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混凝土裂缝控制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建筑工程发布时间:2013-03-19浏览:

  【摘要】:混凝土裂缝问题是一个普遍存在但是却又难于解决的工程技术问题。本文将从设计、材料、配合比、施工现场养护等几个方面对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并且在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混凝土材料的选择、配合比的优化与施工现场的养护等一些方面提出控制混凝土裂缝措施。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问题,施工控制

  一、概述

  混凝土结构工程裂缝问题,是一个被工程施工人员普通关注的问题。而且有的裂缝如果继续扩展还可能危及建筑结构的安全。很多案例表明:结构的破坏一般是从裂缝开始的。有的裂缝是荷载产生的裂缝,而有些裂缝则是工程疏漏造成的,例如钢筋的锈蚀,保护层的剥落,降低混凝土的强度,这些原因不但影响房屋的正常使用,而且严重的损害了工程耐久性,缩短了房屋建筑工程使用寿命。还有在耦合作用下产生的裂缝以及碱骨料反应膨胀应力引起下产生的裂缝。结构裂缝不但影响建筑美观,还为房屋的装饰装修造成困难。

  二、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

  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很多,有些是设计方面的原因,但更多的原因是在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因素组合下产生的,想要从根本上解决混凝土裂缝问题,需要从混凝土裂缝的形成原因下手。裂缝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五个方面:

  (1)设计原因

  在设计结构中断面突变的应力集中产生的构件裂缝;对构件设计中施加预应力计算设计不当,造成构件的裂缝(如偏心、应力过大等);设计失误造成的构造钢筋配置过少或者过粗等引起的构件裂缝;设计中没有充分考虑到混凝土构件的收缩变形而设计变形缝;采用的混凝土等级过高,是混凝土构件用灰量过大,对构件的收缩不利。

  (2)材料原因

  粗细集料中的含泥量过大,造成的混凝土收缩增大。集料颗粒的级配不正确,造成混凝土收缩的增大,导致裂缝的产生;骨料粒径过细、针片含量过高,致使混凝土的单方用灰量、用水量增多,而造成收缩量增大;水泥种类选取的原因,矿渣硅酸盐水泥的收缩比普通硅酸盐水泥的大;水泥等级与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原因:水泥的等级越高、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越高,混凝土脆性就越大、越容易造成开裂。

  (3)混凝土配合比的原因

  施工浇筑水泥用量越大、用水量越高,造成的水泥浆体积就越大、坍落度就越大,收缩也就越大;配合比中的砂率、水灰比选择不恰当造成混凝土和易性有偏差,致使混凝土离析、泌水不良,增加了构件收缩值;配合比中混凝土膨胀剂的掺量不恰当。

  (4)施工和现场养护的原因

  现场施工浇捣混凝土时,振捣或插入不当,而影响到混凝土的密实性及均匀性,致使裂缝的产生;混凝土拌和不均匀,搅拌的时间不足或者过长,拌和后到浇筑时间搁置的时间过长,都容易产生裂缝;为了快速连续施工而造成的连续浇筑时间过长,两次浇筑的接茬处理不恰当,混凝土构建很容易产生裂缝;浇注混凝土后,在养护过程中,风速过大与烈日暴晒,造成混凝土收缩增大;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浇注时,现场养护过程中混凝土降温以及保温工作做的不到位,造成混凝土构建的内外温差过大,致使混凝土构建产生温度裂缝。

  (5)环境因素

  构筑物基础的地基不均匀而产生的沉降裂缝;建筑物周围环境的影响,酸、盐、碱等腐蚀性物质对构筑物的侵蚀,导致的裂缝;建筑物受季节变化的温度、湿度差异过大而引起的裂缝。

  以上这些因素所造成混凝土较大的收缩,致使混凝土构建微小裂缝迅速的扩展变大,形成影响建筑物使用的大裂缝。

  三、混凝土裂缝的控制

  (1)设计方面

  在建筑构建的设计中应该处理好构件在约束状态下的结构和完全处于自由变形的无约束状态下结构的关系,使其有足够的变形余地。设计人员应灵活地运用约束状态的结构和自主变形状态的关系的设计原则,进行选择结构方案与使用材料;尽可能的避免结构断面的突变带来的集中应力,例如因结构或者造型等方面的原因而充分的考虑采用加强措施;运用补偿收缩的混凝土技术, 在比较常见的一些混凝土裂缝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混凝土收缩造成的。想要解决由于混凝土收缩而产生的裂缝,我们可以选用在混凝土中掺加膨胀剂来补偿混凝土的收缩的方法,而事实的实践证明,其效果是很好的;重视构筑物中的构造钢筋,在进行结构设计时,设计人员应当重视构筑物中各构造钢筋的配置,特别是楼面、墙板等薄壁构件更加应该注意构造钢筋的直径、规格和数量的选择。

  (2)材料的选择

  根据构件结构的要求选择适合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和水泥的品种、等级;制混凝土时选用级配优良的砂与石原材料,砂和原石材料的含泥量也要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采用掺合料及混凝土外加剂,掺合料和外加剂可以明显地起到降低水泥用量、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改善混凝土性能作用。

  (3)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配合比应该严格根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的规定、要求的强度等级、抗渗等级以及耐久性等进行设计;在能够满足施工要求的条件下,要尽可能的采用较小的混凝土坍落度;基础、楼板、梁、屋面的混凝土坍落度应当小于120mm,墙、柱的混凝土坍落度应当小于150mm;混凝土的用水量不应大于170kg/m3;在满足工作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宜采用较小的砂率。

  (4)施工和养护方面

  应当优先采用预拌的混凝土,其质量要求应符合《预拌混凝土》GB/T14902的规定,而且施工者要在事先制定关于混凝土制备的技术操作规程以及质量控制措施;混凝土运至浇捣地点时的坍落要符合要求,严禁往运输到浇筑地点的混凝土中随意加水;在楼板、墙、梁、柱浇筑时,应该先浇筑墙、柱,等待混凝土沉实后,再进行梁和楼板的浇筑。在浇筑楼板和梁时,先浇筑梁,再筑楼板;当构件浇筑时,要防止模板、钢筋及定位筋等的变形和移动;大体积混凝土构件,应该控制浇筑后的混凝土内部温度以及内部与表面的温差、混凝土表面与周围环境的温差,内部最高温度不应高于70℃,内外温差不应超过25℃,混凝土表面与环境差不宜超过15℃;现场养护是防止混凝土构件产生裂缝的重要措施之一,所以必须制定养护方案,并且派专人进行养护的工作。混凝土构件在浇注完毕后,必须进行保温、保湿养护。对于一般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d,对掺用缓凝添加剂或者抗渗要求的混凝土,时间一般不得少于14d。

  (5)环境方面

  密切注意施工季节、气候的变化以及环境的温、湿度的变化对混凝土收缩变形的影响,严格控制浇筑现场的坍落度、大风等不利的环境影响。

  四、总结

  混凝土裂缝现象是混凝土结构构件中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它的发生的原因非常复杂并且是不可避免的,裂缝不但会降低建筑构件抗渗、安全等能力,而且会加速构件内部钢筋的锈蚀以及建筑物结构构件的混凝土的碳化,影响建筑物正常使用,因此混凝土裂缝问题的控制重点在于“防”,应当科学的控制裂缝标准,对混凝土裂缝进行认真的研究、采用合理的措施进行处理,以确保建筑物与构件能正常耐久的使用,但是各种各样的原因仍会有一些的混凝土裂缝产生,所以当裂缝发生后,我们必须先检查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裂缝产生的类型,才能准确的选择处理措施,同时我们还要合理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原材料的选用、加强施工现场的监控、严格遵守施工规范,才有最大程度上减少混凝土结构裂缝的产生,并且把裂缝控制在设计范围之内,尽可能的减少裂缝对建筑结构造成的危害。

  【参考文献】:

  [1]徐荣年,徐欣磊. 《工程结构裂缝控制》——“王铁梦法”应用事例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何星华,高小旺. 《建筑工程裂缝防治指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韩素芳,耿维恕. 《钢筋混泥土结构裂缝控制指南》[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2.

  [4]过镇海,时旭东. 《钢筋混凝土原理和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5.

  [5]郭仕万,肖欣,赵和平. 《混凝土施工中的裂缝控制》[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11.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浅谈混凝土裂缝控制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jianzhugongcheng/6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