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创背景下广播电视专硕实践课程改革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新闻传播发布时间:2020-12-25浏览:

  摘要:传媒业的深刻变革促使高等院校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性课程首当其冲。引入业界需求,在课程环节中训练学生能力,提升培养效果,是实践类课程的重要改革方向。本研究梳理了广播电视专业硕士(MFA)部分课程的项目制状况,分析了项目运作的内容来源形式、内容制作、输出运营等环节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并进一步提出对广播电视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课程教育的建议。

  关键词:MFA 实践性课程 项目制 社会合作

传媒论文发表

  广播电视专业硕士(MFA)是与广播电视行业密切相关的专业学位,主要目标是为广电机构输送专业人才,更倾向提升学生的节目策划、编辑制作等能力。虽然新闻院系广播电视专硕目前课程具有较多的实践性环节,但在当前融媒体的背景下,正在改变着的传媒业态对人才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复杂的要求,因此,发挥产学研创教育模式的优势,将行业需求以项目形式导入课程,按照传媒业的要求和标准,指导学生将思维创意转化为具体的媒体内容,将学生人力转化为媒体资源,提升培养效果,是非常有价值的课程改革方向。

  一、项目来源

  在教育科学领域里,项目制教学是指“基于项目的学习”,即运用学科的基本概念或原理,通过组建学习小组,让学习者扮演特定的角色,利用各种资源进行研究,在一定时间内解决相关问题,并将研究成果以作品的形式呈现出来。融媒体语境下的广电专硕培养,项目制的内涵或外延较之上述范围有所扩大,包含了项目的获取和项目的传播:从业界、学界选择具有针对性的实践应用型项目,主要是各类视听节目,然后将之引入课堂,学生团队领取任务后,展开创意策划并严格执行,最后形成内容,并通过合适的渠道进行传播。

  广播电视专硕实践课程中的项目大多集中于视听内容,主要分布于以下领域:传统公共广播电视组织播放的影视节目;新型传媒机构推出的视听节目;专业影视内容生产机构的视听板块内容;各类自媒体平台的视听内容。这四种机构和平台,对各类视听节目的内容、形式等要求也各不相同。广电专硕课程主持人需要仔细遴选,确定适合研究生培养目标和实践需要的项目。

  1.传统公共广播电视机构的项目。传统公共广播电视组织对影视节目的要求相对明确固定。公共传媒机构除新闻内容外,大多数节目均可采用外包或购买形式进行。这些节目内容相对而言,要高度符合国家的各项要求,旗帜鲜明地传递正能量,同时保持较高的艺术水准。简言之,来自公共传播机构的项目,大多具有明确的主题与形式,政治正确性要求较高。

  2.新型传媒机构的视听节目。新型传媒机构大多建基于网络化环境,相当一部分是脱胎于传统媒体机构。由于对传统媒体的局限了解更深,对传媒业界的整体情况把握更精准,此类机构的活力更强,业务组织架构更明晰,内容生产追求更高。它主要針对与网络密切互动的人群,节目定位以满足上述人群的需求为主。所以,新型传媒机构的项目内容更加多样,主题相对丰富,形式更加多元,受众覆盖更明确。就内容环节而言,此类机构的内容开发非常注重市场,创意策划标准更高,制作更精良。

  3.专业影视内容生产机构的视听板块内容。如果说,前两种媒体机构的属性深受体制影响,对内容的主题选择较审慎,那么专业影视生产机构的内容相对更开放。除特定的国有或公有影视生产机构,大多数的影视机构更关注市场,格外重视受众需求,形式紧扣需求,受众定位明确,受商业和市场化运营思维的影响更深。由于国家政策导向对视听内容具有重大影响,所以此类机构在选题策划方面会努力避开某些特定元素,在特定时期内,内容主题更集中,娱乐、文化等类型化选题更多,技术水准要求高。

  4.各类自媒体平台的视听内容。自媒体平台的开放性更强,视听内容垂直多元,需求量也更大。当前自媒体平台的视听节目已经进入红海期,竞争激烈,对内容的主题与形式追求更高。所以,此类视听内容的主题更多元,技能类、搞笑类、萌宠类、美妆类、教育类、美食类等垂直领域的视听内容均有潜力,制作水准因内容主题也有所变化。

  以上四类不同来源的项目,它们的内容、形式和播出均有所差异。它们可否被引入广电专硕课程,需要课程负责人把关,学校和机构双方共同确立。以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实践课程为例,学校引入了专业影视内容生产机构委托的项目。经过前期协商准备,课程主持人将河南鹰展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下称鹰展公司)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短视频项目引入课程。该项目名称为“郑州记忆”,主题和形式相对明确,主要集中于琴、棋、砚、剪纸等主题,采用短视频的方式,记录郑州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用影像呈现非遗活动的当下状况,传播中原文化。

  二、内容生产形式

  遴选环节结束后,项目的执行与运营就成为校企双方共同关注的问题。项目以何种方式执行与运营,直接关乎项目质量。目前,实践课程中的校企合作项目,大多采用以下方式进行,成效各有特色。

  1.项目委托方+课程教师合作指导。此种方式,项目委托方委派专业人员全程跟踪指导整个项目。在这种方式中,委托方代表更熟悉本单位的意图,能够在确定选题、明确主题和制作标准等方面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同时能够将行业的工作流程带入项目中,提高学生各环节的把控能力,使学生提前熟悉和进入实际的业界工作环境。课程教师在此环节与项目方相互配合,组织协调学生,结合课程教学、人才培养目标、校方实际情况等因素,对项目进行指导,同时基于对项目和产业的了解,教师可将实践纳入理论研究视野,为后续的课程进行和科学研究提供支撑。

  “郑州记忆”项目采用的即是项目委托方+课程教师的双指导合作模式。鹰展公司委派业界经验丰富的高级管理人员联合课程教师,根据公司项目需求,指导学生进行项目调研、选题策划、文案撰写,确定了35个项目方向。课程教师在上述基础上,监督、协助学生执行,及时处理执行中出现的问题。项目方为学生提供调研、摄制等执行环节的工作资料,并提供适当补助。项目历时3个月,最终完成45部作品。项目方从作品中进行考核,遴选出若干部优秀作品。

  推荐阅读:自媒体时代农经信息采集体系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产学研创背景下广播电视专硕实践课程改革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xwcb/54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