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究小学数学中的情景教学法模式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数学发布时间:2014-07-24浏览:

  摘 要:“学生认知的发展就是观念上的“平衡——失衡——再平衡”的反复渐进过程。在新课引入时,教师应从学生认知结构出发,创设新奇、有趣、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思考那些与已有的知识所不同的一些问题,让学生心理上形成认知冲突,从而打破原有心理平衡,造成“愤”“悱”的心理状态,产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关键词:情景教学,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一、 情景教学的重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在需要。把学生引入到身临其境的环境中去,自然地生发学习需求;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让学生在经历和体验中学习数学,而不是直接获得结论。帮助学生有效解决问题。创设情境,沟通知识点的联系,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科学地思考问题,寻找解题途径。促进情感与态度的发展。避免传统数学教学中只重知识技能,不重学生人文精神的滋养。

  二、 情境教学的方法

  创设良好有效的教学情境有多种方式,应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以及不同数学内容来思考,可以分为故事式情境、活动式情景、生活式情境和问题式情境。

  1、 创设故事情境

  小学低年级到中年级的学生更多地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创设故事化情境就是一条非常适合低年级孩子的途径。把教材中的一幅幅画面所反映的问题情境编成简短的小故事,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例如北师版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0”的认识,例题创设了这样一个童话故事情境,画面上有小猫的一家,其中猫爸爸、猫妈妈都钓到了数量不等的小鱼,只有小空手而归,从小猫懊恼的表情中。学生认识到,小猫一条也没有钓到,“一个也没有”可以用“0”表示。

  2、创设活动式情境

  教学中,把问题情境活动化,就是让学生投身到问题情境中去活动,使学生在口说、手做、耳听、眼看、脑想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增长智慧,提高能力。这有利于保证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从动作思维向具体的形象思维过度。在教学一年级(上册)“认识物体”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组织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让学生在游戏中感知物体的状;再引导学生把其中一些物体进行分类,依次观察每类物体,然后分别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图形,初步认识这些形状;再让学生依次摸一摸,再次感知每类物体的主要特征,形成不同物体形状的表象。学生通过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加深了对不同形状物体的认识。

  3、创设生活情景

  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可以让学生从直接的生活经验与背景中,亲身体验情境中问题,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情境中的数学问题,而且有利于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其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可创设这样的生活情境:“你帮爸爸、妈妈买过东西吗?如买了13元的西瓜,你准备怎样付钱?如果想简便地把钱付清又不用营业员找给你钱,你有好办法吗?然后请代表说说看。”这样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将日常买东西付款的方法再现,让他们议一议,说一说初步建立十进制的体会1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13。这种与学生密切相联的生活事例,对学生而言,有着一种强烈的亲和力,一下子就拉进了学生与数学的距离,使他们非常积极地投入到解决问题的思考中。如买1元笔记本时,使学生体会到“10角就是1元”,并通过数出10角的活动,抽象出“1元=10角”

  4、创设悬念式情境

  针对小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在教学时,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制造悬念,来诱发学生想揭秘的问题意识。如:在教学“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随便说出一个数(不管是几位数),教师马上就可以判断出这个数是不是可以被5整除,这样几个回合,学生就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老师不用计算就能马上判断出来呢?老师又有什么绝招呢?学生们就会带着追求知识的渴望和疑问,在教师的引导下进入对新知的探求中

  5、创设冲突式情境

  在教学圆柱体体积计算时,可以设计这样一系列矛盾冲突:要求圆柱体容器里的水的体积该怎么办?学生会回答把水倒入长方体容器中再测量。教师接着问:要求圆柱体橡皮泥的体积呢?学生会说把橡皮泥捏成长方体再求。如果要求圆柱体铁块的体积呢?要求商场门口的圆柱体柱子的体积呢?这样学生就被推入更深的疑问中。这种由浅入深不断施问的情境,把学生带入主动参与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究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的强烈愿望。

  三、情境教学创设中的误区

  1、 与数学内容无关的情境

  教者把“创设情境”仅仅看作提高灌输教学效率的手段。对“情境”创设简单化地理解为“形象+习题”这种所谓的“情境”除了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显然没有什么价值。

  2、 绕圈子情境

  情境创设未能突出数学学习主题,导致课堂学习时间和学生的思维过多地被纠缠于无意义的人为设定。往往绕了一圈,才提出早就要问的问题,这样绕圈子的所谓情境实在多余而繁琐。自以为是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应用能力,其实,既浪费时间,又窒息学生本该活跃的思维。

  3、不顾学生实际水平的“挑战性问题”。

  情境创设不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任意拔高了学生对问题的兴趣程度。

  4、与生活常识相悖的“杜撰”。

  情境内容不符合生活实际中的基本事实,是为创设情境而随意杜撰出来的,但“虚拟”不等于“虚假”,虚拟的情境也应该符合起码的生活逻辑。

  5、多媒体呈现的“实验操作”。

  创设情境一味注重于使用多媒体,以致忽略了学生内在的发展需要,并不是所有的情境都适于用多媒体,一些需要学生亲身体验的操作,由于多媒体的应用,替代了这种操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对此知识的更深刻理解。

  四、 解决方式

  最重要的是思考一下,为什么要创设情境,创设情境的目的是什么,它不应该成为传统教学的包装。要真正实现创设情境的价值,必须要遵循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从儿童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摒弃浮于形式的情境设计。

  参考文献:

  [1] 苏洪雨.初中生数学交流的现状及其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2003(03).

  [2] 雷玲.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论究小学数学中的情景教学法模式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shuxue/14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