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当前校园中对暴力的管理模式及意义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教育学发布时间:2015-07-03浏览:

  不管什么情况下暴力都是对社会的一种不好的表现,在校园中暴力更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及思想。要怎样做能杜绝校园中的暴力现象呢?从思想政治上又怎样来教育呢?《高中数学教与学》是由江苏省教育厅主管、扬州大学主办的学术性和普及性相结合的高中数学教育期刊。江苏省一级期刊。本刊紧扣中学数学教学实际。读者对象为广大中学数学教师、中学生、数学爱好者和学生家长等。

  摘 要: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学校应该创造良好的条件,丰富校园生活,培养学生良好又广泛的兴趣爱好,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注意培养学生集体责任感,用集体的温暖去感染每一位同学,用良好的集体氛围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友爱的学习生活环境。

  关键词:心理学,暴力,教学

  一、软暴力事件的特点

  (一)持续时间久,危害大。教师软暴力的主要对象是“差等生”,由于成绩一直不理想,他们长期遭受老师的嘲讽,冷漠和疏离,导致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厌学情绪和自卑心理;长期遭受同学软暴力的学生缺少集体归属感,同学的排斥和孤立,会导致安全感的缺失和自我封闭。

  与校园硬暴力人人喊打的局面不同,校园软暴力事件虽然广泛存在,却因其隐蔽性而被社会大众所忽视。校园软暴力不仅会伤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可能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心理问题。

  (二)隐秘性强,难发现。软暴力主要通过语言上的侮辱、嘲讽,人际上的孤立与疏离的方式进行的,它不会留下明显的痕迹,外人很难察觉,并且它造成的影响大小也难以准确有效的评估。

  (三)责任认定不易,处理难。一方面,我们很难明确老师善意、有益的批评教育与软暴力的界限;另一方面,同学间的软暴力,主要是由日常生活学习中的矛盾引发,所以很难界定双方的责任。

  二、心理学视角下的校园软暴力成因

  (一)偏见。

  对暴力概念的偏见。人们对暴力的认知往往存在偏见,认为只有人身伤害才是暴力。相对于硬暴力而言,软暴力并没有直观的伤害结果,导致老师、家长和同学都不会将语言攻击,排斥和孤立等行为与暴力行为联系起来,并且意识不到软暴力行为对受害者造成的巨大伤害。由于整个社会对软暴力危害的没有清醒的认识,导致学生在校园遭遇软暴力时没有一个很好的求助渠道。

论述当前校园中对暴力的管理模式及意义

  软暴力是与硬暴力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指的是一类非身体接触性的伤害[1],它的主要表现为言语攻击(如羞辱、讥讽、谩骂等)和敌意对待(如冷淡、孤立、排斥等)。它包括两种类型:教师软暴力和同学之间软暴力。教师软暴力主要发生在上课期间,主要指老师通过嘲讽、轻视、疏远等手段对待学生,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同学之间的软暴力一般发生在课余时间,主要指同学间的谩骂、讥讽、孤立和排斥等。根据调查研究发现:在小学、初中阶段,教师软暴力现象比较普遍,而且对学生造成的伤害更大,影响更深远;到了高中和大学阶段,主要以同学之间的软暴力为主,这一阶段的学生随着身心的不断成熟,面对软暴力时,能够更加理性的对待,造成的伤害要小一些。

  对教育的偏见。有些教师对教育的本质认识不清,对教育本质的认知存在偏差。[2]在他们心目中只有分数一杆秤,对学生的评价只看重成绩。对于成绩不好的学生,即使其他优点再多也无法得到认可。于是“差生”自然就成了教师软暴力的攻击对象。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健全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一个好老师的标准绝不仅仅是能否教出高分学生。要让教师懂得教育的真正含义,明白软暴力行为的危害,让教育回归它的本真,让我们的孩子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氛围中。

  (二)心理压力

  一方面,教师的职业和心理压力大。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化,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不断提高。尤其是“聘任制度、末位淘汰制度、绩效考核制度”等竞争机制的不断完善,以及社会的高期望,导致教师的职业和心理压力越来越大。与此同时,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并不十分理想,付出与收入常常不成正比,容易导致教师群体的心理失衡。在职业和心理的双重压力下,学生很容易成为教师释放压力的靶子。

  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业压力也同样巨大。学生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繁重的学业压力,枯燥的校园生活,使得他们迫切需要寻找到释放这种压抑的突破口,于是对同伴软暴力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他们发泄压力,调节生活的一种方式。

  加大软暴力危害的宣传,营造反对软暴力的社会氛围。通过各种传播途径大力宣传,让整个社会重视和关心软暴力事件的危害,形成对软暴力行为“人人喊打”的局面。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真正根除软暴力生长的土壤,为青少年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三)模仿

  学生的软暴力行为是习得性的。观察学习理论认为,青少年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期,整个阶段正是他们人生观的形成期,他们主要通过模仿成人来完成社会化,成人世界的不良信息会对他们产生非常负面的影响。但是我们可以发现不管是日常生活中,还是各种传播媒体上,语言暴力十分普遍。特别是网络社交平台上面,一些网民缺乏说清事情的能力,喜欢使用语言暴力攻击他人,而且由于网络的匿名性,使得很多人在遭遇挫折时,便到网络上实施语言暴力,发泄自己的不满。青年学生缺乏辨别能力,甚至会把这种言语暴力理解为“酷”的表现,并在同学间宣扬,习得的暴力言语攻击自己的同学。

  组建专业的心理援助队伍。学生遭遇的软暴力可能是来自多方面的,除学校以外,家庭和社会都有实施软暴力伤害的可能性。学校应该配备专业的心理服务团队,对遭遇软暴力的学生进行心理援助,帮助他们消除不良影响,使他们能够重拾自信,乐观面对学习和生活。

  加强学生的挫折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自愈能力。[3]通过挫折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力。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只有经历过挫折才能真正成长,才可能学会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世间冷暖。让学生学会面对各种挫折,提高心理自愈能力,降低软暴力行为的危害。

  (四)溺爱型家庭教养方式

  心理学研究发现:过度溺爱孩子,容易导致孩子的冲动性和恐怖倾向。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都是在父母长辈的细心呵护中成长起来的,对孩子的过分溺爱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容易自我为中心,忽视他人的感受,不懂得包容别人,缺少责任意识。这种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中,容易和同学产生冲突和矛盾,而在溺爱中长大的他们又缺少解决交往中出现问题的能力,于是孤立、排斥、谩骂就成了唯一的手段。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论述当前校园中对暴力的管理模式及意义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jiaoyuxue/31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