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视域下自然再生产和社会再生产关系探究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环境科学发布时间:2018-12-27浏览:

  [摘要]随着新时代社会方面矛盾的转化,生態文明建设也开启了新篇章。生态文明建设已经超越了简单环境保护的初级阶段,正在经历一场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社会文化的系统性变革。在变革中寻其根本,明其精要,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把握好方向,掌握好方法。在众多理论中,马克思全面生产理论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科学合理的自然再生产和社会再生产构成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总结研究马克思全面生产理论中的生态思想,厘清自然再生产和社会再生产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拓宽思路、转变观念,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好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马克思;全面生产;自然再生产;社会再生产;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工程师论文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对良好生态的渴望日益增强,促进了马克思生态思想和全面生产理论的研究不断深化,但有关全面生产对生态建设影响的研究还比较少。以往单向度研究马克思生态思想或全面生产理论的比较多,而忽略了生态文明思想下再生产和生态建设的普遍的内在联系。生态建设实际上是局部自然再生产的过程,也是人为自然再生产恢复到自为自然再生产的过程。生态建设中的自然再生产与社会再生产密不可分,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社会再生产能力的不断提升,生态建设受社会再生产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社会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的关系和谐与否,决定着生态建设的成败,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两者之间的关系做进一步研究,以便更好地进行生态建设,早日实现“美丽中国”的建设目标。

  一、马克思“人的生产是全面的”思想中的生态建设理念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人的生产是全面的”重要思想,他指出:“诚然,动物也生产,它为自己营造巢穴或住所,如蜜蜂、海狸、蚂蚁等。但是,动物只生产它自己或它的幼仔所直接需要的东西;动物的生产是片面的,而人的生产是全面的;动物只是在直接的肉体需要的支配下生产,而人甚至不受肉体需要的影响也进行生产,并且只有不受这种需要的影响才进行真正的生产;动物只生产自身,而人再生产整个自然界。”[1](p.46)这段论述表面上是比较人与动物在生产方面类特性的区别,而实质上论述的是人的生产动因和生产能力,也是生态建设思想的源泉和根本。

  在生产动因上,动物的生产单纯受肉体的生存和繁衍后代需要支配,动物的生产是被动的、盲目的,而人的生产有时受肉体的直接需要支配,有时在非肉体直接需要的情况下也进行生产,人的生产是主动的有目的的。受需要的支配,动物只生产它自己生存和繁衍后代需要的东西,而人不仅可以生产满足自身自然生理需求和繁衍后代直接需要的东西,如服装、食品、房屋,还可以生产满足直接需要之外的东西,包括为获得直接需要而必须生产间接需求的东西,如工具、机械设备,也包括生产满足精神需求的东西,如艺术品、装饰品等。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阐明需求是社会生产的根本动因,没有需求的生产就失去了根基,失去了动力,最终走向衰退和消亡。

  由于人既是自然存在物也是社会存在物,需要是多方面的,包括自然需要、社会需要和精神需要,“人以其需要的无限性和广泛性区别于其他一切动物”[1](p.76)。因而人为了满足无限而广泛的需求,进行丰富而全面的生产。生态建设是一种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生产,也是自然界的再生产(简称自然再生产),这一生产既是人的直接需求,也是间接需求。良好的生态建设提供的清洁的水、清新的空气,满足的是人身体的直接需要;青山绿水、百鸟啼鸣,秀美的自然画卷洗涤人们的心灵,满足的是人对美好的精神需求。人对美好生态的需求,为生态建设暨人为自然再生产提供了无尽的动力。

  在生产能力上,动物只能生产自身,生产能力简单单一,而人的生产能力极强,不仅生产自身,还生产自身以外的任何东西,包括自然界。动物是被动的适应自然,靠自身的生产影响自然,而人是主动支配自然、改造自然、生产自然。正如恩格斯所说:“动物仅仅利用外部自然界,简单地通过自身的存在在自然界中引起变化;而人则通过他所做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人再生产整个自然界不只说明人有再生产自然界的能力,也说明自然界可以人为再生产,那么自然局部或部分的人为再生产正是生态建设的主要内容。马克思说:“自然界是个有缺陷的存在物,不仅对我说来而且在我看来是有缺陷的存在物,即就其本身说来是有缺陷的存在物。”自然的缺陷有其自身存在的,也有后天人为破坏的,这些缺陷都是局部或部分的,我们可以通过人为控制和再生产的方式进行修正和弥补,这就是我们要做的生态重塑和生态建设。人的强大生产能力,为生态建设暨人为自然再生产提供了无限的可能。

  马克思提出自然可以生产,人能生产自然,但是,建设良好的自然生态,仅靠人为生产是无法实现的,重点是要扩大自然自为再生产的能力,恢复自然自身的再生产,同时要减少社会再生产对其的影响和干扰。习近平同志提出:“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4](p.209)。这一思想和理念的根本出发点就是减少对自然生态的影响和干扰,恢复自然自身再生产的能力。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进行全面系统的论述,提出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人类自身生产、社会关系生产、精神生产等四种社会生产。但在现阶段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有关系,并直接作用于生态建设的是物质资料再生产、人口再生产和精神再生产。社会再生产的这三个部分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同时每个部分又与生态建设紧密关联,直接影响着生态建设的效果。生态建设既包含自然再生产成分,也包含社会再生产成分,生态建设的好坏受自然再生产的制约,也受社会再生产的影响,自然再生产和社会再生产共同决定着生态建设的过程和结果,影响着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

  推荐阅读:《林业与生态》(原:湖南林业)(月刊)创刊于1953年,由湖南省林业科技推广总站主办。《林业与生态》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湖南省农村优秀出版物、多次获得全国“梁希林业图书期刊奖”、湖南“双十佳”期刊。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生态文明视域下自然再生产和社会再生产关系探究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huanjingkexue/46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