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大学精神的重建与大学人角色担当核心期刊发表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教育学发布时间:2014-03-13浏览:

  摘要:“大学精神”是大学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的文明成果 ,它是科学精神的时代标志和具体凝聚,是整个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式。文章发表在《济南职业学院学报》上,是教育论文发表范文,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大学精神,实质,大学人,角色担当

  面临知识经济的机遇和挑战,建设 “大学精神”不仅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社会进步的需要。“大学精神”的本质特征概括为创造精神、批判精神和社会关怀精神。

  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建设的精髓与核心,是大学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当前,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在市场经济、世俗文化与功利主义等多重冲击下的大学精神日渐式微。如何理解大学精神,从而重建大学精神,成为当下我国高等教育必须思考的话题。

  一、大学精神的实质及重建大学精神的理论基础

  什么是大学精神?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不约而同地达成共识。一般从两个角度来界定大学精神。一种是从大学“个性”的角度来认识,认为大学精神是指“整个大学校园共同在一定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培育起来的一种群体意识,是一所大学体现出来的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等整体精神面貌,是一所大学共同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的综合体现,是该大学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柱。

  它是大学理念在实践中的逐步完善和升华,进而在自身办学历史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积淀。”另外一种是从大学“共性”的角度来认识,认为“大学精神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本源性精神或称主体性精神,一类是为实现和表达本源性精神而需要具备的保障性精神。追求真理,坚持科学是大学的本源性精神;怀疑批判的精神、兼容并包的精神、相对独立的精神、人文精神、创新精神属于保障性的精神。”

  个性的大学精神是大学独立品格的创造;共性的大学精神是每一所大学坚守“民族精神堡垒”的底线。大学精神是感受得到、体会得到,但看不见也摸不着的一种存在。它不是现实大学的外在的有形的物质形态,它以无形的方式彰显于这所大学日常生活的细微处和这所大学所有人的精神面貌上。

  二、大学领导者:大学精神构建的倡导者与创造者

  中国的现代大学教育走过百年的历程。纵观这百年中留下鲜明印记的具有大学精神的高校,无不与这所高校的领导者密切相关。如蔡元培之于北大、梅贻琦之于清华、竺可桢之于浙大、张伯苓之于南开、马相伯之于复旦……正如章开沅在其著作《中国著名大学校长书系》的序言中所说:“在百余年中国新式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有一大批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的先驱者。

  他们呕心沥血,殚精竭虑,为中国现代大学的奠基与成长作出了无可磨灭的贡献,我们应该永远铭记这些先驱者的功绩。特别是其中那些办学有成就的著名校长,他们和他们所辛苦经营的著名大学乃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一块块丰碑。他们教育思想的丰富精粹、办学理念的卓越高远以及实践业绩的泽惠后世,至今仍然受到中外学者的肯定与尊重。”

  的确,仔细考察这些在中国教育史上留下足迹的大学校长们,人们发现,他们无论是曾经留学欧美,还是固守本土文化,他们在精神深处无不坚守着人文精神的理想,都是有担当的人文知识分子。“他们都怀着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怀着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真挚情感,勇敢地担负起振兴民族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将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培养确立为教育宗旨。”

  三、大学教职员工:大学精神构建中的传播者与实践者

  从根本上讲,大学教师是大学精神的传播者与实践者,他们是大学精神的策源地。缺乏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缺乏怀有“科学人文主义”理想的教师队伍,校园再漂亮,大学精神的口号再响亮,也无法真真地将大学精神传递给学生。医生一时的疏忽,可能伤害一个病人;而教师的一时疏忽,影响的可能是一群人。

  梅贻琦早就说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可见教师在大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或许,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大师,但在大学教育的框架内教师必须德才兼备。就当前的中国大学而言,教职员工由两个部分组成,一类是活跃在教学和科研一线的教师;一类是为学生基本生活提供服务的教辅工作人员。

  大学教师在大学精神构建的过程中该具有怎样的担当呢?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对于一线教师而言,应该首先具有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要求教师追求真理,忠于真理,不盲从、不符合、不武断、不专横。就是《中庸》中所说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给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研究的理念,以逻辑推理的理性精神和反复实践的求真精神作为教学科研的准则;其次,具有自省忧道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以人的存在与价值为内涵,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关注人的存在,强调人生的意义,对人类文化的精华和核心价值给予根本体现的一种精神,其终极目的是促使个体得到自我的完善,成就完美的人格。”教师只有具有这样的人文精神,才可能关注自身和学生的个性成长,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才能真正从教育的本质“人的完成”角度对学生进行教育。

  第三,具有敢说敢做的自由精神和批判精神。蔡元培先生曾经说过:“大学以思想自由为原则。”“大学教员所发表之思想,不但不受任何宗教或政党之拘束,亦不受任何著名学者之牵掣,苟其确有所见而言之成理,则虽在一校中,两相反对之说,不妨同行并行,而一任学生之比较而选择,此大学之所以为大也。”教师只有思想自由才可能突破思想的禁区,才能在争鸣中解决问题。

  教师只有学术自由才能传承文化、创新文化,才能打破学术霸权的垄断,使学术真正发挥应有的力量;教师只有言论自由,在不违背国家法律和法规的前提下,才能敢说真话,敢于批判,敢于向权威挑战,敢于追求真理。第四,具备敢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教师只有具备创新精神才可能支持学生的创新精神,并使创新成为学习的主导,改变原本教师对学生进行灌输式学习的弊端,从而让学生在勇于创新中自主学习,建立新型的教学关系。

  四、大学生:大学精神构建中的继承者与辐射者

  大学生是大学精神的主要载体。大学生是大学精神的学习者,但同时也是大学精神的传播者与延续者。在“大学人”的组成当中,学生是最具有可塑性与传播性的。学生的可塑性在于他身在大学环境中,大学精神以一种无形的方式熏陶着他们的身心,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和对世界的关注。随着一届届学生走进工作岗位,走进社会,他们身上所承载着大学精神就会以辐射的方式影响着周围其他的人。由此,一所大学的大学精神就在这不经意之间获得了传承。正如研究者所说“大学精神既深藏于‘大学’之中,又游离于‘大学’之外。

  教育核心期刊发表:《济南职业学院学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山东省教育厅主管、济南职业学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本刊为双月刊,16开,124页码,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刊号为ISSN1673—4270,国内统一刊号为CN37—1434/Z。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探析大学精神的重建与大学人角色担当核心期刊发表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jiaoyuxue/12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