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志愿者服务项目校地合作实效性研究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高等教育发布时间:2021-12-07浏览:

  摘 要:志愿者服务在国家发展建设中成果显著,备受关注和热捧,无论是政府救援力量还是民间志愿组织力量,都为推动国家发展和迎战困难提供巨大帮助。志愿服务经历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的洗礼,志愿服务成为中国社会热点亮点,志愿者文化和精神吸引了大量社会大众加入志愿者队伍,相对民间志愿组织发展的“火热”景象,高校志愿服务却显现乏力、滞后的现象,一度还抛出高校志愿者是场作秀行为的负面评价,甚至出现对合作基地、对象的“过度消费”,本文以合作对象为着眼点,进行有效的校地合作研究,为高校志愿服务深度合作提供建议。

  关键词:高校志愿者;校地合作;实效性

  一、高校志愿服务校地合作现状

  高校志愿者服务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形成了我国特色的系列成果和经验,学者分别就高校志愿者凸显的问题展开研究,如高校志愿服务从系统完整性上学者提出高校志愿者法律保障不足、监督管理体系缺失的问题,针对高校志愿者参与动机引发志愿者价值意义、激励保障的探讨,针对校地“过度消耗”、面子工程、实践育人等进行深度合作探究,也有学者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围绕大学生言行引导为研究方向,随着志愿服务的良好社会反响及辐射,志愿服务作为重要的思政工作载体被高校肯定和接纳,各大高校积极探索高校志愿服务事业和项目,形成了国家行政支持的西部计划、暑期三下乡项目,也有法律援助、爱心社、敬老院、福利院、社区服务、交通道路、環保活动、贫困资助、抗灾抢险等多元化的服务裂变,顺应新时代需求围绕更好服务社会,不断创新探索志愿服务项目,围绕高校志愿服务特色化、品牌化、分层化的建设成为高校志愿者服务研究新方向。

  伴随志愿者服务事业的发展和队伍的壮大,志愿服务所带来的社会化效应,使得志愿者服务广泛收到关注,志愿文化的时尚特性又深深影响和吸引者青年队群体,此背景下高校志愿者合作项目遍地开花,呈现出犹如雨后春笋般的快速成长,然而实操中高校志愿者校地合作意识强于实操,量的发展重于质的发展,供需不匹配,项目更新大于项目深度合作,发掘平台项目达成合作意向是共识,而双边资源结合深度合作是短板,校地合作更深层次更广领域的合作发展有待务实落地。

  新时期以项目、志愿者品牌化建设为指引,高校学生期望在志愿服务中学习技能提升思想,重视体验质量,贡献力量的同时找到社会价值;地方期望提升服务,招录低投入高产出志愿者,对志愿者专业性、学习能力、合作能力要求逐步提高,重视效益产出;学校期望借助地方平台达到新时期实践育人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功效,重视人才成长和积极影响。政府通过志愿服务项目实现社会文明提升,社会安全稳定,打造温馨和谐的时代社会环境。

  (一)强合作意识弱合作质量

  作为互惠共赢的校地合作新模式在高质量发展新时期备受关注,伴随志愿者工作的不断发展,无论是民间发起的志愿者活动还是国家行政发起的志愿者活动,近几年志愿者服务类型不断丰富,如基础服务型、专业服务型、品牌特色型、困难辅助型等,组织的志愿者者活动数量不断增加,常有参与人数、项目规模、活动数量作为高校志愿者活动的展示标准,新时期高校志愿发生了新变化,志愿服务从单一类型转变为复合型,辅助服务型转变为专业技能型,高校志愿者积极投入社会经济提升工作,积极探索和医院、环保局、交通局、社区、敬老院、幼儿园等社会和政府的项目合作,拓展高校志愿者活动的同时积承担人才培养和地方经济社会建设责任,发挥双方优势利用校地合作实践平台提升志愿活动质量,随着志愿者活动的不断拓展,求量不求质、求大不求精往往导致高校中“过度消耗”型志愿者服务矛盾凸显,立足实践育人根本,探究新时期学生人才培养需求,以项目实效性和发展性为着眼点,追求志愿者服务质量的综合提升,实现校地深度合作,真正达到新时代青年大学生育人成才、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愿望。目前高校志愿者项目存在一次性短期偏向,活动开展围绕重大节日节点或者思政教育活动,集中在校级校内志愿活动为主,随着“走出去”的声音响起,校地合作志愿项目意识得到强化,高校校地合作志愿服务水平乘差不齐,大部分存在浅层次合作层面,凸显出项目选项、管理机制、运作保障、评价监督等管理运营问题,以及项目内容层次的吸引力问题。

  (二)重项目模式创新弱项目审核监管

  高校志愿活动往往集中在校团委和分散的自由组织中,由于高校半封闭式的管理特点,社会资源较少,为提升大学生志愿者对志愿服务的理解与参与,实现志愿活动“走出去”是高校志愿活动的第一步,因而高校重视志愿者服务校地合作项目拓展,与地方社区、医院、交通部门、敬老院、幼儿园等开展合作,构建志愿服务合作平台,为校地合作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打下基础,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很多问题,一是志愿服务合作项目完整度不够,缺失项目前后持续性计划、人财物保障不足、过程中人员监管等,拓展志愿者服务校地合作平台基地的同时,项目长效性、可操作性、供需匹配度、内容层次性等被忽视,项目活动存在盲目性,通过授牌确定合作,缺乏具体深层次方案和前期调研过程,如志愿者专业化成长供需匹配性、志愿者管理计划、志愿者服务内容层次性、各阶段资源供需计划、突发状况应急方案等不明,使得合作融合度不高,运作中体制机制不畅,校地合作操作性不强,增加负性体验,进一步促进校地合作志愿服务的夭折和短期性行为。二是部分高校志愿活动组织管理者对高校志愿活动深入理解程度不够,高校志愿活动往往集中在院校党团组织下,志愿服务管理未形成专门的管理和机构,开发的志愿者活动项目设立初期缺乏审核,活动时节性和活动低端性使高校志愿者活动无法深入,志愿者活动项目开发受限。

  二、高校志愿者校地合作实效性对策

  (一)注重校地项目合作前期准备工作

  校地志愿者服务有利于改善大学生实践育人途径,培养学生社会注意核心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也能辅助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为社会稳定发展提供力量,而当前大部分高校校地合作连续性和持续性都较低,体现在志愿服务内容模式的单一性,供需信息匹配度差,深度合作探究缺乏,致使精品志愿服务项目产生条件不足,志愿活动组织效率低下,志愿活动操作性和指导性不足。新时期高校志愿者活动需求多样,应当注重校地合作前期的准备工作,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产物,搭建地方志愿者网络平台,将资源进行有效对接,实现精准匹配,最大化优化服务资源。针对校地项目注重前期调研,了解地方单位机构需求以及学生参与获得需求,进行高校志愿活动实践规划,梳理校地合作项目内容层次性,人才培训理论+实操的培养规划性,校地合作管理合作计划、校地合作应急处理规划,实现分工有序,供需匹配,形成操作性校地合作共识,确保项目具有拓展性和持续性,合并减少低效志愿者活动,集中力量注重志愿服务提质,推进精品项目的选拔、立项、论证、审查环节,提升校企地合作志愿服务可行性和有效性,从校地合作项目设想初期进行有效规控。

  推荐阅读:关于博物馆如何发挥志愿者作用的思考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新时期高校志愿者服务项目校地合作实效性研究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gaodengjiaoyu/60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