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高校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教育学发布时间:2013-08-24浏览:

  摘 要:分析高校贫困学生思想状况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面对新形势提出了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内容创新、观念创新、方法方式创新等思路及相应的实施对策,以探索和提高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据统计,目前在全国普通高校中,经济困难学生约240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20%,特别困难学生的比例在5%—10%,人数大概在160万。相对于其他学生来说,贫困大学生更容易引发许多思想道德及心理等方面的问题,需要给予特殊的关注。2007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强调政府要维护和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建立国家教育资助制度和助学体系。这不仅有利于为国家培养和储备大批人才,对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党的执政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尤其是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新的方向。

  一、当前贫困大学生思想现状

  大部分贫困生能正视所处的困难,在生活中不怕吃苦,勤奋、乐观、积极,无论是对同学还是集体都表现出较强的责任心和热情,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但也有一些贫困生学习成绩不理想,产生了一些不容忽视的思想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1.缺乏责任意识和感恩心理

  部分贫困生的学费是家长借贷支付的,一家人省吃俭用供他们上学,可他们却丝毫不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没有合理的学习目标,无视家长的期望,毫无责任意识。有些贫困生则对学校给予的补助和勤工助学机会视之为理所当然,毫无感恩心理,对工作敷衍了事,找出各种理由来推卸责任。

  2.自立自强意识淡薄

  目前我国大学生并未整体确立“自立求学”的新观念,有小部分贫困生进入大学后,在如何解决学费和生活困难问题上,对学校有强烈的依赖感。穷人的孩子本应早当家,但贫困大学生中“等、靠、要”的思想仍然存在,缺乏自立自强的意识;即使是参加了勤工助学,也不愿吃苦,不愿在脏、累和不体面的岗位工作。

  3.思想上自卑、封闭

  由于长期生活在经济拮据、家境贫寒的环境中, 部分贫困生在心理上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感,虽然也表现出刻苦学习,但由于自卑而不敢或回避与其他同学的交往,封闭自己,消极地看待生活。长期这样下去,可能会导致严重的思想和心理问题,甚至会出现类似马加爵的极端事件。

  二、新的时代背景下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不足

  在高新传媒技术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发生变化,主体意识觉醒,思想选择性增强,对自我的重视程度增强,而权威意识淡化,个性突出,行为方式多样化。新的时代特点和当代大学生的新变化,使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在内容、观念、方式方法等方面已凸现不足,必须进行创新:

  1.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充分体现贫困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教育者容易把贫困大学生看作单纯的受众,对学生的反馈意见极少关注,造成个别贫困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

  2.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充分尊重贫困学生的民主意识和开放意识。思想政治工作脱离了社会发展环境,教育内容与社会发展现实产生脱节,不能适应学生日益开放的视野和日益丰富的生活实际。

  3.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满足贫困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和多样化的个性。把贫困学生作为一个统一的单元来看,并基于这种认识来设计和开展思想教育活动,就忽略了贫困大学生群体需求的多样性和个性的多样化。因此,要使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

  三、高校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及相应对策

  1.高校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创新,核心就是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学生

  相比其它学生,贫困大学生更渴望认识自然、社会、人生和自我,他们在大学期间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将成为贫困大学生未来精神世界的基础。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立足于中国现代化实践的规律的特点,在新形势下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切实回答和解决了时代提出的重大现实课题。要使贫困大学生充分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地位和作用,深刻理解其精神实质,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品质,就要不断采取新的措施,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基础和核心内容,将这一重要思想有机融入到贫困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心理教育等主要内容中去。面对贫困大学生思想、生活与价值取向不断变化的特点,要改变过去的“概念教育”为观念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理解关爱他们,加强与学生们的交流,引导鼓励学生通过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提高,自觉进行思想改造。

  2. 高校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与手段创新

  贫困大学生的成长环境随着时刊发展也发生着变化,其思想状况呈现出许多出丰富性和活跃性的特点,使得高校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内容、渠道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必须根据新的形势,结合大学生的特点,注重发现新情况、新问题,采用多样化的方式方法,通过探索新思路、新办法,开辟新途径,提高工作质量,设计出高校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构架,拓宽工作的空间。唱响主旋律,要与“两课”教学、校园文化建设和深化教学改革等结合起来;充分利用讲坛、校报、广播、电视、社团的宣传优势,增强工作影响力及覆盖面;重视开展多种社会实践活动,为贫困大学生深入社会、增长才干、培养人格品质提供有利条件;尤其要充分利用网络这一载体拓展工作的空间和渠道,用先进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使之成为开展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网上平台。

  3.观念创新是高校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提倡精神扶贫

  对贫困生不能只助其经济,还要育其精神,其中就包括培育他们的“大爱意识”。否则,资助就可能成为一种“慈善行为”,对大学生心理和行为都会产生负面影响,所以必须对贫困生进行“精神扶贫”。 要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意识,要让学生明白贫困的家庭无法选择,人生的价值可以创造,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对待挫折的心态和勇气,树立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态度,战胜贫困。一方面鼓励大学生正视实际,面对困境要以乐观的心态来对待,另一方面,要鼓励大学生学会生存,不断提高个人技能及服务社会的能力,尽早摆脱贫困。

  4. 响应政府扶持贫困生的政策创新,积极创新落实政策的具体方法,充分体现党和国家对贫困生的重视和关爱

  从2007年9月起我国政府将加大力度完善国家教育资助制度和助学体系,而落实对贫困生的资助和扶持政策,关系到高校贫困生能否成人成才的大事,是社会主义教育公平、公正的主要体现。因此,各级政府和高校应携手共进,响应政府扶持贫困生的政策创新,积极创新落实政策的具体方法,通过奖学金发放、助学贷款、学杂费减免、勤工俭学等方法来解决贫困生的实际困难,保证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使他们真正感受到来自党和政府的关爱,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亲和力、认同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困难,完成学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5.创新贫困大学生责任意识和诚信监督机制,为受助贫困生设立道德银行

  责任感和诚信是人的核心素质,相当一部分贫困大学生缺乏诚信意识。据统计现在国家助学贷款违约率高达28.4%,所以在设立贫困生救助基金让他们得到及时帮助的同时设立道德银行,建立和健全一系列的诚信评价体系,为贫困生建档立册,跟踪了解,鼓励并监督他们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回报社会,以弘扬知恩图报的美德,并保障救助基金源源不绝。

  参考文献:

  [1]夏玉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9).

  [2]陆芳芳,张会霞.贫困大学生思想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J].文教资料,2006,(12).

  [3]张亚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着力点[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

  [4]杜喜荣.论做好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J].中国成人教育,2006,(7).

  [5]陈晓文.构建和谐社会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刍议[J].中国高教研究,2005,(10).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刍议高校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jiaoyuxue/8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