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学视域下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及保护利用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综合论文发布时间:2022-09-17浏览:

  一、民俗档案基本概念及其价值

  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各地的民俗都与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人文有着密切的联系,民俗文化是在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中逐渐孕育形成的。中国地域辽阔、南北横跨五个温度带,各地自然条件、风土人情千差万别,又加之我国是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都拥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多样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孕育了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民俗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俗类非遗在非物质遗产保护名录中占据重要地位,在已公布的4批国家非物质遗产名录中,民俗类非遗共计165项,是我国十分宝贵的文化财富。

民族档案论文

  当前由于受到市场经济、科学技术进步、人口流动、工业化和城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扬的环境不断恶化,导致许多优秀的民俗文化逐渐凋零直至消亡,对民俗文化进行保护已是势在必行。在民俗文化逐渐消逝的社会大背景下,民俗档案应运而生。民俗档案是指区域地区人们在民俗活动或民俗文化保护相关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一定保存价值的、能够记录和反映民俗文化原始信息的历史记录。民俗档案是对民众在民俗文化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原始性信息的确切记录,是几千年来中华文明深厚的文化积淀,它是对几千年来中国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真实记录,具有宝贵的文化价值和情报价值。

  二、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档案化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文化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应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予以认定、记录、建档,建立健全调查信息共享机制”。民俗文化的保护涉及多个学科,包括档案学在内的各个学科、部门纷纷各显其能,从自己的学科角度出发开展民俗文化的保护研究,不同学科对于民俗文化的保护拥有不同的理论、方法、技术和途径。档案学作为记录、保护、传承社会记忆的学科,对于研究民俗文化的保护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档案学视域下的民俗文化保护,主要是通过对民俗文化的档案化,运用档案学的理论、知识、技术进行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的档案化保护是对正在形成、不断嬗变发展的民俗文化进行档案固化,以及对历史中形成的民俗文化档案的整理鉴定、安全保管和开发利用的保护模式。民俗文化的产生、传承和发展都是在一定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进行的,同时社会环境的变化也会导致民俗文化的变异甚至是消亡,民俗文化的档案化保护对于固化社会记忆、保护民间文化传统具有独特的作用。

  1.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化保护的必要性

  (1)档案化保护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客观需要

  我国2011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十三条规定“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全面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情况,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及相关数据库”。至此我国通过法律规定,正式明确了建档作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措施的重要地位,充分体现了非遗建档对于非遗文化保护的正当性和必要性,从法律层面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档案化保护提供了依据,民俗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也同样适用建立档案这一有效保护措施。

  (2)档案化保护是民俗文化多样化保护的必然要求

  经过多年的探索学习,我国积累了一些民俗文化保护的经验,比如通过建立民俗文化村、建立民俗文化博物馆等多种发展模式宣传保护民俗文化,同时依靠政府、市场、旅游、网络技术、学校教育等多种途径传承民俗文化,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民俗文化保护多样性方面仍有不足之处,对于民俗文化的产生渊源、传承历史等追溯研究不够充分、可靠,无法全面记录传承民俗文化活动,而民俗文化的档案化是民俗文化传承保护模式的有效补充,把档案化纳入民俗文化保护机制中,有利于合作构建民俗文化传承体系,为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真實、可靠的记录和凭证。

  (3)档案化保护是保证民俗文化“原汁原味”的有力举措

  传统模式下民俗文化保护与资本开发相结合,商业资本注入民俗旅游等行业,为迎合大众肆意对民俗文化进行改造,导致民俗文化逐渐失去了“本味”,割裂了当地社会文化与民俗文化的内在联系,破坏了民俗文化赖以产生和发展的文化环境,使得当地民俗文化逐渐“变质”。档案具有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本质属性——原始记录性,能真实、完整、可靠地记录民俗文化,真实再现当地人民的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活动。民俗文化档案化是构建多样化民俗传承保护体系的必然选择和时代要求,是破除民俗文化保护困局的正确之策。

  2.民俗文化的建档原则

  (1)坚持建档材料收集的全面多样原则

  民俗文化具有时间跨度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载体庞杂等特征。全面多样原则是指民俗文化建档材料的征收和采集应尽量保证广泛和多元。我国疆域辽阔、民族众多,丰富多样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孕育了繁荣多彩的民俗文化,一方面坚持全面多样原则就要广泛收集各地区、各民族的特色民俗文化,不仅仅要收集早已声名远扬的民俗文化,也要努力挖掘保护罕为人知但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民俗。民俗文化是人民大众物质生活、社会生活、文化生活的真实反映。众所周知,民俗文化不仅内容丰富,包括民众的物质生产、人生礼仪、婚丧嫁娶和岁时节日等等丰富的文化内容,而且形式多样,既有传统服饰、传统节日又有庙会、民间信俗等形式,另一方面坚持全面多样的原则就要广泛收集涉及不同内容形式民俗文化活动的方方面面的档案材料。为民俗文化建立档案,必须保证能全面立体重现民俗文化的真实场景,这就需要充分利用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技术,建设多种载体方式、丰富表现形式的民俗文化档案资源。

  (2)坚持建档材料收集的及时持续原则

  我国民俗文化的生存环境正受到严峻的挑战,正如冯骥才先生所说“每一分钟,我们的田野里、山坳里、深邃的民间里,都有一些民间文化及其遗产死去”,民间文化是滋养民俗文化的源泉,就像树木失去了水的滋养,它还能继续生存和发展吗?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环境中,民俗文化以极快的速度在萎缩甚至是消亡,及时为处于消逝边缘的优秀民俗文化活动建档,保证民俗档案材料的齐全完整是档案工作义不容辞的当务之急。民俗文化具有活态流变的特性,它随着社会环境、地理人文等因素的变化而不断发展演变,只有对民俗活动进行持续、动态地记录和归档,才能真实完整地反映民俗文化的历史演变。

  推荐阅读:房地产档案管理论文怎么发表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档案学视域下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及保护利用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lunwen/zonghelunwen/2019/1220/49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