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论文发表优势农业发展新举措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经济学发布时间:2016-10-15浏览:

  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三农问题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起来了,“三农”问题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必然产物。它不是中国所特有,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有过类似的经历。本文是一篇核心论文投稿范文,主要论述了优势农业发展新举措。

核心论文投稿

  【摘要】“三农问题”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的问题,发展优势农业能更快的增加农民的收入,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经之路。通过对桂林优势农业,重点是对灵川县潭九公路潭下柑桔示范区和资源县中峰乡的大庄田红提生产基地生产及发展等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整理和分析,总结出桂林优势农业发展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并从财政的角度出发提出发展对策,以期为其他地方的农业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财政,桂林市,优势农业

  农业历来被认为是安天下、稳民心的重要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根基产业。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确保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发展优势农业能更快的增加农民的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经之路。但由于农业具有生产周期长、季节性明显、农业生产面临自然与市场双重风险等特点,决定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弱势地位,其发展必须依赖国家的支持与保护。广西是农业大省,而桂林农业的发展在广西农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以灵川、资源两县优势农业为起点,对优势农业进行调查,针对目前优势农业发展的现状,分析探讨如何加快农业的发展,使之成为农业增收、农民脱贫致富的产业是本文研究的目的所在。

  一、桂林优势农业发展概况及分析

  (一)桂林市概况桂林市地处广西东北部,辖5城区12县,总面积为27809平方公里。总人口达48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79万人。2014年年末实有耕地面积331100公顷,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15000公顷。2013年该市地区生产总值1657.9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0%。(数据来源:2013年桂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桂林市统计局)(二)桂林市农业发展概况桂林市积极调整和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农业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就。2014年,桂林市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14.1亿元,同比增长5%;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9431元,同比增长12.8%;(数据来源:桂林市农业信息网)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323.1亿元,增长4.9%。创建全国粮食高产万亩示范片30个,全市粮食总产量保持200万吨以上。特色农产品全面增产,水果产值突破70亿元。新增林下经济面积44.5万亩,新推广循环农业示范区2万亩,建成工厂化育秧基地6个,新增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2个和无公害、绿色、有机认证产品5个。发放农机购置补贴资金0.8亿元,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至45%。(数据来源:2015年桂林市政府工作报告)(三)桂林优势农业的发展现状1.初步形成了“合作社+农户+基地”的运转模式2014年桂林市建成4个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新增市级以上重点产业化龙头企业4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有566家,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户27.6万户,建立示范基地17个。(数据来源:2015年桂林市政府工作报告)以灵川县和资源县为例:潭九公路潭下柑桔示范区是灵川县现代农业“696”工程中9个万亩果蔬示范区之一,现有柑桔总面积2.2万亩(数据来源:灵川县潭下镇人民政府),该示范区以农业产业化为目标,充分发挥合作社的龙头带动作用,建立“合作社+农户+基地”的产业发展模式;资源县的大庄田村红提生产基地,建设面积为500亩,2015年建成葡萄标准化生产基地2万亩,扶持建立农民葡萄专业合作社10家,以销售为主的龙头企业5家(数据来源:资源县中峰乡人民政府)。通过合作社把分散经营的农户组织起来,引导群众有计划地生产和销售,减少了种植葡萄所需材料的采购成本,促进了农产品生产经营标准化管理,,有效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促进了资源县农业产业化发展。2.农业基础设施得以改善,生态效益显著灵川县财政投入500多万元,通过“以奖代补”扶持柑桔种植户,同时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国家农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高效节水灌溉等资金2600万元,(数据来源:灵川县潭下镇人民政府)用于果园道路、排灌沟渠、微喷灌、建交易市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彻底改善了生产条件。资源县政府投资葡萄示范基地道路建设及果园内沟渠维修,2012年投资5435万元进行水利建设,新增渠道清淤85.14公里,(据来源:资源县农业局)有效的改善葡萄的灌溉条件。该县的节水滴灌与水肥一体化管网铺设,提高了农药的使用效率,保证了肥料使用效率的最大化,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减少果品农药残留,有效的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改善了农业的生态环境,生态效益显著提高。3.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休闲农业得到长足发展桂林市是一个旅游大市,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同时,桂林也是农业大市,农业资源丰富。该市依托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以特色农业产业为基础,部分观光农业项目已成为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旅游骨干项目,休闲农业得到长足发展。灵川县以万亩水果种植示范区为基础,建立了集生态休闲、农业观光、优质农产品、田园采摘于一体的“潭九公路万亩柑桔”生态旅游观光示范区;资源县大力建设红提旅游观光园,在该长廊建成了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示范园带动休闲观光农业发展。

  二、灵川、资源两县优势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桂林优势农业的发展有不少值得借鉴的地方,取得不少成效,但在调查中发现不少制约农业发展的问题。(一)基地规模小,合作社力量薄弱主要表现在以家庭分散经营为主,规模普遍较小,龙头企业的辐射面积不广。成立的合作社、协会等组织,组织能力不强,与农户之间缺乏紧密的经济联系。财政只针对个别的示范合作社提供优惠政策,通常能申请项目资金的都是规模较大的合作社,政策覆盖面不广,支持力度小。且财政支持合作社的方式多为资金拨付,较少考虑各种措施的协调运用,如金融政策、技术支持等。在配套金融政策方面,缺乏担保等措施,因而合作社融资贷款困难,资金紧张,制约合作社的发展。在技术支持方面,合作社虽开展了很多技术培训,但大多比较单一、难以满足现实需求。灵川县有柑桔种植专业合作社20多个,但真正能发挥作用的仅11家。主要原因是合作社发展尚属起步阶段,大多数合作社组建时间短,工作运行不规范,合作社实力不雄厚,缺乏改善基础设施的资金和日常工作经费。资源葡萄生产除少数葡萄园是由企业和个人联合投资外,其余都以分散经营为主,种植面积一般在3至6亩之间,虽已初步形成了“合作社+农户+基地”的运转模式,但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尚未真正发挥作用。(二)商品化处理技术滞后,产品附加值低桂林市多数农产品未进行深加工,只是进行简单处理,科技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名特优”产品少,缺乏品牌效应。灵川县标准果园品种为南丰蜜桔,客商要求多为带叶采摘的鲜果,不便于机械分级和包装,因此目前标准园产品还是人工分级包装。资源红提果品采后未经过分级、保鲜、加工就直接用泡沫简单包装对外销售。由于商品化处理率低,采后损失大,不利于果品的保鲜与运输,从而影响商品的市场竞争力。(三)融资难,财政直补力度小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银行,为规避风险,很少将缺少抵押品的群体作为贷款对象。我市农业种植以家庭种植为主,这类小型种植户由于缺乏银行认可的抵押资产,很难从商业银行贷款。同时由于财政直补力度小,且资金监管不到位,导致资金到位率低,产生挪用资金的现象。此外,财政支持农业的资金有部分用于农业事业单位结构和人员的支出,使得直接用于农业、农民的资金较少。因此,财政支持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资金紧张的问题。种植户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有限的储蓄和向亲朋好友的借款,这严重阻碍了优势农业的发展。灵川县实行“以奖代补”,对于连片50亩以上,同时满足标准化种植的条件的柑桔场,每亩补贴150元,对于多数种植户因种植面积较小无法享受到这一政策的优惠。资源县葡萄市场趋于饱和,为抑制种植规模的扩大,政府对葡萄种植业没有任何财政补贴。(四)农业风险大基于农业固有的特性,导致农业抗风险能力差,属于高风险的弱质产业。农业面临诸多风险,以产出风险为例,产出风险主要来自农作物自然生长过程中不确定因素对农产品数量与质量的影响,如气象灾害、病虫灾害等。桂林市是自然灾害多发、重发地区,干旱、洪涝、低温冰雪和农业有害生物灾害频发,各种灾害对农业的生产造成巨大损失。以灵川县为例,受2014年气候影响,木虱基数增大,2015年上半年长期低温降雨,给杀虫带来困难,目前传播柑桔黄龙病的媒介木虱在灵川县部分果园爆发。资源县农业发展存在巨大的风险,7月份是葡萄的成熟季节,同时也是洪涝灾害的高发期,洪水的来袭不仅对葡萄园桩柱造成损毁,还直接导致被洪水浸泡的葡萄干枝,果实腐烂。受2014年气候的影响,2015年资源县的葡萄至少有一半没有开花,葡萄产量锐减,严重影响当地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农业风险引发的损失后果严重,不仅减少了农民的收入,而且影响农业参保情况,2014年桂林市商品林实际参保563.32万亩,完成目标任务的54.57%,且同一乡镇只有一家保险公司承办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1因此,农业风险管理成为发展现代农业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三、促进桂林优势农业发展的具体建议

  针对桂林优势农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建议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解决。(一)合理确定财政扶持对象,完善支持方式为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激励合作社发挥应有的作用,财政资金支持的对象应该是规范的、有发展潜力的农业专业合作社。在对象的选择上,不能只以合作社的规模大小作为唯一的选择标准,而忽视规模相对较小却更能体现“民有、民管、民受益”性质的农业合作社。在支持的方式上要区别对待:对于新兴、规模小的合作社,可提供咨询辅导、发放补贴等;对于不符合规范的合作社,应重点提供培训和业务指导等给予支持,使其规范;对于相对规范的合作社,可以通过财政支持项目,支持其不断提升竞争力;对于具有一定规模、有较强竞争力的合作社,可支持技术装备建设、帮助其提高商品加工水平,支持其做大做强、打造品牌,拓展产业链。鼓励合作社参加农产品展示展销会,对其参与展销活动给予奖励。同时,积极鼓励支持大学毕业生到合作社就业创业,并给予他们奖补,以为合作社提供人才支撑。支持高校、科研机构与农业合作社开展技术合作,为农业合作社提供技术支持。(二)调整农业基本建设支出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要实现自给自足农业向商品化农业转变,解决农产品附加值低的这一现状,实现农业现代化,就必须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由于农业效益相对低,市场投入动力不足,因此需要政府投入。财政应适度增加对农业的基础设施投入,减少农业的事业支出,同时调整基础建设结构。目前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集中在农田水利和道路方面,而各种农产品生产和加工的设施投入相对较少。由于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基地果园的道路、沟渠和喷灌等基础设施已得到基本建设,财政投入的重点应由道路建设和水利维修等方面向加工车间以及仓库建设等方向转变。财政投资为农产品的加工提供技术和设备,加大在各位提网站的品牌宣传,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拓展销售渠道。(三)财政引导乡镇金融发展目前,桂林农村金融机构多为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等商业银行,功能定位不明确,职责不清晰;小额贷款公司、农业担保公司等发展相对薄弱。这导致农村金融的发展满足不了农民的需求。为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筹资难、融资难的问题。需要政府以适当的引导,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息以及建立完善激励机制、担保机制等方式,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农业的信贷投放,提供农业发展的资金需要。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强化财政存款联动功能。灵活运用国库存款,以银行金融机构涉农信贷投放比例决定财政资金在农村金融机构的存放比例。对支持农业建设的农村金融机构,适当提高政府财政资金存放比例,发挥财政存款对金融机构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激励作用。二是利用税收政策对从事农业贷款业务的农村金融机构给予鼓励,比如给予涉农业务给予优惠税率、财政返还等;三是由政府、农民、银行三方合作建立非盈利性的政策性农村贷款机构,一方面财政、银行投资,另一方面吸收农村闲散资金,向种植户提供贷款支援,有利于分散银行贷款的风险(四)完善农业保险体系农业保险是规避农业风险的重要举措,对减少因风险引发的损失,稳定农业收入,促进农业产业化具有重大作用。完善农业风险体系应作为财政扶持优势农业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现阶段,我国农民遭受风险损失时得到的补偿90%以上是政府救济和灾害扶持,作为科学的分散风险的农业保险仅占不到10%2,我国应建立以农业保险为主,灾害救助为辅的风险管理体系。由于农业保险具有成本高、风险大、回报率低等特点,存在风险与收益不对称的问题,使得保险公司不愿开展农业保险这一业务。要让农业保险公司持续稳健的发展有两种措施以供参考:第一,政府与市场共同出资建立巨灾风险机制,财政使用财政资金建立再保险公司,接受保险公司的农业保险再保险业务。第二,从财政中抽出一部分资金,建立农业保险巨灾风险基金,对遭受重大损失的农业保险公司,从基金中拿出一部分进行补贴。
  核心论文投稿期刊推荐:《农业经济问题》(月刊)创刊于1980年,是由农业经济问题杂志社承办的、由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和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国家级经济学核心期刊,办刊宗旨:在遵循“创办学术期刊、探索农村改革、面向宏观决策、促进学科发展”宗旨的基础上,洞察农业发展焦点问题、辨析农村改革热点问题、探讨农民奔小康难点问题。在反映农业经济理论、介绍农业经济政策,提供农业问题解决方案等方面具有独到的作用,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已成为国内最具权威性的农业经济学科核心期刊。荣获北京科技期刊全优期刊奖。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核心论文发表优势农业发展新举措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jingjixue/39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