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视野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路径探究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教育技术发布时间:2021-12-14浏览:

  摘 要:跨文化交际是一门新型学科,在我国主要运用于外语教学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学界对语言和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即语言和文化相互依存。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通过熟练使用語言,了解其承载的文化思想、价值观等。由此可知,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除了令学习者具备语言技能,更应该反映跨文化交流技能的发展,以便不同文化背景的民众能够平等交流和互动。显而易见,从跨文化交际视角对大学英语教学进行改革已经不仅仅是我国外语教育所必需的,更是世界范围内历史发展的应然需求。大学英语教学应以培养跨文化交际创新性人才为核心目标进行改革。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大学英语 教学改革 化输入与输出

  经济全球化推动多元文化融合,凸显出跨文化交际的时代特征和重要性。通过大学英语教育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国际合作、国家发展和外语教学的共同需求。加之文化共生、人文素养和英语学科本身的特殊性等因素,又决定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以跨文化交际为大背景,透析现阶段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包括教学主体跨文化意识不足、文化失语现象由来已久、文化实践机会缺乏、教学考核标准单一等。教师应寻找突破口,采取多渠道共同推进教学理念深入、在教学内容中增加多重文化成分、创造跨文化实践机会等策略,促推大学英语教学的实质性变革。

  一、跨文化交际视野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然性

  1.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共存共荣的客观要求

  21世纪,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等现象并存于世,具有不同特性的区域文化以及民族文化共同构成文化多元世界,更加强调跨文化。国际政治互相包容、经济互惠互利、文化求同存异的发展趋势,拓展了文化的生存和自然维度,指出了文化的动态发展本性。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生生”“共生”理念与西方文化的“互学互鉴”相融合,揭示了全球化背景下包括人工智能、万物互联等文化形态应以相互尊重为前提,在与其他文化的交流和对话过程中吸收其有益之处,为不同文化取长补短提供动力,推动人类文明和文化包容发展。英语和汉语从属于不同的语系和文化系统,但是其边界相互交错,创生出新的文化思想,印证了跨文化交流的巨大意义和生命力。这种跨文化以多元文化为基础,无须改变文化母体,以开放式、互动式的交流,为各种优秀文化中再增添一种新的文化,塑造文化共荣共存的繁华局面,自然对英语跨文化教学改革提出新的要求。

  2.“人文素养”教育战略的具体要求

  信息时代需要人才具有跨学科、跨专业、跨文化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思维模式,以助力个体实现自我价值。人文素养恰恰是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部分,而英语本身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其教学过程可以被看作是人文素养累积的过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需要将人文素养培养贯穿始终。人文素养的教育战略地位被确立和肯定。而现阶段大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制约了科技进步和跨国经济发展,亟须人文素养提升学生对自身和社会的认知,加之科教文卫的国际化要求人才学会运用跨文化的视角和思维思考并解决问题,也需要人文素养帮助学生理解个体与事物之间的复杂联系。人文素养教育战略要求培养个体的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以及跨学科、跨文化思维,大学英语立足跨文化视角进行改革就是这一战略的具体体现。

  二、跨文化交际视野下大学英语教学困境

  1.教学主体跨文化意识和能力薄弱,影响教学文化导入

  大学英语教学主体主要是教师和学生,其跨文化意识和能力薄弱,主要原因在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较大,历经数十年改革,英语教学依然是以语言知识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从教师角度而言,大多数英语教师学科知识单一,且未能及时储备相应的跨文化理论知识,缺乏系统性的文化知识,在教学实操过程中机械性地教授学生语言知识,导致学生英语语言和跨文化知识无从拓展,英语学习停留在纸上谈兵的低级阶段。从学生角度而言,大多数学生受应试教育理念禁锢时间较长,学习大学英语依旧以应试目的为导向,虽然语言知识掌握的较为扎实,但是对文化知识的重视和掌握程度不足,缺乏文化知识学习的主观意识,对跨文化交际中的英语文化和非英语国家的本土文化缺乏了解,在实际交流中涉及跨文化内容时,屡次出现语言沟通不畅的现象,更加凸显其跨文化交际能力欠缺的特点。总体而言,教学主体主观文化意识薄弱,造成其教学文化导入把握不准,无法找准突破口。

  2.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严重,导致文化单向输入

  跨文化交际视野下,大学英语教学不重视甚至忽视中国文化知识的英语表达和教学,造成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在跨文化交际实践中,大多数中国学生或者教师能够运用英语对国外风土人情、饮食文化、文学影视等侃侃而谈,却不能够完整和清楚地表达中国文化相关内容,极大地打击自身自信心,造成文化误读现象。究其原因,《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缺乏针对中国文化进行英语教学的目标、方法和评估等方面的系统性指导,并未明确给出可供参考的书籍、教材等,且现阶段使用的教科书很少涉及中国文化内容。教学大纲、教材、教学进度等共同限制了教学主体对跨文化交际的理解。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将重点放在英美文化习得和认知层面,学生从客观上认为英语文化有优越性和独特性,主观上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尚未形成,加剧了文化单向输入现象。加之文化入侵现象增多,导致有些学生对西方文化全盘接受,走向支持文化单向输入的歧途。

  三、跨文化交际视野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策略

  1.加强宣传、培养力度,促进教学理念转变

  大学英语教学理念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多主体参与。教育部等相关部门应该准确把握国家“一带一路”等战略政策所倡导的跨文化交际理念,在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出台更加翔实的政策,明确跨文化交际指导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肯定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以此为前提,大学为执行者,根据学校及学生情况制定相应的改革方案,以跨文化交际和改革为关键词,加大对教师专业和理念的培训,使教师从根本上意识到跨文化交际是中西文化的交流,对文化的深度理解能够帮助学生更快速、更牢固地掌握语言知识。高校英语教师作为教学实践的关键主体,还应将思想落实到教学行动中,以最新教学大纲和政策为依据,发掘中西文化契合点,让学生形成围绕文化掌握语言技能的学习习惯,无形中将跨文化交际理念传授给学生。

  2.融合文化生态观,平衡中西文化内容

  跨文化交际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亟须融合文化生态观理论,在教学资源和内容中加入更多中国文化的相关知识,从方法、策略方面改变现状。当务之急,教学主体应以文化生态学理论为启示,平衡课程设置,在教材编写时将中国文化相关的英文材料和中国特色英文词汇纳入其中,为学生提供直接接触地道中国文化表达的渠道。必要时,高校可开发校本课程,将中国文化英文读物作为课堂配套读物发放给学生,并及时更新,让中西文化内容与时俱进,驱动学生文化观与国际接轨。与此同时,高校和大学英语教师应将课程思政与英语教学相结合,向学生传达英语文化的同时,灌输“National is international”(国家的就是国际的)观念,即中西文化平等的理念,打造英语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效应,赢得我国文化话语权,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努力掌握中西方语言文化内容,打造中国特色文化生态。

  参考文献:

  [1] 周易《从教学和教师发展的视角探讨跨文化外语教学》,《高教学刊》2020年第21期。

  [2] 刘发开《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共存逻辑》,《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期。

  [3] 金雅慧《大学英语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的途径探索》,《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年第23期。

  [4] 范楠楠《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探究》,《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年第35期。

  推荐阅读:成人高校大学英语的ESP方向转型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跨文化交际视野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路径探究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jiaoyujishu/60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