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加强环境监测建设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环境科学发布时间:2013-01-25浏览:

  摘 要:本文作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介绍了了加强环境监测建设的方法和措施,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 加强,环境监测,建设

  从环境监测的法律法规的健全、监测装备和技术体系的更新换代、预警体系的建设、人才队伍的培养、科研和专业技术服务等方面,探讨了环境监测新模式。

  1.加强环境监测法规制度的实施力度

  由于环境监测立法上仍有空白,在某些领域存在无法可依的尴尬局面。必须依据国家相关的标准规范以及法律法规,同时加速《环境监测管理条例》出台等各项工作、做好条例配套规章管理制度的拟定工作,从而促使使环境监测管理工作真正的有法可依。

  2.建立和完善环境监测技术体系

  2.1 加大财政投入,持续推动基础建设

  确保监测站的办公用房、人员编制、仪器装备等要满足当地环保工作的需求,为环境监测快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将提升监测能力列为对地方政府年度考核的目标,并且对于基层的环境监测部门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同时逐步促进融资渠道的多元化,针对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按照各级监测站的工作要求购置办公用品、先进的自动监测技术装备等。借助以上措施可以逐步的弥补由于经济发展不均衡所导致的地区差距,从而有效地促进 区域监 测 能力的均衡发展。

  2.2 建立环境监测专用设备准入制度

  逐步淘汰落后技术设备,达到推进技术体系和监测装备的现代化目的。此外还要做好仪器设备选型,加强对环境监测仪器的研究、制定科学的装备配置计划,加快监测仪器的国产化、选择适合实际工作的仪器装备,以促进环境监测能力的提升。

  2.3 提高环境监测技术

  树立监测数据准确度高、代表性强的目标,打造出技术可靠、方法科学的环境监测技术手段。监测技术路线的先进性决定了监测技术和仪器设备的先进性,为此应在现有装备的基础上逐步地向国际标准靠近,并且不断地扩充、修订、完善监测分析方法标准体系,尤其是农作物、土壤、生物等要素的监测分析方法以及应急监测等急需的分析和实验室深度分析方法标准,从而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监测技术路线。

  2.4 加强自动化监测设备的维护及运行管理

  通过加强系统日常维护检查和校准核对,保证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准确有效,确保监测数据准确可靠。另外,要及时总结经验,加强交流。

  3.完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

  加快推进建设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不仅是加快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战略性的任务,同时也是实现基础性转变的重要任务,更是环境保护工作的立足之本、环境执法的依据。通过建设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系统,可以实现全面反映环境质量趋势与状况,预警各类环境突发事件,同时为切实改善突发环境事件的处置能力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3.1 树立环境监测目标。通过设置科学的环境监测体系、明确环境监测的法律地位、依法开展环境监测的目标,逐步的构建科学高效、完整和谐的环境监测行政管理体系和法规政策。

  3.2 为了构造传输及时、简便实用的环境监测信息体系,以环境监测及时传输以及数据的安全可靠目标。监测站可以通过配备专用微机,做好计算机专业知识的普及、开发及利用现有的技术资源等手段,逐步的实现以计算机为主体,构建功能完善的环境监测数据库。从而可以实现相关功能的自动化,例如数据的查询、输入、自动归档、统计分析及档案管理等,从而使环境监测工作朝着高科技、高效率方向发展。

  3.3 逐步提升应急监测的预警能力。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先进性主要体现在反映的灵敏性以及运转的高效性两个方面。在重点区域、敏感区域应加快购置应急监测车,配置应急监测分析仪器,加强应急处置能力技术储备,提高应急预警能力。

  3.4 完善监测网络和信息报告制度。通过梳理运行机制,构建运转高效、功能完备的污染源监测网、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预警监测网环境质量监测网等,从而建立快速高效的环境监测信息报告与以及布制度。

  3.5 加大区域间的交流,努力建设“相互援助、快速联动”的应急网络,切实的保障环境安全。

  4.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

  4.1 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渗透于环境监测工作整个过程。环境监测站不仅承担着重要的环境质量例行监测任务,同时也承担环境管理服务的污染源监督性监测的任务。但是在某些地方,环境监测数据质量还得不到有效保障; 在环境监测工作中,一味的将重点放在实验室样品分析、数据的填报及汇总,而在样品采集、保存运输、信息传输等过程中却存在着一系列的漏洞,直接影响了环境监测数据的可靠性。所以,要达到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就必须重视监测的质量,可以通过狠抓质量、保证体系的落实,加强监测的质量管理的手段确保环境监测质量。从而实现将工作职责落实到个人,严格遵照质量保证体系的规定要求和管理制度开展工作,确保监测数据真实、准确、可靠。另外通过定任务、定岗、定职责的方案,在环境监测工作的各个环节,包括监测方案制定、样品采集,到监测报告编写都必须严格的按照相关的质量体系文件规定执行。

  4.2 逐步建立健全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实现管理体系高效运行的目的。科学完整的管理体系作为监测质量的保证,可以通过技术文件的形式,不管是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还是质量记录作业指导书等,都可以实现对于对各个监测环节、工作部门职责和行为进行规范,同时也可以对实验的环境、条件进行监测,促使管理者严格要求自身行为,保证每个工作岗位进行的规范。监测的质量管理,其实就是监测质量体系的建立、不断改进及严格施行,要求每一个监理站要逐步的建立与本单位要求相符合的质量管理体系。

  4.3 不断提升综合分析能力及水平,创新监测综合评价体系。环境监测水平的高低以及环境管理服务质量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综合分析能力的强弱。污染源监测的结果以及环境质量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方式体现,所呈现的各种趋势、结论、因果都是在大量数据的基础上科学分析的结果。为此,只有高质量的综合分析报告才能着实地为环境管理决策服务。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进行信息的收集、调查,并建立数据库,为综合分析打下坚实的基础。

  5.加快监测队伍素质建设以及监测人才的培养

  高素质的监测队伍不仅是保证监测质量体系有效施行的条件,同时也是保质保量地完成监测任务的重要条件。因此,要通过以上两个重要途径,不断的培养人才、提高监测队伍素质,从而从根本上加强监测能力。

  强化思想教育工作,培养政治素质。监测人员只有具备了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以及勤恳、认真务实、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才能从源头保证监测质量的提升。建立和完善培训体系,加强技术培训和学术交流,提高监测人员的业务素。随着科技的发展,监测人员必须加强学习,加速知识更新,因此,应将培训、进修作为基础工作来抓。运用各种激励机制,用事业和待遇留住人才,调动监测机构和人员的积极性。完善聘任制度,加强队伍管理。

  6.开展环境监测科研和专业技术服务

  近年来环境管理方面的问题日益深化,必须通过创新思路以及提升管理等手段,逐步的实现对业务体系的优化,技术难题的解决,服务效能的提升。各级监测部门不仅要确保完成监测任务,还应重视基础科研工作,积极挖掘内部潜力,同时充分利用有限的仪器设备、技术力量,集中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即使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也要从开展环境影响本底调查、评价监测等工作入手,以便促进思路开阔、队伍素质的锻炼以及环境监测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最终逐步建立起具有科学性、规范性、针对性的环境监测技术体系。

  7.结束语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基础,为环境决策、环境执法、污染防治提供技术支持、技术监督和技术服务。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环境监测显示出前所未有的应用前景,同时在相关的行业中也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例如污染源的排查、污染减排、水专项环保工作、宏观战略研究等工作。但当前的环境监测工作还面临着诸多的问题与困难,例如监测水平滞后以及检测的能力有限等问题,严重地制约了我国环保事业的快速发展。为此需要不断加强环境的监测工作,将强化环境监测工作落实到实处,从而逐步地推进环境监测由旧模式向新模式的转变。

  参考文献:

  [1] 朱 余,陈 曦. 关于环境监测现代化问题的思考[J].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9(3).

  [2]林淑珠.加强基层监测站的管理工作[J].福建分析测试,2010(2).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浅谈如何加强环境监测建设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huanjingkexue/6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