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新闻人物的拍摄技巧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新闻传播发布时间:2019-10-16浏览:

  在时政新闻摄影采访中,报道好党委、政府领导的重要政务活动,让新闻图片以直观的形式在宣传党委、政府的工作时,树立好党委、政府的形象,密切党群关系,是党媒的职责,也是新媒体读图时代重要的传播方式。时政摄影主要是指党委、政府领导人的重要活动、重大会议的新闻摄影报道。本文以时政报道考察调研,会议会见等为内容对新闻图片拍摄进行探讨。

新闻传播论文

  一、精湛的摄影技术,充足的准备工作

  首先摄影记者要有精湛的摄影技术。油画湿画法有一句话:“一笔接着一笔”,这是指画家在创作前需要仔细地挑选材料工具、安排好作画次序,才能够保证创作的激情不被打断。在摄影采访中,新闻现场是不断变化的,摄影记者没有“一笔接着一笔”的机会,只有唯一的一笔,在按下快门的那一瞬间,摄影记者必须全神贯注,所有的预想画面、临场发挥、技术实力、知识储备,都会被永恒凝固在画面中。这就要求摄影记者要熟练掌握摄影知识,通晓精湛的摄影技术,对自己手中的相机运用自如,得心应手,才能在新闻拍摄中做到运筹帷幄。

  摄影技术的运用主要有四个方面:取景,即选择拍摄角度;曝光,即快门速度+光圈+感光度;对焦,画面是否清晰;构图,画面简洁,突出拍摄主体。这也是对时政摄影记者的基本要求。

  在时政新闻的采访中,尤其是重要会议或重大活动,在接到采访通知后,要提前做好准备,理清拍摄思路,准备好摄影器材,按照规定时间提前半小时到达现场,熟悉拍摄环境,主要内容、活动程序等每一个环节,凭借采访经验提前对新闻照片做出预判,找到最佳拍摄地点和角度,做足了功课,在采访中才能胸有成竹,迅速抢占现场的最佳拍摄位置,抓住最有表现力的关键瞬间。以领导人会见外宾为例,主要的新闻照片是握手和座谈。

  首先要提前到达会见现场,熟悉场地,调整好相机曝光参数,预判双方握手位置及拍摄角度,通常情况下,拍摄位置都在领导人的左手边,当双方正式握手时,眼神有交流、面部表情愉悦,站姿挺直的时候要迅速按下快门,当双方正式坐下交谈时,注意选择双方对视或有交流互动的瞬间拍摄。

  二、准确捕捉“决定性瞬间”

  “当所有内容出现在取景器内的时候,我们需要知道何时是拍摄的最佳时机,”这是著名摄影大师亨利·卡蒂埃·布列松提出的“决定性瞬间”概念,他写道:“在瞬间之中,有一个瞬间会达到所有动态的平衡。”笔者的理解是,每个人都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思维观察事物,瞬间就是对拍摄时机的选择,但是事物是瞬息万变的,瞬间通常都是独一无二的,很少有场景能够以不变的形式重复出现。我们都知道新闻摄影不能摆拍,而且新闻现场也不允许摆拍,在采访过程中,也许这一秒拍摄的照片很到位,但是可能下一秒的画面更精彩,这个时候就需要摄影记者不断观察拍摄对象,从好中选优。

  (一)保持新闻敏感 做到快速反应

  作为一名记者,不管是摄影记者或者文字记者,都应该对发生过的新闻事件有所了解和掌握,尤其是本省的新闻,更应该了然于心,因为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拍到新闻图片的“决定性瞬间”。

  在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在北京贵州代表团驻地参观“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脱贫攻坚看贵州”图片展,笔者作为随行的摄影记者跟随拍摄。当代表们兴致勃勃地走到“人民小酒”这幅图片面前时,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指向了这张照片,当笔者从取景器看到这一瞬间时,迫不及待地按下了快门,记录下这一精彩画面。画面中人物表情生动、构图简洁,背景又是“脱贫攻坚看贵州”几个字,新闻要素交代得也很清楚,瞬间抓拍到位。

  而获得这一精彩瞬间的是对新闻的敏感性,代表们同时观看的这张图片是“人民小酒”的生产线,这是2017年习近平同志参加十九大贵州省代表團讨论时,为岩博村生产的酒取名“人民小酒”,从此“人民小酒”成了“网红”,所以当代表们观看到这里的时候引起了共鸣,这个时候就要考验摄影记者的新闻敏感性、反应速度、拍摄角度、以及抓拍能力,如果不知道这个新闻点或者反应速度慢,那么就很可能错过这一瞬间的画面,照片的精彩程度也会大打折扣。

  每个摄影记者自身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不同,对事物认识的高度、理解的深度、新闻切入的角度、画面拍摄的手法不尽相同,所以,对同一新闻进行摄影报道会产生不同的作品,而好的瞬间只有在竞争、对比中才能鉴别。然而代表某一新闻事实最本质、最具表现力的瞬间却可能只出现一次,这就是新闻现场“一去不复返的瞬间”“不可预测的瞬间”。越是紧迫的拍摄环境,越能检验摄影记者的综合能力,对于经验不足的摄影记者,没有足够快的反应有可能会错过最佳拍摄时机,就像布列松说的:“当时机太晚的时候,我们就会十分清楚的知道哪里失败了,在以后的拍摄过程中,我们就会经常回忆起这样的经历来督促我们。”摄影记者就是在和瞬间时间作斗争,当人物或事物达到最好的状态时,如果摄影记者没有将这一精彩瞬间记录下,就是莫大的遗憾。

  (二)对新闻细节的抓取

  特定的瞬间在最后的呈现需要足够的细节。细节在新闻摄影中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一个眼神、一个表情、一个手势、一个动作,无不传递着新闻人物的情感。

  在第二十四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中,其中《习近平冒雨考察武汉新港》《总理的歉意》获得一等奖,新闻图片成功的标志是要有足够的信息量,细节抓取很到位,在影像上又有表现力和能打动人情感的扩张力。《习近平冒雨考察武汉新港》照片中显示,雨下得很大,积水没过了脚面,总书记卷起裤腿,打着雨伞,向工作人员了解物流等情况,雨水打湿了他的衬衫,这一刻,摄影记者将这些细节拍摄下来,充分表现了国家领导人亲民朴实的作风。

  《总理的歉意》照片中显示,国家总理李克强要会见外方代表,抵达会场时指着自己的手表,用流利的英语歉意地解释:由于前一场外事活动延时,造成本次会见推迟……这张照片的精彩之处在于细节动作,总理抬起手腕指着自己的手表,外方代表也将目光聚焦到总理的手表上,画面具有互动性,配以简短的文字说明,更具有完整的故事性。

  在领导的考察调研活动中,对新闻细节的抓取是否到位关系到新闻图片的成功与否。2018年2月12日,谌贻琴省长到她定点帮扶的极贫乡镇安顺市镇宁自治县简嘎乡开展扶贫慰问调研,在走访慰问生活困难党员余尚明时,省长还没走进家门,这位老党员已经站在门口迎接了,这个时候关键的一张照片是省长与老党员握手,于是笔者提前选择好拍摄角度,当省长亲切的紧握老党员的手,老党员激动地用双手握住省长的手时,准确地记录下这一瞬间,嘘寒问暖之后,省长走进老党员的家中座谈,与他们围坐在炭炉边上话家常,详细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当我看到地面上的一盆炭炉时,脑海中浮现的就是“围炉话民生”,所以在拍摄构图时,特意将炭炉加入镜头,使画面更具生动性和表现力。这两张照片在贵州省主流媒体发表后,收到了很好的的传播效果。

  推荐阅读:《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季刊)创刊于1990年,由广西广播电视大学主办。本刊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教育理论为指导,坚持为开放教育服务,为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学术、科研工作服务为宗旨,面向全国电大教职员工和从事远程教育的社会各界人士。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时政新闻人物的拍摄技巧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xwcb/48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