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能源、环境和气候变化协同治理研究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综合论文发布时间:2021-05-26浏览:

  摘 要:当前,我国能源效益持续下降,环境污染治理进入攻坚阶段,温室气体减排仍未达峰。“十二五”和“十三五”实践表明,环境污染和应对气候变化推动了能源结构优化,而能源结构优化则有效减少了环境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欧盟经验表明,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可实现三者协同治理。未来,我国可以通过大力提高能效,控制化石能源消费总量,大幅提高非化石能源比例,制定三者协同治理的制度规范等措施实现三者协同治理。

  关键词:能源 环境 气候变化 协同

科技风

  一、引言

  硫氧化物、氮氧化物、臭氧和颗粒物造成的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环境、经济和食品安全都带来了较大的影响,这些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于化石能源的生产和消费。不仅如此,2014年,能源排放占据了温室气体排放量的73%[1]。为此,美国、欧盟和日本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大幅度降低了化石能源尤其是煤炭的占比,从而显著改善了空气质量,并降低了温室气体排放。我国在“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采取了多项措施治理大气污染,其中重要措施之一是发展清洁能源,优化能源结构,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我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化石能源仍是主要一次能源,因此,进一步提高非化石能源比例,尽快降低化石能源尤其是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消费占比,是我国大气污染防治与碳中和愿景的必然要求。

  二、我国能源、环境和气候变化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一)我国能源消费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2019年全国能源消费量达到了486亿吨标煤,比上年增长33%。其中,煤炭消费量约为393亿吨,比上年增长10%;石油消费量达到66亿吨,比上年增长68%;天然气消费量3067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86%;全社会用电量达到72万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45%。我国能源消费对外依存度高,2019年石油对外依存度708%,天然气对外依存度43%[2]。能源结构不合理,化石能源占比为847%,尤其是煤炭占比仍高达577%,这给我国环境保护和温室气体减排带来巨大压力,也给能源转型和能源革命带来巨大的挑战。

  能源效率偏低,能源效益持续下降。我国单位GDP能耗依然落后于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根据2016—2019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和2016—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十三五”的前四年,我国GDP平均增速为66%,能源、电力平均增速分别为31%和61%,平均能源、电力消费弹性系数分别为047和092,均高于“十二五”,我国的能源效率提升和产业结构调整尚未全面贯彻绿色发展理念,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提升。

  能源技术和能源装备仍有较大上升空间,在页岩气开发、能源梯级利用、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应用、清洁供热、储能、能源互联网等方面,我国距离国际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能源转型。

  (二)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围绕大气污染治理,我国于2013年发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于2018年发布了《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等文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截至2019年底,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浓度为36微克/立方米;PM10浓度下降到6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6%;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20%;在全部城市当中,有466%的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了国家标准[3]。

  当前,全国大气环境质量平均水平都得到了一定的改善,重点地区改善明显,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与美丽中国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与人民的期望仍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在局部地区的秋冬季节仍会出现大气重污染现象;二是区域进展不平衡,部分地区工作相对滞后;三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以公路货物运输为主的运输结构尚未转变,污染物排放量大,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总体形势依然严峻。

  大气污染治理进入攻坚战[4]。随着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的深入推进,我国大气污染治理逐渐进入攻坚阶段和深水区。主要表现在,一是PM25的来源从扬尘、粉尘、烟尘等一次源转变为臭氧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等二次源,治理难度增大;二是末端治理措施已不能满足大气污染治理的需求,需要对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尤其是要对能源结构调整和优化,从根本上解决污染源的问题,从源头上消减污染物排放量。

  (三)我国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从图1可以看出,自2000年以来,随着能源消费总量的增加,我国温室气体排放在2000-2013年持续增加,在2014-2016略有下降之后,从2017年再次攀升,到2019年排放量达到了9719亿吨二氧化碳。当前工业部门的能源消费占全国总终端耗65%(包括建筑业的第二产业为675%),是最主要的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部门[5]。我国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2014年为2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根据温室气体效应折成二氧化碳排放量),其中甲烷、氧化亚氮、含氟气体的比例分别为57%、31%、12%,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占总温室气体排放量的16%,且占比呈现增长态势。

  [KH*4/5]

  [PS19.EPS,BP]

  [TS(][HT5”SS][JZ(]图1 我国历年温室气体排放量[JZ)][TS)] [KH-1][KH*4]

  [HT6SS]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等数据计算所得。 [KH*4/5]

  2020年9月22日,習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中提出,中国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向全世界展示了我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更大贡献的积极立场,我国将采取更强力的措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从排放量来看,根据全球碳计划组织(GCP)研究,2017年我国温室气体排放量全球第一,超过欧盟和美国排放量之和,并且排放量仍在增加,还未达到峰值,我国要实现碳中和,需要减少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远超过其他发达国家。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跨度来看,法国、德国、英国等国家于1980碳达峰,到2050年碳中和,时间跨度大约70年。美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于2007年碳达峰,到2050年碳中和,大约有43年的窗口期。而我国从2030年碳达峰到2060年碳中和,只有30年,时间跨度短于其他国家,意味着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需要付出比发达国家更大的努力[6]。

  推荐阅读:新能源发电论文如何发表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我国能源、环境和气候变化协同治理研究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lunwen/zonghelunwen/2021/0526/57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