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馆应急科普服务初探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环境科学发布时间:2021-07-05浏览:

  [摘要]该文阐明了科技馆应急科普的定义,从技术层面和基础层面分析了科技馆开展应急科普服务的可行性,从事前预防、事先应对、事中处置、事后处理等4个阶段,提出了科技馆应急科普服务的实现路径,并结合科技馆业务实际,提出了加强应急科普过程中的信息交互行为、合作交互等建议。

  [关键词]科技馆应急科普服务社会公共突发事件

生态环境论文

  应急科普是一种非常态化环境下的科学知识普及,通常指的是应对社会公共突发事件过程中所需要的科学普及教育活动[1]。2006年以来,全国人大先后颁布并实施《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指出,“相关机构要加强宣教工作,提升民众应对各种社会突发事件的能力素质”。科技馆作为科学普及的重要机构,在社会公共突发事件过程中须履行其相应的应急科普服务职责。

  一、科技馆开展应急科普服务的可行性分析

  應急科普服务面向社会公共突发事件展开,从事件性质而言,社会公共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破坏性、危害性和扩散性等特点,这些特性决定了该类事件的发生无法预知,也缺乏科学认知。就科技馆而言,作为以科普教育为主要职能的公益性社会科学技术普及教育机构,具有信息的权威性、来源的可靠性、受众的普及性等优势,可以在一定的社会层面形成层级传导的舆论效应,有效解决突发事件的“科学认知”难题。

  (一)科技馆可以为社会公共突发事件应对提供可靠的信息渠道

  社会公共突发事件的主要特征是突发性,这种时间上的难以预知和内容上的无法预测决定了公众和应急机构无法在短时间内找到可靠、科学的信息渠道,反应时间不足也是应对突发事件初期面临的最大难点和痛点。科技馆作为拥有众多受众的公益性主体单位,能够满足社会大范围的群体性科学普及需求。2018年第10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数据显示,国内民众一年内参观科技馆等科技类场所的人数占总人口数的319%,比美国同期覆盖率高59%[2];2020年中国科普研究所调查数据也显示,国内民众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已占总人口的1056%[3],以上数据证实了科技馆在群体性科普活动中所具有的广泛影响力,也从侧面反映了公众对科技馆科学常识普及教育工作的信任和认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公众对科技馆颇为关注。以中国科技馆为例,截至2020年2月28日,中国科技馆疫情相关的科普资源浏览总量高达5亿次,部分视频资源当日访问人次突破2千万[4]。福建省科技馆每年平均来馆参观和参加科普活动的人数达近百万人次,福建省科技馆微信公众号粉丝量近13万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福建省科技馆将大量活动转至线上开展,如科普微讲坛、科学实验挑战赛、空中课堂、跟我做实验等都大受公众的欢迎,社会反响热烈。可见,公众愿意从科技馆获取相关的科普知识,科技馆也应当充分发挥应急科普的资源优势来提升影响力,为国家、社会、公众提供科普服务。XUEHUI学会2021年第4期2021年第4期科技馆应急科普服务初探XUEHUI

  (二)科技馆可以为社会公共突发事件提供可靠的信息资源

  科技馆在信息资源的准确度上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可靠性,公众对其信任度较高。科技馆作为传播前沿科技、普及科学知识的阵地,其中一个重要的职能就是收集完善国内外各个科学领域的前沿知识和研究成果,其中不乏应对突发事件的知识及相关的措施办法,日常的信息积累保障科技馆有能力在突发事件发生初期高效、准确地应对。科技馆信息来源的权威性强、覆盖率高,可以对社会公众进行多方位、多层次的有效引导,为国家后续应急处置提供有利环境。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互联网谣传用醋熏、板蓝根等多种民间土方可以预防、根治疫情,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哄抢。中国科技馆及时筛选自身科普资源储备,结合国家卫健委防抗疫情需要,先后推出了预防新冠肺炎疫情的科普读本、科普动画和各类音视频等应急服务,形成了集多种形式、类型的媒介矩阵,发挥了科普舆论阵地的宣教优势[4]。福建省科技馆第一时间跟踪新冠肺炎疫情最新动态,围绕疫情防控开展科学解读和舆论引导,以人民群众切实关心的科普需求为出发点,通过福建数字科技馆、福建省科技馆官网、福建科技馆微信公众号、科普大屏等平台,向广大市民传播正确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识,充分发挥了省级科技馆的带头示范作用,切实做到疫情不解除、科普不掉线,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科普支撑。

  科技馆开展应急科普服务的信息渠道、信息资源“双可靠”,从技术层面上证实了科技馆开展应急科普服务的可行性。当然,从理论到实践,拥有良好的受众基础是科技馆开展服务的前提要求和必备条件。从2019年科技馆行业数据统计来看,2019年中国科技馆数量达978个,参观人次达7479万人次,同比增长73%,特别是面对青少年的科普展教活动5680项,同比增长163%,普及速度增长相对较快[5]。另外,《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21-2025-2035年)》编制工作顾问组第一次会议指出,“未来15年是中国发展的关键期,科普工作要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因此,科技馆在未来的科普前景中潜力巨大,科普受众也必将进一步得到质的提升。据此,科技馆开展应急科普服务,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实践中,都是可行的。

  二、科技馆开展应急科普服务的路径设计

  参照用户行为路径模式分析,科技馆开展应急科普服务活动可分为4个阶段。从整体环境来看,应急科普服务的需求背景是应急事件的突发环境,设计的初始即为事前预防,触发是事先应对,结束应为事后处理,中间过程是事中处置。

  (一)事前预防阶段

  科技馆开展社会公共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工作,指的是尽可能做好事前的应对准备,确保“有备无患”。重点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建好科普应急人才队伍。科技馆的事业单位性质决定了它不可能有太多的人员编制,仅从这一点而言,做好应急科普服务工作,就必须事先建好相应的各个领域人才队伍,重点加强科学共同体建设,从中遴选志愿参加应急服务的科学家人才队伍,分领域、分方向建设相应的专家应急库,确保能快速反应。二是健全科普应急服务机制。好的服务必须要有好的机制,从构建科普应急服务制度体系着手,包括职能分工、科普保障、人员保障、财务保障等各个方面。

  推荐阅读:生态城市建设相关的文献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科技馆应急科普服务初探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huanjingkexue/58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