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与人才培养的探索实践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免费文献发布时间:2021-10-23浏览:

  摘要:大力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具有高超技艺和精湛技能的高技能人才,是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也是增强我国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本文结合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通过推动“校企一体”、形成“五对接”、落实“工学结合”、实施“师徒手拉手”等方式有效推进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成效和质量。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基地建设;人才培养

  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大力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高超技艺和精湛技能的高技能人才,是增强我国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同时,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年来,为贯彻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高超技艺和精湛技艺的高技能人才,福建省出台了《福建省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关于深入推进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的通知》等政策文件,通过建立健全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加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强化技工院校发展建设等举措,不断推进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笔者结合所在学校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项目,为不断提升基地高技能人才培养成效和质量,通过推动“校企一体”、形成“五对接”、落实“工学结合”、实施“师徒手拉手”等方式有效推进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与高技能人才培养。

  一、校企一体,联合推动高技能人才培训

  基地建设基地培养高技能人才归根结底是为企业服务,因此实现与企业岗位需求的零距离对接,关键是要落实好基地与企业的有效对接和合作。基地建设中培训课程体系建设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培训场所和装备建设等建设内容都与企业紧密联系,因此,校企一体是推动基地建设的关键,是其它项目建设的有效载体。在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校企双方资源优势,始终坚持构建校企一体,以校企合作为核心,通过校企对接,实施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校企共推培训课程体系改革、校企合作培训高技能人才、校企联动推动师资队伍建设等基地建设内容,有效推进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的软硬件建设,提升高技能人才的培训能力。

  二、构建“五对接”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

  基地项目建设坚持贴近市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载体,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结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不断推进培训模式、课程设置、教材开发、师资建设、培训装备和能力评价的改革创新,形成了校企“五对接”的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

  校企“五对接”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是以校企合作为载体,通过落实校企对接,构建校企一体,工学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推进高技能人才的培训。一是培训课程设置对接。通过实施企业技术主管进校园、实训教师进企业,落实实训设备与企业生产技术工艺相结合,理清企业岗位技能需求,开发培训课程和一体化工作页,制定课程标准,形成专业课程体系。二是教材开发对接。结合高技能人才培训的特点和企业岗位技能标准,以企业的工作任务为课题,将企业的新设备、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融入教材,实现校本教材一体化。三是师资建设对接。通过落实“请进来”,即聘请专家、技能大师入校开设讲座、开展专题培训:“送出去”,即安排教师参加一体化师资培训:“岗位练”,即教师岗位练兵和参加职业技能竞赛等师资培养方式,着力推进一体化师资培养。同时,积极引进企业专家、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改善培训教师结构,推进校企师资交流,有效推动高技能人才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四是实训场所建设对接。按照“功能齐全、结构合理、技术先进、示范引领”要求推进培训基地设施设备和场地建设,围绕一体化教学要求,引入企业车间“7S 管理”,对接企业生产过程管理要求,推动高技能人才培养一体化实训场所建设。五是技能评价对接。通过建立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培训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对照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核标准,以“7S 管理 +专业技能”为内容、以“小组评价 + 教师(企业专家)评价”方式落实技能评价工作;同时,按照技工院校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实施培训质量社会评价机制,形成了多元化的教学质量评价,提升教学和培训质量。

  三、构建校企共同培训平台,提升培训能力

  构建校企共同培训平台是提升高技能人才培训能力的有效措施。通过着力推动与大、中型企业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构建校企互动、合作双赢的校企合作机制,实施校企双方共建培训实习基地、开展“订单式”培养、“冠名班”“企业新型学徒制”等方式,做实校企合作平台建设工作,着力推进“两进”“四共同”工作,不断改进和提升学校的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师资建设和人才培养,进一步提升了高技能人才的培训能力。“两进”,即进校园、进企业。“进校园”是通过邀请企业人力资源主管和生产技术主管走进校园,走进实训车间,了解学校实训场地和实训设备情况,确定企业的培训需求:“进企业”是学校安排专业教师进入企业车间参观了解岗位技能需求情况,明确培训教学方向。“四共同”,即“企业与学校共同制定高技能人才培训方案”“企业与学校共同选定培训课程教材”“企业与学校共同确定培训课题”“企业与学校共同确定培训考核方式”,实现培训教学与企业岗位技能需求的“零距离对接”,构建校企共同培训平台,进一步提升了高技能人才的培训能力和培训成效。

  四、落实工学结合,提升培训质量

  工学结合就是要将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工作相结合,因此,在培训体系建设过程中,要注重推进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通过校企合作,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在基地项目建设和高技能人才培训过程中,积极推动一体化教学改革,努力推进一体化课程建设、一体化场所建设、一体化师资建设。通过校企共同开发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学员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培训课程,编制一体化工作页,实现课程建设一体化:结合基地实训场所,推动专业一体化教学工作站建设,实现场地一体化:通过“请进来、送出去、岗位练”,实现一体化师资建设:通过实施"7S管理+专业技能”为内容的课题考核及采取“小组评价+教师(企业专家)评价”的过程评价,在课程结束后进行职业技能鉴定终结性考核,依托技工院校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实施培训质量社会评价机制,形成了多元化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使高技能人才培训过程中专业学习和工作实践紧密结合,有效地提升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

  五、实施“师徒手拉手”,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

  为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效果,结合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实训一体化工作站配备设备情况,每个一体化工作站配备一名专业特长教师,并强化落实责任制,既要求配备的专业教师要管理和维护好设备,又要求专业教师成为该一体化工作站的培训教学专家。在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时,结合企业和培养对象对专业技能提升的需求,对接一体化工作站,让专业教师与培养对象形成“师徒手拉手”,既让专业教师在一体工作站中对专业技能提升的学徒进行指导训练,又让专业教师协同解决企业生产专业技术问题,确保高技能人才培训效果,实现师徒充分交流,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有效推动高技能人才培养,实现校企共赢。

  时代呼唤人才,人才引领发展,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发展机遇期,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已经成为引领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新动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的大国,我们要有很强的技术工人队伍”面对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和高技能人才培养,要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在工匠精神的引领下,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围绕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立足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以立德树人和培养职业精神为根本,以提高职业技能为核心,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全面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能力和质量,努力培养高超技艺和精湛技能的高技能人才。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与人才培养的探索实践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mianfeiwx/60108.html

国际期刊论文 SCI/SSCI选题匹配!

选择丰富服务快速通过率高一键快速领取私人专属发表方案!

* 填写需求信息,或选择平台现有SCI/SSCI选题(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