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企业劳动过程探析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计算机网络发布时间:2020-09-09浏览:

  摘要:通过对互联网企业员工日常劳动过程的刻画,结合有关劳动过程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基于行业市场环境、企业管理制度、企业文化环境和员工之间互动等多个角度,综合分析互联网企业劳动过程的形成原因,探讨互联网企业高强度劳动过程背后的控制因素。

  关键词:互联网企业;劳动过程

互联网经济

  互联网行业发展迅速,但其员工的高强度工作状态已成为人们的共识,2019年热议的996加班文化就是互联网企业的程序员提出的,即每天早上九点开始,晚上九点结束,每周工作六天。如此长时间的工作状态,互联网企业如何控制员工的劳动过程,员工为何愿意忍受高强度的工作是本文探究的重点。

  本文的研究资料,一方面来源于2017年到2019年笔者在国内某知名互联网企业工作期间的田野调查;另一方面来源于笔者对国内10家互联网企业员工的电话访谈,文章中所涉及的公司名和人名均已做匿名化处理。

  一、文献综述

  马克思最早提出劳动过程理论,他认为资本家需要通过对工人的劳动过程的控制,将其购买的劳动力转化为劳动,而这个转化过程充满紧张和冲突(马克思,2004)。20世纪70年代,布雷弗曼提出泰勒制劳动过程中“工匠精神的消退”,管理者通过对工作的拆解与分化,将所有劳动变成简单劳动,并给每一个劳动步骤制定规则,由此实现对劳动过程的精细化控制,也正是因此,工人不再需要了解和掌握整套生产过程的知识和技能,实现劳动过程与工人技能分离,工人不再是手艺人,他们被去技能化,可替代性大幅度提高,逐渐丧失了在劳动过程中的控制权和主动权(布雷弗曼,1978)。区别于之前的研究,布若威提出管理者与工人之间的关系并非纯粹的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他强调工人的主体性与自主选择,即工人对劳动过程自发的认同,布若威发现在福特主义为特征的工厂中,管理者利用“赶工游戏”巧妙地塑造了工人的意识形态,实现了从强制生产到认同生产的转变,成功地掩盖了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剥削(布若威,2008)。新时期劳动过程理论的发展借鉴后现代理论思想,从多元视角分析劳动过程,不再局限于生产和阶级领域的探讨,此外,技术的变迁不仅推动了企业生产组织的变化,也是促成劳动过程转变的重要因素(赵炜,2020)。

  相关实证研究中,游正林基于国内企业经验提出化解劳动过程中冲突的三种机制:第一是让工人参与赶工游戏以转化矛盾,第二是建立内部劳动力市场以实现内部流动,第三是建立内部国家,通过企业内部集体谈判制度和申诉机构调解劳动过程中的冲突,以上三种机制目的都在于获取声誉价值的同时掩盖剩余价值的目的(游正林,2009)。杜娟在法国华人移民劳工的研究中发现阶级和时间性因素对劳动控制的影响,由于移民劳工对未来当老板充满期待,因此为现在的工作经历赋予了积极意义,认为老板也是苦过来的,这是通往社会阶级上升的必经之路,从而化解了劳资之间的对立矛盾(杜娟,2019)。梁萌提出在技术型企业里,有别于赶工游戏、老板游戏劳动控制过程,企业通过文化价值观引导与工作方式的改革不断加速员工的劳动过程,最终使得加班文化成为主流共识,在劳动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员工的自我驱动力和自我规训作用(梁萌,2016)。

  综合来看,目前有关劳动过程理论和实证研究都承认管理者与劳动者之间的矛盾关系,但是调和这种矛盾的方式已经由传统的刚性管理方式转化为质量控制、灵活管理以及人际关系等多种形式的共同作用(赵炜,2020)。本文试图刻画互联网员工的日常劳动过程,并探讨互联网企业中影响和控制员工劳动过程的多种因素。

  二、互联网企业劳动过程及形成原因

  (一)互联网企业劳动过程

  每个互联网企业都有各自的产品,例如腾讯的微信、阿里巴巴的淘宝等,每个产品又包括不同的功能,例如搜索、推荐、结算等。一般而言,产品的每个功能从无到有的生产过程可以分为六个阶段:调研、设计、研发、测试、上线、运营。同时,每个阶段专门负责生产的人员是不同的,例如调研和设计由产品经理和美工负责,研发由程序员负责,测试由质量测试人员负责,运营由产品运营和销售人员负责,不同类型的工作人员从属于不同的工作部门,人员的工作考核在各自部门内部完成。因此,每个项目的开发都需要跨部门同事之间的协调配合,这个合作生产的过程在本文中简称为“项目合作制”。

  在项目立项之前,若要开发一个功能,产品经理先要进行调研,确定该项目的价值。项目立项成功后,产品经理设计功能,并邀请美工设计图纸。但由于每个美工基本上都已经有在做的项目,因此何时出图纸需要等待美工的排期。同理,在研发、测试的环节中,也需要等待研发人员和测试人员的排期。在项目开发的过程中,参与项目的各部门人员需要以周为单位开会,汇报任务完成情况和工作计划,项目组成员之间起到相互督促的作用。遇到紧急或重点项目,则需要每天开会明确进展,设定当日的工作目标,甚至会将各部门成员汇集到一个会议室里办公,以减少沟通成本,员工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强度也因此骤然上升。

  (二)互联网企业劳动过程形成原因

  互联网企业中每年都会通过KPI或OKR等制度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考核成绩会直接影响薪水和奖金。同时,每年每个员工都会有1—2次晋升的机会,晋升结果不仅会影响员工在企业内部的薪水和股权收益,也会影响员工跳槽时的市场价值。此外,根据受访者的描述,互联网行业绩效考核与晋升过程相对比较公平,主要是基于员工的产品业绩,人情因素占比非常少。这也和互联网行业的高速发展有关,市场对互联网人才的需求量较大,如果业绩好的员工认为薪水过低,很容易就可以跳槽到另外一家企业,造成人才流失。正是在这种“多劳即可多得”的市场环境与企业制度的保卫下,很多互联网企业文化将加班塑造成一种上进的高尚行为,将高强度的劳动过程渲染為一种难得的学习机会,是实现自我价值的荣耀之路,企图让每一位员工由内而外地认可工作的价值,最终通过员工的自我驱动力和约束力实现劳动过程的控制

  推荐阅读:互联网经济企业管理论文投稿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互联网企业劳动过程探析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jisuanjiwangluo/53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