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桂北地区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探究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汉语言发布时间:2019-03-12浏览:

  摘要: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应与人的发展休戚相关。本文以桂北地区传统民族村落为研究对象,在凸显地域性设计、保护传统民族村落面貌的同时,探讨如何为村民提供经济保障,提升基础设施建设,从而实现在人的发展基础上进行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实现新型城镇化发展之路。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桂北地区;传统村落;地域性设计

城镇文化论文

  在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大量的农民工进城促进了城市的迅猛发展。风景优美、凝聚传统文化的传统村落连同其特有的生活方式逐渐消失在我们的视线中,成为“空巢”,村子只剩下年迈的老人和年幼的孩童,而这已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亟待全社会的关注。城镇化不是去乡村化。2012年,中共十八大报告将推进城镇化建设作为推进我罔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措施之一,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传统村落要实现村落风貌保护、村民经济保障和基础设施建设并行发展。人在村中,乡村风貌才能得以保全。

  1 桂北地区传统村落现状

  桂北地区泛指广西北部,是广西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地,居住着壮、汉、侗、瑶、苗、水、彝等少数民族。这里地势陡峭、山峦连绵,独特的地域环境、民族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以及生活方式形成了丰富的聚落空间形态,如瑶、壮、侗等依山而建的干栏式建筑聚落,融合南北建筑风貌的合院式聚落以及按传统风水建造的八卦图聚落等,带有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具有极高的社会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和美学价值。

  1.1桂北地区传统村落现状

  在实地调研过程中发现,桂北地区传统村落表现出不同的现状:过度的商业开发影响了聚落原貌,如龙脊平安寨、大圩古镇等;有些传统村落则缺乏开发保护而破落不堪,如興安秦家大院、灵川江头洲村等;而更多传统村落则因新农村建设及村民建房而破坏了村落格局和风貌。如何在保证村落整体面貌的同时,对其进行开发,是桂北地区传统村落面临的严峻问题。

  1.2广西新农村建设引发的思考

  党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引发新农村建设热潮,“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发展目标对农村道路、供水及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村生活环境,但建设过程中引发的社会问题和文化断裂更需反思。

  1 .2.1多样独特的村落风貌消失。传统村落选址及布局是在适应特定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下进行合理规划,满足聚集、居住、生活、消防、防盗及排水的基本需求,实现了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处。而新农村规划多大规模圈地重建,重视建筑内部空间质量,破坏了村落的原始肌理,失去其地域独特性,重视“新”字,而无视“农”字,结果把新农村变成了“新的城市”,千村一面,独特的乡村风貌荡然无存。

  1.2.2原有自然邻里关系瓦解。一个自然村落的聚集必定形成其特定的邻里关系。我国乡村多按一定的血缘关系聚集,建筑布局及村落形态则是这一血缘关系的体现,如四合院、围屋、干栏式民居及宗族祠堂为中心的建筑布局等。新农村建设以城市居住模式为样本,为了实现基础设施建设经济投入最少化,简单集中,破坏了原有自然邻里关系,人情淡薄,互不往来。

  1.2.3无法扭转村落衰败的现实。广西桂北地区山多地少,经济落后,大部分青壮年只能离乡外出打工,老人和孩子留守空村。而新农村建设并未能解决村民的经济来源问题,也就无法扭转村落衰败的现实。

  2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目标

  2013年3月1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围人大一次会议上强调,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必须和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在2015年全国两会中都明确指出,要建立新型城镇化发展之道,在这过程中要走集约、节能、生态的新路子,目标是要造福于民,主要解决好农业与农民工的问题。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不能再治标不治本,象征性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而留下一个看起来很美的“空巢”。要有效实现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还需将村落风貌保护、经济保障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手段进行综合处理。

  2.1利用地域性设计实现传统村落风貌的保护

  保护必须科学,利用地域性设计进行整体保护。第一,保护村落原有风貌。针对桂北传统村落特点,重点保护其内部空问形态,即由点(古民居、院落)、线(街巷、水系)、面(建筑群、村落)所构成的空问形态及功能布局。第二,保护村落环境。保护村落农田景观与生态环境,保护土壤和植被完整。第三,建立健全保护机制。控制村落容量,合理控制人口密度。

  2.2经济上的保障是实现村落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要解决村落生产问题,村民必须有经济来源才会住在村里,只有他们还在,才能让村落及文化完整地保存下去。可以根据村落特点进行旅游开发,将“慢城”生活模式运用到旅游开发中,吸引城市居民体验“慢城”生活,同时,还要启发村民保护村落文化的自觉性。

  2.3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是改善生活质量的保障

  把现代文明、科技给人们带来的便捷输入到村落里,让老百姓能舒服的生活,改善原有欠缺的基础设施环境。努力打造“慢城”生活模式,村民其独特的生活方式也可成为隐形的旅游资源。

  3 案例运用研究——以广西巴马百马村坡莫屯为例

  场地位于广西巴马甲篆乡盘阳河畔,依山傍水,交通便利,是有名的长寿村之一,以壮族居民为主。村落建筑风貌混乱,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极度缺乏,另外村落山体水土流失严重,村民收入来源单一。天然氧吧的自然环境与经济落后的村落面貌格格不入,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村落风貌和村民收入有待提升。本案例在地域性设计的基础上,保持原有村落空问肌理,利用独特的民俗活动和农耕文化吸引游客,在形成独特的村落风貌的同时,创造新型的“慢城”生活模式,实现村落的可持续发展。

  3.1村落布局及游线的整体性设计

  在原有村落肌理基础上,基本保留原有村落结构、建筑布局、邻里空间以及村落的地形地貌等,利用当地独特的竹林形成景观轴线,将村落各个景观节点联系起来,形成山、水、村落相融的村落景观。保留原有山地地形,形成独特的梯田景观,保护场地的生态系统,进而保护来之不易的乡土文化。

  推荐阅读:《民间文化旅游》为旅游爱好者提供新鲜的视角,新鲜的旅游去处,新鲜的旅游资讯。旅游业提供贴切的宣传空间,精心笄并制作。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桂北地区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探究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hanyuyan/46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