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学论文范文探析高职中环境艺术设计的新发展模式及意义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高等教育发布时间:2015-05-11浏览:

  摘要:课程设置与岗位对接的紧密性强。课程体系的设置充分考虑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岗位群的用人需求,结合岗位能力要求课程的设置逐步深入。在课程教学体系上,充分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育人思路,课程设置尤其是岗位课程的设置完全参照行业的岗位特征与能力要求,尽最大限度的实现课程与岗位的无缝对接。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管理,高职教育

  结合用人市场动态变化,充分考虑学生自主性、能动性,统筹结合帮助学生确定未来职业生涯方向。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能力认识和兴趣发展的取向,给学生自我塑造自我发展的机会。岗位方向型专业课程组设置在大学二年级下半学期,在此之前有一年半的时间学生通过专业基础的学习能够对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将来的职业选择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在后期选择方向型课程时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轨迹。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树状拓补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上紧密观察市场发展动态,掌握行业发展情况,扎实基础课,熟练技能课的同时,结合市场动态开设专业内不同方向型课程、岗位型课程,课程与课程之间即相互联系又有各自特色,形成一套完善的网状拓补式课程结构体系。

  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方案就是大学的三年教学计划,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目标而进行的总体计划实施方案 ,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育教学过程的主要依据,是学校对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价的基础性文件。

  一、高职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亟待解决的问题

  1.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目前高职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专业市场需求脱节,课程设置缺乏职业特色。现行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职业性教学体系,仍是来源于本科的课程体系,教学以理论为主,与实际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相去甚远,课堂教学缺乏生气,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差。实践、实验课程仍旧以模拟性设计训练为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激情和动力。

  2.在课程体系方面:急需架设新型课程构成体系;去除本科的学科型教学体系,构建符合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特色教学的新模式。高职院校多数专业仍采用 “压缩饼干”本科教育模式,课程体系构成上不够灵活,没有体现出高职高专教育的特色。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应结合艺术类专业的特色,围绕职业岗位核心的技术能力要求对课程体系进行开发,如何本着理论教学的“够用、适用”,职业基本技能教学“会用、熟用”,岗位技术性课程教学达到“敢用、精用”建立树状三段式教学培养模式,并且结合不断变化的专业市场需求,建立适应社会变化需求的灵活课程体系,是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建设的根本出路。

  3.在课程开发与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方面:校园课程难与社会新技术、新知识与时俱进;教学方法、手段单一、陈旧。 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受到场地、学生数量、以及教学观念的限制,大多数职业类院校仍旧使用教师台上讲、学生下面听的灌输教学法。在设计任务书的布置上,脱离显示、虚拟化现象严重,使用的设计案例保守、固化,与市场和社会需求脱节;在考核环节中注重形式,忽略了内容和实际能力的检验。因此导致学生毕业后所学知识与市场脱节,技能操作无法满足行业企业需求,导致大部分学生未就业即改行,造成行业内人才的流失。所以,必须清晰的认识到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根本目的的教育,人才培养必须以适应职业能力,满足职业岗位操作要求为根本目的。要达到企业级的职业技术能力,就必须与企业合作,进行岗位课程的开发,如何利用岗位生产性课程使学生了解、掌握最新的技术知识;熟练的对设备、设施进行操作,是岗位课程开发的重中之重。

  4.在就业与岗位特征方面:环境艺术设计类专业职业岗位变化快,受时代、技术影响强,实践性教学体系、专业型课程设置有待完善。环境艺术设计类专业主要就业方向包括:各类环境、景观设计公司、中小型建筑设计企业、装饰设计公司、室内设计公司等等。以上各类公司的、企业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企业规模小、人员少、数量多;就业岗位易受社会需求、市场变化、技术更新等多方面影响而导致工作性质、方向的变化。

  二、树状拓补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形式的提出

  树状拓补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介绍:树状拓扑型的人才培养方案就是将三年制的高职人才培养体系设计成一棵大树,这课大树由树根、树干和树冠三大部分来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人才培养体系这棵大树的树根、树干、树冠分别对应的是“专业通识基础课程组”、“专业技术课程组”、“ 岗位方向型专业课程组(方向性、专业性及岗位性更强)”专业通识基础课就是树的根基;专业技术课就是大树的树干,岗位方向型专业课则为大树的树枝,每根树枝分别指向一从繁茂的树叶,树叶则代表具体的环境设计类的工作岗位群,各岗位相互交替形成一个类似树冠互为补充的网状体系。在树状拓扑教学体系中,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大学一年级接受通识性基础课程教育,主要包括:结构素描(80学时)、设计色彩(80学时)、平面与色彩构成(64学时)、设计概论与思维(64学时)、立体与模型构成(80学时);二年级接受专业课程教育,包括:设计初步(80学时)、设计制图与识图(64学时)、平面设计软件应用(64学时)、三维设计软件应用(80学时)、计算机辅助制图设计(64学时)、徒手设计思维与表现(80学时)。到了大学三年级结合环境艺术设计大类行业岗位的设置对课程再进行深入细化,开设面向某个具体专业方向岗位群的“岗位方向型专业课程组”。结合行业、市场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用人需求,环艺类“岗位方向型专业课程组”包含室内设计方向、中小建筑与环境设计方向、园林与景观设计方向、展览与展示设计方向;每一个方向面向一个岗位群,每个方向由3~4门岗位核心课程和一门岗位能力综合实践组成,结合行业需求及用人市场的变化,每学年从四个课程组中挑选2~3个开设。结合前一年度的市场发展调研,比如2012、2013地产市场发展迅速,因此2014年度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开设的岗位方向主要面向室内设计方向和中小建筑与环境设计方向,培养室内设计师、室内设计施工监理以及制图员、建筑设计师、环境设计师等人才。其中“室内设计方向” 的具体岗位课程有:装饰预算(64学时)、装饰施工与构造(80学时)、住宅空间设计(64学时)、公共空间设计(64学时)、室内设计岗位能力综合实践(四周企业环境教学)等课程。中小建筑与环境设计方向开设的“方向型专业核心技术课”具体为:建筑设计规范(80学时)、环境设备与小品(64学时)、民用建筑设计(64学时)、建筑设计岗位能力综合实践(四周企业环境教学)等课程。

  三、树状拓补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优势

  1.高度的市场灵活性,有效规避就业市场的波动风险,切实提高学生的就业率。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树状拓扑式人才培养体系以环境艺术大类市场用人需求为目标,将基础、能力培养型课程与职业岗位型课程进行了分离,确立了四个隶属于环境艺术设计领域重点岗位群,根据岗位群工作和岗位能力要求选取典型工作任务开设相应的课程组,在大学二年级以后结合对行业市场的调研及及用人单位的动态需求确定三年级将要开设的岗位课程组,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岗位群和课程组将可以实时把握市场用人需求现状,最大限度的适应市场对人员的动态需求,灵活性高,最大限度的规避行业及用人市场的波动风险,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

  2.树状拓补型人才培养体系有有利于夯实学生的基础素质,保证课程训练的岗位真实性。艺术设计行业的岗位对学生的设计思维、创意思维、空间组合、色彩构成、快速表现等方面的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很多环艺类人才培养模式不注重学生的通识性基础教育,认为够用就好,急于开设计算机使用、电脑辅助设计等课程,造成学生在就业后很难在设计、创意上有所提高和突破。树状拓补型人才培养模式中“专业通识基础课程”和“专业技术课程”的开设占据学生整个大学生涯的近二分之一时间,从时间和课程数量上保障了学生基础设计素质的培养。而后期的“岗位方向型专业课程组”设置上充分与职业岗位接轨,尤其设立了岗位能力综合实践课程,采取企业环境下教学组织,从而保障了学生训练项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高等教学论文范文探析高职中环境艺术设计的新发展模式及意义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gaodengjiaoyu/30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