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析和谐校园建设人文教育功能职称论文网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结业论文发布时间:2014-06-30浏览:

  【摘要】:和谐校园是一个符合人性规律与教育规律构筑的生态系统,这一系统应当具有科学、民主、人文、开放四大特征。科学是和谐校园之基石。所谓“科学”,指遵循身心发展的规律实施教育教学,使校园生活有张有弛、丰富多彩、生动活泼。文章发表在《教书育人》上,是硕士生毕业论文发表范文,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和谐校园,教育本质,人文教育,博雅教育

  和谐校园建设的宗旨,是为儿童的生命成长提供最适宜的土壤。所谓生命成长,最根本的是个体精神世界的丰富、思想的成熟以及人性与人格的发展。因而,和谐校园建设的核心是调整校园内外的各种关系和活动,使之成为师生身心健康协调发展的教育生态系统。和谐教育中的学生体验着校园生活的发展愉悦,和谐教育中的教师感受着职业的幸福感与成就感,学校真正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

  一、和谐校园建设是教育本质的现实要求

  什么是教育的本质?《说文解字》如此解释,“教者,上所施,下所效”,“育者”是“教子使作善也”。概括起来,教育的本质就是以言传身教的方式而进行的人性教育、人格教育、人生教育,也称为“人道教育”“成人教育”。古希腊的“派地亚”传统体现了这种理念,即通过系统的教育促成人的全面发展。亚里士多德的“求知乃是人的本性”也是这种教育本质的具体体现。

  大学是一个提供博雅教育的地方,大学教育之目的就在于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见识的文化人。然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理性的过分张扬,导致了现代文明危机,功利主义教育理念的渗入以及教育内容的功利主义色彩,致使专业教育和科技教育成了大学教育的主要内容,大学人文教育被边缘化,结果出现了“重智育轻德育”“重专业轻教养”“重科技轻人文”“重知识传授轻人格培养”等诸如此类的教育现象乃至教育理念。

  而“马加爵事件”“药家鑫事件”等则是这种教育理念的社会后果。因此,时代正呼唤一种能提高人文素养、陶冶人文精神的大学人文教育,来扭转或缓解专业教育对人性生成的扭曲。

  教育本质和大学理念的实现则需要和谐的大学校园,需要大学各教育要素均处于协调有序的育人氛围之中。大学校园作为特殊社会组织,其各种组织要素只有处于协调有序的运转状态,才能有效地保证人文教育效果。

  校园和谐不仅包括校园组织系统和谐以及人际关系和谐,也包括教育环境和谐和个体自身和谐;不仅包括教育内容人性化、人文化建构与理性化建构的和谐,也包括受教育者的人格培养和文化素养培养的和谐。置身于高雅的和谐校园文化氛围之中,才能更好地“让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这个氛围中去思考、理解、感悟,净化灵魂,升华人格,完善自己”,从而通达博雅教育的最高境界——心智的创造之美。

  二、人文教育是教育本质的必然要求和完美体现

  教育的重要本质是其人文性,人文教育是教育本质的必然要求和完美体现,它在大学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1.人文教育可以提升大学生的心灵品质。“人只能通过教育而成其为人。人无非是教育造就而成的。”这里所谈及的教育就是人文教育。人与动物是不同的,动物的本能决定其“无法无天”,而人的天赋可以通过后天教育发展而来。通过人文教育的规训和教化,人才能够把自己置于一定的社会秩序和法律状态之中,真正成为社会意义上的人。同理,通过人文教化,能够培养大学生的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感,提升当代大学生的心灵品质,因为人文教育尊重个体思想,体现人的终极关怀,关注“人文世界”。所谓人文世界,是指以人的内在精神为基础,以文化传统为负载的意义世界和价值世界。

  2.人文教育能够培养大学生的个人修养与公共关怀。“人文教育不是指风花雪月的小资教育,中国历来的人文教育总是有它的公共关怀。”“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副对联体现了中国传统人文教育的主要内容。上联讲的是人文教育对读书人的自我教育功能,即个人修养与道德关怀;下联讲的是公共关怀问题,即培养其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

  3.人文教育能够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所谓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要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的过程、所具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文化自觉不仅要求认识本土文化,还要理解所接触到的外来文化,把本土文化放在整个世界文化之中来理解,并从世界文化角度来确定本土文化的位置。

  中国经济崛起是具有世界文明史意义的大事件,中国的发展可能会决定性地影响甚至改变整个世界格局。中国人要自觉地从世界文明史的高度来看待中国和世界,要自觉地从世界历史的大视野来重新认识中国,重新认识世界。还要看到,目前中国的文化状况与其在世界上的地位很不相称,文化基础薄弱,文化底气严重不足,文化历史视野相当狭窄。

  因此,我们要从具体的事情着手,做耐心细致的文化奠基工作。文化自觉是当代社会世界的一种要求,是公民应该具备的社会责任,也是大学创新的精神之源。文化自觉是在人文教育和文化实践中养成的,要达到文化自觉,则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

  三、和谐校园建设凸显人文教育功能

  一般来说,人们习惯于从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运作来论及大学人文教育的实施。不可否认,这的确是人文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方式。然而,从和谐校园建设与教育本质的关系、人文教育与教育本质的关系中,我们不难看出和谐校园建设与人文教育之间的相互型塑关系,尤其和谐校园建设所彰显的人文教育功能。

  1.和谐校园建设把人文教育与科学技术教育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彰显了和谐校园的文化教育功能。校园和谐不仅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还包括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和谐以及人文精神与技术理性的和谐。文化教育和谐不仅包含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和谐,也包括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和谐。文化教育和谐具有历史传统,无论西方知识传统还是中国知识传统,都不乏这种和谐的内容。古希腊的“派迪亚”传统把课程学习与人文素养培养结合起来,通过教化方式使人具有人性,这是最早的文化教育和谐。

  2.和谐校园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主动的习惯”,表现了其人文生成功能。按照雅斯贝尔斯的观点,人是可以引导其内在潜能去获得自由的意志并超越,人的真正使命在于不断超越,只有不断超越,人才能够达到认识存在自身。人可以在生活中不断发展,人可以在和谐环境中不断超越,人可以在超越中达到心智的创造,这就是生成教育。通过历史积淀、环境熏陶和自身奋发,人的人文精神就可以在不知不觉的无意识之中达到。但是,习惯则是这种生成教育的坚实基础。心理学把习惯形成解释为在一定的情境中自然地进行某种动作的特殊倾向,是个体在生存环境中通过学习而获得的,这种习惯可以看成是约定俗成的。

  3.和谐校园的多种和谐,具有人文渗透功能。如果说教育是社会生活得以延续的工具,那么人文教育则是校园和谐的文化基础。反过来说,和谐校园本身还担当着人文教育的职责,而这种担当的实现要靠渗透,它类似于社会环境的教育作用。杜威曾指出:“社会环境通过每个人所从事种种活动,以养成个人行为的理智的和情感的倾向。

  教育职称论文网投稿推荐:《教书育人》杂志是由哈尔滨师范大学主管主办的教育类期刊,每月分别出版《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教书育人·校长参考》;《教书育人·高教论坛》;共计三本杂志。《教书育人》以准确的定位、高雅的品味、独具的特色及人文化的办刊思路,为各界精心打造奉献出了精品大餐,国内外公开发行。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论析和谐校园建设人文教育功能职称论文网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biyelunwen/13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