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第二课堂”探究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高等教育发布时间:2020-10-16浏览:

  摘 要:第二课堂具有形式多样、灵活生动、内容丰富等特点,将第二课堂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具有重要意义。浙江省“有风景的思政课”将第二课堂灵活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12个典型案例为基础,从顶层设计、主题、地点、主讲人、形式等五个方面探索第二课堂如何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需具备的六种意识:内容意识、情感意识、政治意识、问题意识、品德意识、专业意识,为第二课堂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有风景的思政课”

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也开始了新征程。“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成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历史课题。[1]当前,我国高校的思想引领工作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为“思政课”)的第一课堂形式开展。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观念交流碰撞,加之授课对象的不断变化,传统“灌输式”“填鸭式”教学亟待改变。许多学生认为思政课内容太“高大上”,到课率、互动率、抬头率低就是很好的例证。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强化思政课的教化功能显得至关重要。[2]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在全国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3]第二课堂是思政课的另一种授课方式,相对于第一课堂具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特点,开展第二课堂可以有效提高思政课的授课效果。

  从2019年4月至今,钱江晚报浙江24小时应用程序和浙江学习平台推出了一系列关于“有风景的思政课”的报道。其中浙江高校纷纷参与其中,充分展示了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硕果。截至目前,在推出的30门课中,有12门课的授课方式是第二课堂,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理论理解和情感共鸣。

  一、“第二课堂”的内涵与意义

  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思政课第二课堂是围绕着思政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以培养学生的品德为宗旨,以学生为主体,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一系列实践活动的总称。具体而言,思政课第二课堂涵盖了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创新创业等多方面内容,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阵地。思政课第二课堂不仅是高等教育体系的一部分,也是对第一课堂的有力补充。2016年底,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提出了“大思政”格局。“大思政”格局拓展了思政课的内涵与外延,使其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还要寓于学校各种活动之中,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同步发展。思政课实践教学和第二课堂在育人目标、指导思想、活动载体等方面具有一致性。二者相互结合,可以实现育人效益的最大化。第二课堂作为新时期实践育人的重要阵地,是大学生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主实践的必要途径,其丰富多彩的活动有着深刻持久的德育力量,能够感染学生的思想、情感和内心世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的效果。[4]第二课堂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增强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同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立德树人等方面的作用。

  二、“有风景的思政课”的教学模式探究

  浙江省高校推出的“有风景的思政课”是第二课堂在思政课中应用的典范,从顶层设计、主题、地点、主讲人、形式等五个方面梳理“有风景的思政课”的教学模式,力求为第二课堂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提供些许经验借鉴。

  (一)顶层设计

  优秀的思政课不仅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学生的认真参与,更需要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第一,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组建思政课教学科研团队。通过集体备课、思政公开课等方式,提升思政课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教学能力。将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融合起来,设计出具有新意的思政课,并编写一套教学案例,有利于推动思政课的体系化和专业化;第二,积极整合利用教育资源,深化学校与地方的联合建设。加强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把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到教育基地、社区、企业、博物馆等场所,把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社会实践与思政课相结合;第三,设立专项经费,鼓励思政课教师积极采取第二课堂的教学方式,对积极参与第二课堂并有较好实践成果的同学予以鼓励。例如,浙江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合作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暨思想政治理论科研基地,同时和海宁市委宣传部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推动馆校共建、校地提质升级,紧紧把握时代脉搏,完善专题式红色文化教学体系,实施传承英烈事迹及革命遗志为核心的红色文化“三进”工程。把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課教学过程,打造全省高校党建特色服务品牌。

  (二)主题

  第二课堂的主题选取应和第一课堂的主题相呼应,紧密围绕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以第二课堂为主的12个教学案例的主题选择具有代表性。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和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聚焦乡村振兴;浙江大学和浙江财经大学围绕学习革命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在实践中寻找祖国建设者的时代使命和责任搭档;浙江师范大学关注习近平外交思想及一带一路建设等内容;浙江警察学院聚焦廉政教育等。第一课堂主要是围绕一个主题来讲,而第二课堂的主题可以双主题同步开展。例如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以浙西南革命精神发源地之一的缙云县为切入点,以缙云烧饼为起点探索浙西南革命精神。学生被分为两队,红队以走访红色革命根据地为主线,探索浙西南革命精神的传承。绿队同学以缙云烧饼文化为起点,寻找浙西南革命精神对乡村振兴的助力发展。这节思政课融入了革命精神和产业振兴两个主题,红队和绿队的同学互相交流,提高了思政课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推荐阅读:思想政治课研究思想政治类期刊投稿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第二课堂”探究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gaodengjiaoyu/53724.html