率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发达国家在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显著的成果,其原因之一在于高校、政府与产业之间的沟通成本、协同效率都具备领先水平,尤其是尖端技术的应用方面,从原始创新到成果孵化,由产品推广到资本运作,可以说有完整一套的成熟模式。

  我国目前急需打通高校与产业的“隔离墙”,鼓励高校走出象牙塔,培养懂科研和产业的“翻译”人才,鼓励国有投资平台和产业投資方联合成立专业化的新兴产业领域投资机构。基于北京高校云集,科研技术水平高的特点,对于高校孵化的技术转化为产品、产品转化为商品的动力强劲,但由于其转化过程有着周期长、风险高的特点,普通投资机构参与意愿不强,银行等金融机构也无法在合规范围内给予足够的资金支持。因此,为加强风险控制,合理提供资金支持,可建立“高校-政府-产业投资方”的合作机制,高校提供原始技术孵化项目,政府平台提供政策优惠服务,产业投资方提供商业化协同助力,加速项目孵化速度,具体可通过联合成立基金管理公司,发起设立专项基金等形式,对拟孵化项目进行投资。

  四、小结

  新兴产业的发展要以自我造血为主,这需要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在提升科学精神、树立自主创新信心等方面需要加强基础教育,这样才能更好加强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建立完善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财政投入增长机制。而在发展新兴产业的过程中,要引导有条件的地方、高校、企业加大对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投入,并且要基于长短结合、可持续的视角完善发展新兴产业的路径。中美贸易摩擦既是一次挑战,同时也是对国内新兴产业发展的一次提醒,要从容应对,有的放矢,更要高瞻远瞩,未雨绸缪。

  参考文献

  [1] 1.史长宽,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及对策,中国流通经济,2019.6

  [2] 黄纯辉,战略性新兴产业应对中美贸易“摩擦”的策略分析,对外经贸实务,2018.10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中美经贸摩擦新环境下发展新兴产业的难点与建议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guojimaoyi/60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