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马铃薯粉痂病品种抗病性及防治药剂筛选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生物科学发布时间:2022-04-15浏览:

  摘要 由馬铃薯粉痂病菌Spongospora subterranea引起的粉痂病已成为甘肃省马铃薯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发生面积及危害程度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严重威胁马铃薯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研究马铃薯不同品种对粉痂菌的抗性并筛选高效防治药剂,是控制该病扩散蔓延最为直接和有效的手段,对马铃薯粉痂病的综合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对甘肃省马铃薯主栽品种对粉痂病抗病性及田间防治药剂开展了系统研究,抗病性测定结果表明:22个品种块茎上均可感染粉痂病,发病率为25.00%~100.00%,病情指数为6.67~68.33,平均病情指数为29.45。从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综合评价,‘冀张薯12号’对粉痂病有较好的抗性。田间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10亿cfu/g多黏类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100倍液和0.3%四霉素水剂50倍液播前种薯浸种处理均对马铃薯粉痂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分别为60.50%和60.2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0.3%四霉素水剂30倍液和10亿cfu/g多黏类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45倍液于马铃薯花期时进行灌根处理,对粉痂病的防效分别为56.00%和52.87%,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因此,甘肃省马铃薯粉痂病发生严重区域建议种植‘冀张薯12号’,生产中可使用10亿cfu/g多黏类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100倍液、0.3%四霉素水剂50倍液播前种薯浸种处理或0.3%四霉素水剂30倍液、10亿cfu/g多黏类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45倍液花期灌根处理,降低粉痂病的发生率和严重度。

  关键词 马铃薯; 粉痂病; 抗病性; 药剂筛选

  由马铃薯粉痂病菌Spongospora subterranea侵染引起的马铃薯粉痂病,主要危害块茎和根系,一般可造成块茎减重30%~42%[1]。目前,该病在世界马铃薯产区广泛传播和发生[2],已成为制约全球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最为重要的病害之一。在我国内蒙古、广东、贵州、江西、浙江、云南、吉林、甘肃、福建、黑龙江等地均有该病害发生的报道[35],而且发生面积及危害程度均呈逐年加重的趋势,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粉痂病菌主要通过种薯及土壤带菌传播,休眠孢子团在土壤中可存活数年,且可随时再次侵染寄主[2,67],相对于马铃薯其他病害其防控难度更大[8]。国内外学者对粉痂病的防控措施也开展了相关研究,农业措施方面主要通过抗病品种、轮作及调节土壤pH等措施减少粉痂病的危害[9]。药剂防控方面报道了福尔马林、硫酸铜[911]、五氯硝基苯[12]、氯化汞[13]、氧化锌、代森锰锌[14]、氟啶胺[15]、多菌灵[16]等化学药剂及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寡雄腐霉Pythium oligandrum[17]和蜡质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16]等生物制剂对粉痂病有一定的作用。

  甘肃省是我国重要的马铃薯商品薯和脱毒种薯生产基地,种植面积及产量均居全国第三位。近年来粉痂病在甘肃省二阴地区普遍发生,危害程度及发生区域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田间平均发病率28.0%~54.5%,连作地块可达90.0%,该病现已成为当地马铃薯生产中重要的病害之一,威胁马铃薯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甘肃地域狭长,马铃薯产区多,本研究针对中部二阴优势产区该病发生逐年加重的现状,开展了马铃薯品种抗病性、高效药剂筛选等研究,为甘肃省马铃薯品种合理布局及粉痂病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对甘肃省马铃薯病害综合治理策略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马铃薯品种

  ‘陇薯3号’‘陇薯6号’‘陇薯7号’‘陇薯9号’‘陇薯10号’‘陇薯11号’‘陇薯12号’‘陇薯13号’‘陇薯14号’‘陇薯15号’‘冀张薯12号’‘定薯4号’‘中薯901’‘中薯19号’‘庄薯4号’‘定薯5号’‘天薯9号’‘天薯12号’‘天薯14号’‘农天1号’‘农天2号’和‘青薯9号’等22个品种。

  1.2 供试药剂

  1 000亿芽孢/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WP),武汉科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30%苯甲·嘧菌酯悬浮剂(SC),世科姆化学贸易(上海)有限公司;3%甲霜·噁霉灵水剂(AS),北京中保绿农作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0.3%四霉素水剂(AS),辽宁微科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30%苯甲·丙环唑乳油(EC),陕西标正作物科学有限公司;25%嘧菌酯悬浮剂(SC),先正达(苏州)作物保护有限公司;10亿cfu/g多黏类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WP),浙江省桐庐汇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WP),江苏三山农药有限公司;50亿孢子/g淡紫拟青霉可湿性粉剂(WP),湖北启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1.3 试验地概况

  本试验于2020年在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会川镇半阴坡村进行,该地区位于甘肃省中部,海拔2 250 m左右,气候阴湿,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5℃,年降水量650 mm,无霜期131 d。

  1.4 试验设计

  马铃薯对粉痂病抗病性试验于2020年进行,共设22个处理,每个品种(系)为一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3次。

  小区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每个小区30 m2,行距60 cm,2020年4月17日播种,5月26日出苗,6月18日调查出苗情况,9月16日收获并进行病害调查。

  在田间自然感病条件下,待马铃薯植株老熟死亡后,收获薯块,调查马铃薯粉痂病发病率和严重度,计算病情指数。药剂筛选试验马铃薯品种为‘陇薯10号’,处理药剂及方法见表1。

  1.5 调查方法

  马铃薯粉痂病分级标准[18]:0级,未发病;1级,病斑面积占薯块表面积的1.0%~2.0%;2级,病斑面积占薯块表面积的2.1%~5.0%;3级,病斑面积占薯块表面积的5.1%~10.0%;4級,病斑面积占薯块表面积的10.1%~25.0%;5级,病斑面积占薯块表面积的25.1%~50.0%;6级,病斑面积占薯块表面积大于50.0%。

  发病率=发病薯块数/调查总薯块数×100%;

  病情指数=Σ(各级病薯数×相对级代表值)/(调查总薯数×最高级代表值)×100;

  防效=(对照病情指数-处理病情指数)/对照病情指数×100%。

  1.6 数据统计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及DPS数据处理系统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马铃薯品种块茎对粉痂病的抗病性

  待马铃薯自然成熟后,调查块茎粉痂病的发病率和严重度。结果表明(表2),22个品种块茎上均发现粉痂病,平均发病率为25.00%~100.00%,病情指数为6.67~68.33,平均病指为29.45。从发病率看,‘定薯4号’发病率最低,为25.00%,其次为‘冀张薯12号’,发病率为30.00%,‘农天2号’‘陇薯9号’和‘陇薯11号’发病率均低于50%,‘陇薯14号’‘陇薯15号’和‘青薯9号’发病率高,均为100.00%。从病情指数看,‘冀张薯12号’最低,为6.67,其次为‘陇薯3号’‘庄薯4号’‘天薯14号’和‘定薯5号’,分别为13.00、14.17、14.17和16.25,‘陇薯14号’‘青薯9号’‘陇薯15号’病情指数较高,大于50.00。

  推荐阅读:怎么提高植物病理学英文论文通过率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甘肃省马铃薯粉痂病品种抗病性及防治药剂筛选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shengwukexue/62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