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报在媒体融合背景下采编流程的再造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新闻传播发布时间:2021-03-01浏览:

  【摘 要】移动互联网的异军突起和媒介技术的迅速迭代给传统媒体,尤其是报业带来了深刻而严峻的考验,传统媒体融合转型已是无法回避的话题。很多纸媒也采取了创建新闻客户端、打造综合类或垂直领域微信公众号等各种新的传播手段,但其采编流程再造往往因体制机制运行不畅、思维逻辑转变缓慢而“搁浅”。本文主要以新安晚报为例,从三个层面阐述媒体融合背景下采编流程该如何再造。

  【关键词】全媒体;移动互联网;纸媒转型;采编流程

传媒论坛

  现如今说起纸媒融合转型,不可避免地都会提起“三微一端”:微信公众号、微博、微视频和客户端。新安晚报是安徽传统媒体中较早建设并运营这些平台的。但搭建好全媒体传播平台,仅仅是融合转型路上走出的第一步。如何在这些全媒体平台引领下,打造全新的采编流程,建立多元、统一、高效的新媒体生态,最终实现人员融合、思路融合、运营融合才是关键所在。

  一、重视内容,深度报道也需要即采即发

  传统纸媒的采编流程都是以报纸为内核建立的,稿件到达读者要经历采写、编校、印刷、投递等一系列繁杂流程。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报纸的信息传达时效性严重滞后。由此,报纸应该果断舍弃非重大、必要的碎片新闻。这项“信息传达”工作,应该交给移动客户端去完成,这就要求记者编辑做到即采即审、即审即发。目前,新安晚报记者即时信息类稿件已经做到通过移动端“快报”随时发出,但深度报道、舆论监督报道、事件扩展延伸性报道多数还是经由报纸首发,再由移动端转发。但这样的操作存在一个弊端:受众群体最多、传播最快的媒介缺少即时性的深度报道加持,其结果是影响了移动端的阅读量提高和影响力提升。

  从采编流程再造角度看,移动传播时代,骨干编辑力量和制作人员、重点深度报道要全面“前移”,让报纸编辑参与移动端新闻选题的布置、策划与发布。这方面,新安晚报曾有过尝试并获得了成功。

  2019年11月29日,身负7条人命的逃犯劳荣枝落网,其与情人法子英20年前曾在合肥作案,轰动一时。移动端编辑抢发劳荣枝落网的消息后,新安晚报立即派出记者前往抓获地厦门及其老家九江,后方记者则负责做好当年合肥案发地人和事的采访,编辑负责相关信息整合和发布。为此,还专门建立了一个采编微信群,及时沟通信息有无、布置选题采访。

  几天内,新安晚报大皖新闻客户端相继推出30余条关于劳荣枝落网的独家深度新闻报道,且均首发于移动端。其中,劳荣枝九江老家亲人采访、学校老师采访等深度报道全网独家,阅读量均超300万。

  如果说客户端对重大新闻的呈现是线性的,那么每一篇深度报道也即这条线上的每一个点都会给用户带来全新、独特的体验。报纸对这些点状深度新闻进行有效整合,形成一个有层次的“面”的呈现,带给读者一种对新闻事件全方位的感知。

  编辑力量前移、移动优先发布,这在国内传统纸媒融合转型中已不鲜见。

  《新京报》通过改革,最后只保留了11名报纸编辑,而负责客户端、双微、数据、舆情等部门人员扩充到了40多人。他们按照APP第一、PC端第二、报纸第三的原则对内容生产进行全流程再造,构建起符合新媒体技术性要求的内容采编、审核把关、分发推广、互动管理体系。对新京报来说,完成了以报纸为中心向以APP为中心的改革。但报纸已不再是生产流程的最核心和最末端,它将作为一个独立产品存在,与APP形成错位运营。[1]

  二、互为补充,让编辑参与原创新闻写作

  在传统新闻采编流程中,编辑一直是“后方”。除了策划选题、布置采访和正常编校外,很少参与到新闻采访和写作中。新媒体对新闻信息的第一要求是快,这对新媒体移动端编辑提出了更高要求,很多信息需要第一时间“原创”发布。编辑力量向移动端“前移”之后,就需要统筹好这支队伍去解决信息发布滞后的问题。

  (一)突发新闻权威信源的信息编发

  澎湃新闻在新闻客户端的发稿速度上一直有自己的优势,他们实行24小时工作制,稿件即时在澎湃客户端发布,后续消息随时更新补充滚动播报。纸媒融合转型过程中,流程再造也宜学习这种方式,这不仅需要记者克服向报纸供稿时的拖延和惰性,更需要新媒体编辑时刻对新闻进展保持高度敏感,以保证新闻稿的时效性。

  当重大突发新闻发生时,记者即要赶赴现场采集信息,从赶往现场到完成采集回传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而这段时间移动端新闻更新又不能处于“真空期”,怎么办?

  这就需要移动端编辑及时补位。现今各级政府、机关对突发事件舆情都很重视,权威信息及时发布已成为“常规操作”,一般一个突发事件发生,当地政府或者主管部门就会在相关微博、微信公众号或者官方网站公布官方消息。这些“权威发布”内容只要稍加整合即可成为“原创新闻”。这一工作,让在电脑前的移动端编辑来整合完成,不仅更快还能做得更全面。如:2020年7月17日,合肥经历了整夜暴雨袭击。18日早间,大皖新闻客户端编辑已通过气象、交警、高速管理等部门的微信公众号、微博,整合出“红色预警,合肥大暴雨将持续”“合肥这些路已不能通行”“合肥绕城高速入口封闭”等即时民生新闻,阅读量均突破10万。

  (二)公共事件中合理利用政务媒体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席卷全国。彼时,报纸尚处于休刊状态,因人员无法返程,新安晚报采编人员全员转入新媒体。这一非常规的“战疫报道”,恰好为纸媒融合发展过程中采编流程再造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思路:当公共事件发生时,移动新媒体编辑要密切关注政务新媒体的动态,及时整合更新,使新闻传播更快、更准确。

  数据显示,政务微博作为政务新媒体的主要阵地之一,在此次疫情中表现突出。1月20日至31日是疫情暴发高峰期,参与发布有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微博的政务官微数量超过2.6万,发布微博数量超过55万,共获得超过114亿的閱读量。武汉市在2月发博数为2271条,发布内容以疫情通报、政策发布、健康科普等为主,及时、权威,得到了网民的广泛认可,原创被转发达89654次,阅读量总计达6.38亿。

  推荐阅读:媒体传播领域的论文发表指导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都市报在媒体融合背景下采编流程的再造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xwcb/56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